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人能輸葡萄糖嗎?胰島素能加入補液嗎?

看完你就知道了!

微博上一個故事引起了爭論,幾撥人吵得不可開交,到底是為什麼事呢?

這個故事最開始的焦點在於:糖尿病可以用葡萄糖補液嗎?但由於不僅僅患者不知道,患者的醫生家屬也不知道,而且評論的醫生連補液裡面能不能加胰島素也搞不清楚,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大戰……

其實,在這之前也有過類似的事件——由於護工和家屬也不懂這一醫學知識,鬧出了笑話:

所以,在「民族陷入危難的時刻」,愛多管閑事的小編就坐不住了,必須站出來,在這裡普及一下。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需要用葡萄糖補液?

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在輸注葡萄糖時,葡萄糖不能有效代謝和利用,從而會起血糖升高。所以對於糖尿病的患者,為了避免葡萄糖攝入過多可以不選擇葡萄糖溶液。

但對於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就非得用葡萄糖溶液不可了:

1、有一些藥物配伍時,必須加到葡萄糖注射液中,否則會引起藥物性狀、作用改變,甚至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2、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輸注過多的鹽水會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衰;

3血壓過高的患者,需要限制鈉鹽的攝入,不宜輸注過多鹽水;

4、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量輸注生理鹽水,可引起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在休克狀態下使用,可加重代謝性酸中毒,加重腎的負擔,甚至有肺水腫的可能;

5、有些患者由於某些原因進食受限時,需要輸注葡萄糖補充熱量。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過量。在不改變糖尿病患者常規治療的前提下,臨床上可用胰島素中和點滴中的葡萄糖,一般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比例為5:1 左右,常規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兌入胰島素 5 U,應用過程需監測血糖

另外,除了葡萄糖溶液,也可以選擇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溶液作為溶媒,但這類溶液價格較貴,與很多藥物存在配伍禁忌,不是藥品說明書推薦的溶媒,所以不作為常規選用。

胰島素能加入補液嗎?

答案是:能。

臨床上,醫生常會使用一種常規極化液(G-I-K):用普通胰島素10U和10%氯化鉀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

這種極化液的作用原理是:

① 胰島素可以促進多種組織攝取葡萄糖,如骨胳肌、心肌、腦垂體等;

② 缺血損傷的心肌纖維鉀會外逸,且能量不足,而極化液在提供糖、氯化鉀的同時供給胰島素,可使細胞外鉀轉回心肌細胞內,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謝;

促進葡萄糖進入心肌細胞內,抑製脂肪酸從脂肪組織中釋放,從而減少中性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積。胰島素能顯著增加心肌蛋白質的合成,所以極化液能使病態的心肌細胞恢復細胞膜的極化狀態,對保護缺血損傷的心肌、改善竇房和房室傳導,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

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了,也要用葡萄糖補液?

下面,我們就拿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急性併發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證明,糖尿病人可以用葡萄糖補液,也可以在補液中加入胰島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之一,是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的一組臨床綜合征。DKA的治療原則包括:儘快靜脈補液以恢復血容量、糾正失水狀態;胰島素治療降血糖糾正電解質(尤其是低血鉀)及酸鹼平衡紊亂;尋找和消除誘因、預防併發症等。在這裡,我們介紹一下補液和降血糖的治療措施:

補液:基本原則「先快後慢」。

輕度脫水不伴酸中毒者可口服補液,中度以上DKA患者需靜脈補液。搶救時,應立即開放靜脈通道,通常先用生理鹽水。開始時點滴速度較快,1-2 小時可輸入 1000~2000 mL,前4小時輸入失水量的1/3,第一個 24 h 點滴總量可達4000~6000 mL。血糖降至 13.9 mmol/L,改用 5% 葡萄糖補液,按 糖與胰島素比例 4:1 或 3:1 加入胰島素進行拮抗。病人清醒,鼓勵飲水,減少靜脈補液量。

胰島素治療:小劑量短效胰島素方案

每小時給予每公斤體重0.1U 胰島素,通常將短效胰島素加入生理鹽水中持續靜注。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每小時降低3.9-6.1mmol/L為宜,每1-2小時複測血糖。血糖降至 13.9 mmol/L,改用5% 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生理鹽水,可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並按比例加入胰島素,仍需4-6小時複測血糖並調節胰島素劑量,將血糖穩定在安全範圍。患者能夠正常飲水和進食後,靜滴胰島素可過渡到皮下注射,但在停用靜脈胰島素1~2小時前,應皮下注射胰島素。

總而言之

看了以上內容,這場爭論的是與非是否清楚了很多?如果你發現身邊可能還有不懂的,請默默轉發,以免以後給臨床工作和醫患關係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以下更精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