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陂區全域綻放“美麗鄉村”風景

黃陂區素來享有“武漢後花園”“武漢之肺”的美譽,是長江新城主體區、臨空經濟核心區、商貿物流樞紐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區位優勢明顯。同時,黃陂區是武漢面積最大的革命老區、農業大區、發展新區,現有國土面積2261平方公里, 116萬人口,2015年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典範區”。

近年來,黃陂區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強農、富農、美農的重要舉措,規劃“十鎮、百村”的城鄉體系,全區美麗鄉村逐漸連線成片,呈現全域綻放之勢,構建以5A級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為龍頭的最美風景帶。

黃陂區全域綻放美麗 鄉村風景

黃陂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激發農村改革活力,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全區承擔國家和省市級改革試驗任務有:一是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級改革試驗;二是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國家級改革試點;三是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國家級改革試點;四是以“三鄉工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創新推進共享農莊建設。

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改革試驗。黃陂區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驗中,始終嚴把“農民自願、農地農用、封閉運行”原則,嚴守農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耕地面積不減少、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不鼓勵、不反對農民退地,只為農民多提供一種實現其財產權的選擇。全區為進一步規範農村土地流轉行為,切實保護好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圍繞土地流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的範圍及重點內容對各類農村土地突出問題進行了認真排查,對流轉項目較多的街鄉進行重點抽查,項目實施符合規劃,流轉手續較為規範,目前尚未發現改變土地用途、損害農民利益等方面問題。在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保障機制上,保持農民三個不變,享有的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相關政策不變,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不變,宅基地使用權不變;同時,切實保障農民收入,通過有償退出采取的固定回報方式,畝平收入達到2152元,是原流轉土地收入530元/畝的4.06倍,農民收入大大提高,如遇國家政策性改變,失地農民相關政策不變。

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國家改革試點。黃陂區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以來,緊緊圍繞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精心組織、開拓創新、大膽實踐,有效地激活農村土地要素資源,利用農村土地經營權辦理抵押貸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通便捷融資通道。承包土地權屬清楚、權證齊全後,土地流轉交易、抵押貸款變得更加順利通暢,體制機制的完善使阻礙試點的關鍵因素逐步得到解決,越來越多的鄉村遊景區將分散的土地資源集中,發揮最大的撬動效應,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全區金融機構支持“三鄉工程”貸款餘額94.3億元,累計發放戶數735筆,金額達31.7億元,進一步拓寬了從事涉農企業、種養殖大戶融資管道,用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破解了“三農”融資難問題,推動農村地區涉農行業增收致富、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國家級改革試點。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推動農民閑置農房轉變為財富要素、農村資源轉變為創富資本、農產品轉變為商品、農民轉變為合作股民、鄉村轉變為宜居創業樂園,如姚家集街杜堂村投資700萬元改造131座舊有民居,使農民的空房包袱成為增收致富新來源,投資300萬元修複的自然生態,使水資源、林業生態資源進入旅遊產業鏈,吸引了廣大市民休閑旅遊;勝天村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積極招商引資,成功吸引北京金元公司和尚果國際創意酒店等企業和一批“市民下鄉”,已成功簽約59戶,總年租金約76萬元,其中21戶由北京金元公司負責投資對民房及周邊環境進行裝修整治,打造精品鄉村民宿。

率先啟動共享農莊建設和建立市場化運作平台。與共享農莊建設平台公司——江蘇易地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相關工作,全區目前在王家河街、木蘭鄉、木蘭山管理處、六指街、羅漢街、祁家灣街、李集街、姚家集街等多個街鄉采集空閑農房資訊7220套,農莊505套。圍繞鄉村休閑遊建設共享農莊,推動農旅結合、村景結合建設一批共享農莊,如王家河草原新村、李集街袁李灣通過旅遊發展農家樂,吃上旅遊飯;圍繞歷史文化名村建設共享農莊,如姚家山、木蘭山村等發展共享民俗;圍繞自然資源,打造景區化農莊,通過完善村莊周邊的路線、景觀、旅遊廁所、生態停車場、汙水處理、標識標牌等設施,實現農莊景區化,吸引市民下鄉。隨著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工程的快速推進,黃陂新農村和美麗鄉村的農旅模式應運而生,生機勃勃。

“杜堂模式”引領鄉村振興  

姚集街杜堂村位於木蘭生態旅遊區中軸線北端,共有11個村灣,總人口1748人,省級黃土公路縱貫全村,村內田園、森林、村莊、水域相互交錯,與充滿荊楚風格的傳統民居交相輝映。

杜堂村的嬗變得益於黃陂區積極實施“三鄉工程”。在這裡,返鄉創業能人葛天才投資2.4億元,組織當地村民利用空閑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全面開展房屋、院落整治,實施房屋立面改造,推進“農企結合,村企合一,村景一體”,打造“木蘭花鄉”景區,不僅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更直接帶動村民戶均年增收6.2萬元,帶領40個貧困戶成功脫貧,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

目前,杜堂村分三個區域打造“木蘭花鄉”景區:生態旅遊農業示範區以花田農耕遊賞為主題,有鄉野菜園、優品果園、濕地荷園、花田小院;花卉苗木景區以花為媒,有花溪、花湖、花林小木屋、花溪文化體驗帶;新農村社區有農家樂、農家住宿、農家茶社、農家手工茶坊。

勝天村首邀市民下鄉

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 好山好水羨煞城裡人

去年4月,全市啟動“三鄉工程”,王家河街勝天村是首批市民下鄉的試點村之一。作為武漢後花園,勝天村好山好水羨煞城裡人。早在2015年,勝天村被評選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村裡的村民們戲稱他們生活在“富春山居圖”裡。

近年來,勝天村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建設以及文明創建。村內羅家大灣和龔家大灣兩個中心灣190戶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金1500萬餘元,完成了汙水處理,房屋外立面整治,路網建設以及綠化亮化等工作,成效顯著。初步實現了“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既為村域旅遊發展助力,也為村民生活生產便利打下堅實基礎。

得益於村灣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高。勝天村利用自身環境和交通優勢,發展村黨支部紅色陣地作用,主動作為,架設平台,既為村民空閑房找出路增加收入,也為市民和村民之間搭建平台,互利互惠。目前已租出農房39幢,年租金52萬元,並帶動相關資金投入1200萬元,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成效,為勝天村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

新博村蝶變移民新家   

丹江口移民發展旅遊 武當山文化易地開花 

黃陂區六指街新博村安置南水北調移民122戶、527人。現在,新博村一排排農家別墅規劃整齊,乾淨平坦的路線兩旁種滿果樹,寧靜的農家小院前,桔子樹、柿子樹碩果累累,誘人的果實隨手可摘,新博村完成了從最初移民時的一無所有、彷徨無依,到現在實現美麗鄉村、全市移民小康示範村、省級宜居村莊的蝶變。

村裡現在一棟棟空置的農家小別墅,已經按酒店標準進行裝修。每棟房子基本都是上下兩層,約190多平方米,家具、電器、廚衛等設施齊全,“拎包即住”。根據精裝、設施標準不同,月租金約700-3000元/每層。租期達一年以上,每棟房贈送一分菜地,讓養老休閑生活充滿農耕樂趣。

新博村與中天公司將開展深度合作,計劃以新博村為基礎,以公司為實體,全體村民參與。該村42戶空閑農房戶主與中天公司簽訂房屋租賃協定,租期10年,約定年租金以5000元/戶為基礎,每3年遞2000元/戶,公司計劃按每戶投資不少於30萬元的標準,結合新博村自然稟賦、武當山及丹江口歷史文化資源,精選特色項目將42戶民房打造成旅遊休閑配套特色農家樂及鄉村民宿農旅結合示範園。

木蘭山村載滿鄉愁

古橋古廟古渡口 猶記千年香火兒時記憶

木蘭山村位於風景秀麗的宗教聖地——黃陂國家級5A級景區木蘭山腳下,靠西緊鄰灄水河。承載著許多古稀老人兒時記憶,這裡曾是人們上山的必經之地,遊人如織,一條朝山古道穿村而過,這裡至今仍留存著許多歷史的記憶——古橋、古道、古廟、古樹、古井、古溪、古驛棧、古渡口……被譽為“武漢鄉愁第一村”。

2014年8月木蘭山村以其獨特的地理資源、厚重的歷史文化、明顯的區位優勢、鮮明的生態特色以及旅遊產業優勢和種植特色產業,被列為武漢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獲補資金1496萬元,規劃依托木蘭山風景區發揮自然生態及傳統村落建築和木蘭文化優勢,大力發展農村觀光體驗和鄉村休閑遊服務產業,在村灣環境整治、木蘭民居建築風貌修整、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治理機制創新等方面著力,按照“整舊如舊、古色古香、天人合一”的理念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示範村,把路線建成風景線,把村莊建成景區、把庭院建成景點,建成一個原汁原味的美麗鄉村。

如今的木蘭山村經過美麗鄉村創建,重新煥發活力,彰顯生態、文化、產業特色。青山連綿,茂林修竹,流水潺潺,生態宜人。一棟棟民居修舊如舊,一條條古巷婉曲通幽,登山健步道修繕直達山頂,桃子、棗子、李子等各類果樹散落於房前屋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村民文化活動豐富,玩起了城裡人的廣場舞、門球……

今日的木蘭山村重蘊往日繁華,村民生活更勝往昔。

甘露村展現文藝范

遠山含黛、碧水無波……走進前川街甘露村的韓家田灣,一股濃濃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這裡的民房大都是磚瓦結構的老房子,牆壁上畫有大小不一的壁畫。壁畫內容豐富,筆法生動,山水風光、歷史經典、寓言故事等均有所展現,喜鵲登枝、瀑布掛川、福娃報喜、蝶舞花間、山立澄江等內容讓觀者不時駐足拍照。

每到周末,受這些壁畫吸引,前來該灣觀光的人越來越多,下鄉的市民玩累了,看盡興了,往往會在灣子內的農家樂餐館內飲一杯清茶,吃一頓農家飯,聽一曲田園牧歌,盡享美麗鄉村帶來的樂趣。甘露村未來還將計劃打造佔地30余畝的民宿風情一條街,高標準打造服務產業,形成獨具藝術特色的民宿小區。吸引文創工作者前來聚集,打造具有藝術氣息的鄉村民宿。在“市民下鄉”活動的推動下,有出租意向的30余套房屋,租金每年3000元到7000元不等。村民種植蓮子,出租民房,開農家樂,每戶增收3000元,人均年收入2.8萬元。

大余灣古村落

傳承特色非遺項目 演繹鄉村民俗風情

大余灣民俗村地處木蘭山腳下,“前面牆圍水,後面山圍牆。大院套小院,小院各通房。全村百來戶,串通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戶戶隔門房。”大余灣景區負責人鮑玉榮在介紹大余灣的建築模式時,念起了當地有名的歌謠。據她介紹,大余灣民俗村主體有百年歷史,少部分為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群,為湖北省文物保護部門。“這些老房子都由石頭建造,石縫中用米湯和糯米粉填充粘合,這在整個武漢地區都不多見。”

大余灣村以黃陂鄉村民俗風情為依托,傳承和演繹“九佬十八匠”等非遺項目,結合鄉村美食、活動展演、文化博覽、戶外運動、休閑度假等功能,把大余灣打造成“荊楚印象鄉愁地”、湖北美麗鄉村示範區,未來將全面建成黃陂另外一個國家級特色景區,成為黃陂全域旅遊的重要門戶。(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