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狀腺結節診治的相關疑問

甲狀腺結節診治的相關疑問


無論是醫院的門診室,還是移動醫療平台,關於「甲狀腺結節」的顧問量都在飛速攀升。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是手拿一張體檢報告單,憂心忡忡地詢問:「甲狀腺結節是什麼病?」「對健康有影響嗎?」「會惡變嗎?」「需要怎樣治療?」本文旨在總結甲狀腺結節診療過程中的常見誤區,並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

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為何急劇「升高」?

有人猜測這是環境汙染帶來的惡果,但除了極少數異塵餘生異常地區,如核泄漏後的車諾比、日本福島,目前還找不到甲狀腺結節與我們周遭環境有確切關係的證據。

還有人認定這是長期食用碘鹽所致。過量碘攝入固然有可能誘發甲狀腺結節,可是碘鹽隻提供人體日常所需碘量,少量多餘碘很容易經尿排出,即使在沿海等富碘地區,也基本不會造成「碘過量」。反而臨床上不乏一些家長自作主張改用無碘鹽,結果導致幼兒碘缺乏性甲狀腺腫的發生。

總結: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的「升高」,應更多歸功於健康體檢制度的完善和超聲等檢查手段的普及。是檢出率的提高,使得長期處在深宅大院裡的微小結節更容易被發現、從而大白於天下。

CT/核磁共振檢查對甲狀腺結節沒價值?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裡,超聲的檢查效力遠不及CT和磁共振,這一規律在甲狀腺領域卻成了例外。但在這裡要強調的是:甲狀腺CT/磁共振並不能被超聲完全取代。

對於甲狀腺結節的一些特殊表現,如結節粗鈣化,由於鈣化灶會使聲波信號顯著衰減,超聲的檢查效果被大打折扣。而CT卻不存在聲衰減限制,能清晰顯示鈣化灶的大小、形態以及內部結構。

另外,在進行甲狀腺手術的術前評估時,CT和磁共振能更好地顯示結節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係,尋找可疑淋巴結時比超聲更具優勢。在評估較大轉移灶、有周圍組織侵犯的甲狀腺癌時,強化CT和磁共振也具有重要價值。

總結:甲狀腺CT/磁共振並不推薦用於結節的常規篩查和評估,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診斷價值。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經濟的檢查方法。

面對如此流行的甲狀腺結節,與其把它視為洪水猛獸,倒不如把它當做掌心的痣、一種歲月的痕跡。你們形影不離,你們彼此珍惜,你要做的,只是把它了解清楚,知道它有多大、記得它在哪裡。

大家可能並不熟悉ECT,它就是核素顯像,對於甲狀腺美麗而言,它比CT和磁共振更有效、更敏感,更多便宜。

甲狀腺結節一定會癌變?

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結節,不會癌變,更不是癌症…….

以下這兩種超聲徵象多提示良性可能。

1、純囊性結節;

2、結節呈海綿狀,體積50%以上由多個小囊泡佔據,99. 7%為良性。

這以下幾種超聲徵象提示甲狀腺癌的可能性大。滿足以下超聲徵象3條以上建議考慮手術治療。

1、實性低回聲結節;

2、結節內血供豐富(TSH 正常情況下);

3、結節形態和邊緣不規則、暈圈缺如;4、微小鈣化、針尖樣彌散分布或簇狀分布的鈣化;5、結節縱橫比>1;6、同時伴有頸部淋巴結超聲影像異常,如淋巴結呈圓形、邊界不規則或模糊、內部回聲不均、內部出現鈣化、皮髓質分界不清、淋巴門消失或囊性變等。

查出甲狀腺結節就要切除?

專家已經在大聲呼籲:管住外科醫生的手,甲狀腺結節手術已經過度了!

什麼時候手術?手術前該做什麼檢查?

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抽吸活檢( FNAB)是術前評估甲狀腺結節良惡性,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敏感度和特異度最高的方法。建議凡直徑>1 cm 的甲狀腺結節,均可考慮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抽吸活檢術+穿刺細胞性檢查。

經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抽吸活檢仍不能確定良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可對穿刺標本進行甲狀腺癌分子標記物檢測。

甲狀腺結節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很多,有遺傳因素、環境、飲食、年齡、性別、免疫、代謝、不良生活習慣及方式等等,基本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些病因尚未知曉,需進一步研究。為此,筆者強調,結合上述病因,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科學飲食,規律起居,控制體重,預防三高,少抽煙,多鍛煉,定期體檢,保護好我們美麗的蝴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