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盆腔炎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是什麼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盆腔器官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慢性炎症性 病變,是婦科常見病之一。本病在古醫籍中無相應病名記載,因其主要癥狀多為反覆下腹疼痛,肛門墜脹,腰骶酸痛,白帶增多,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劇,或伴月經失調,或伴不生孕。本病部分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癒,或患者體質虛弱,病程遷延所致,亦可無急性發病史,起病緩慢,病情反覆頑固不愈。

病因病機

慢性盆腔炎是由於經行、產後或刮宮術後,胞脈空虛,或平素體質虛弱,感受濕熱、邪毒,人侵客於胞中,蘊積胞脈胞絡,氣血瘀滯,壅結阻遏不行而化為瘀毒而成;也可因急性盆腔炎失治誤治,遷延日久,正氣損傷,余邪未盡,瘀結胞中,氣機不利,脈絡受阻而致。由於濕熱、邪毒與氣血相互搏結,氣血瘀滯,不通財痛,久則內結成癓,故具有纏綿難愈,重傷正氣的特點,故臨床常見寒熱錯雜、虛實夾雜之證。

中醫辯證要點

本病主要根據腹痛的部位及性質而辨。若痛在少腹多屬肝鬱,痛在小腹多屬宮寒,痛連腰骶多屬腎虛。若隱痛喜按多屬虛,腹痛拒按多屬實,腹脹痛屬氣滯,刺痛屬瘀,冷痛屬寒,灼痛屬熱。臨證時可參照全身癥狀及舌脈詳加辨析。

辨證施治

治療原則慢性盆腔炎雖餘熱未清,或殘有熱毒,但熱勢不重,瘀滯與濕邪共存,治以清熱利濕化瘀,瘀結日久,酌以軟堅散結。若見氣血耗傷,正氣不足而虛實錯雜者,治療宜針對其少腹瘀結,正氣不足之候,予以扶正祛邪,補氣化瘀散結,並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醫生通常會給盆腔炎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會依據病情來選擇用藥,病情較輕者選用清炎婦善坊貼,病情嚴重者會靜脈給葯或者是肌注。

盆腔炎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按摩治療盆腔炎的單穴

中極穴:先用右手中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按揉中極穴兩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此穴對小便不通,帶下病,盆腔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子宮穴:取坐位或仰臥位,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於兩側子宮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兩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腹部放散為好,此穴對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為較好的治療功效。

關元穴:取坐位或仰臥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關元穴兩娩,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此穴對腹痛,腹瀉,月經不調,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辯證加按摩

急性盆腔炎:加按帶脈,中極,陰陵泉,三陰交,曲池穴,每個穴位按摩兩分鐘,力度以感到酸脹為佳。

慢性盆腔炎:加按氣海,中極,膈俞,腎俞穴,每個穴位按摩三分鐘,力度以局部微熱為度。

盆腔炎的拔罐療法

選穴:腎俞,腰眼,腰陽關,八髎,關元,曲骨,氣海,歸來,三陰交,足三裡為主穴,月經多者,加血海穴,痛經者,加地機穴,白帶多者加陰陵泉穴,發熱惡寒,低熱者加大椎,曲池穴。

方法:取上穴,採用單純罐法或溫水罐法,敷薑罐法,通常在腰骶部穴上置8-10個罐,若發熱者,在大椎或曲池穴上施行刺絡罐法,起罐後再於腹部及下肢穴位上置6-8個罐,均留罐10-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也可每次選2-4個穴位,先施行挑罐法,然後再在其他穴位上施行單純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周1-2次,挑完以上所有穴位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間隔10天。

盆腔炎的刮痧療法

選穴:脾俞,腎俞,次髎,下髎,白環俞,帶脈,氣海,關元,足三裡,陰陵泉,三陰交。

方法:

1、用平面刮法由上而下分段拭背部兩側的脾俞至腎俞,次髎至下髎,白環俞,重點刮白環俞,此法有調理氣血,益腎固精,調理經帶的功效。

2、用面刮法分別刮拭腹部兩側的帶脈,氣海至關元,可有效改善盆腔炎癥狀。

3、用平面按揉法按揉下肢的足三裡穴,再用平面刮法刮拭陰陵泉至三陰穴,此法有助於治療內濕較重導致的盆腔炎症。

盆腔炎的注意事項

1、需食清淡易消化食品,如赤小豆、綠豆、東瓜、扁豆、馬齒莧等,應食具有活血理氣散結之功效食品,如山楂、桃仁、果丹皮、橘核、橘皮、玫瑰花、金橘等。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瘦豬肉、鴨、鵝和鵪鶉等。

2、禁食生冷之物如冷飲、瓜果等。

3、忌食辛辣溫熱、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公雞等。

4、不宜食肥膩、寒涼黏滯食品。如肥肉、蟹、田螺、醃臘製品等。

5、禁煙酒。治療期間一定要按照醫生的醫囑治療,不要隨意的停葯,以免出現遷延不愈,祝您早日康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