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降尿蛋白切忌「一概而治」,否則難有療效

尿蛋白常常被很多患者看做腎病輕重的風向標,尿蛋白多了,心裡惴惴不安,尿蛋白降了,手舞足蹈。

事實上,很多治療上的差錯就是因為尿蛋白在我們心裡的分量太重了。尿蛋白少,不一定病情就輕,尿蛋白多的,也不一定就更難治療。今天就拿四個病理類型來舉例,說說尿蛋白的那些事兒。

1、IgA腎病

IgA腎病以及某些以潛血突出的病理類型,一般尿蛋白不多,很少像腎綜那樣有大量蛋白尿出現。但尿蛋白不多,不等於病情輕。

IgA腎病一般表現為中等程度的尿蛋白,帶給腎臟的損傷是持續性的,會逐漸進展為腎衰竭。

用激素等免疫抑製劑後,尿蛋白的下降幅度也不大。至今,IgA腎病還沒有很好用的藥物。

2、微小病變腎病

微小病變腎病常見於兒童、少年,極易容易複發,引起大量蛋白尿。有時一年中能複發數次,激素增來減去。

不少患兒家長對微小病變腎病感到擔驚受怕。其實,微小病變雖然容易複發,但也容易治療。多數患兒經過治療,並不會到腎衰竭的地步,可能偶爾會出現暫時性的肌酐升高現象,但只要遵從醫囑往往無須太過擔心。

3、膜性腎病

膜性腎病常見於青年、中年人。尿蛋白相對比較頑固,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治療。

用藥1個月後,尿蛋白往往不見好轉,很多膜性腎病患者用藥2個月後,尿蛋白才會下降。一般情況下,用藥3個月後尿蛋白依然不下降,再更換其他治療方式。不過,雖然膜性腎病難治,但也難複發。

4、腎衰竭、一隻腳已經邁向尿毒症

這時雖然也會有尿蛋白,但我們首要考慮的是改善腎臟內環境、保護腎功能,尿蛋白的多少已經是次要因素。如果強行降蛋白,往往會導致腎功能進一步受損,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尿蛋白是一項重要指標,但降蛋白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因為,尿蛋白並不是決定病情輕重以及治療手段的唯一指標。

綜合考慮病情予以治療才能改善最終的結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