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懷念朱旭“老爺子” | 追憶

懷念朱旭“老爺子”

文 |梁秉堃

追憶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 9 月 15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88 歲。洪深曾說,“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表演上,朱旭始終將這兩句話作為自己從藝的座右銘。他善於觀察,勤於學習,刻苦鑽研,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先後塑造過數十個性格獨特、色彩鮮明的人物形象。他風趣幽默、細膩傳神的表演,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烙印。2012 年,北京人藝建院 60 周年 ,8 2 歲 的 朱 旭 又 站 在 了 北 京 人 藝 的 舞 台 上 ,扮 演《 甲 子 園 》中 的 姚 半 仙 ,這 是 他 出 演 的 最 後 一 個 話 劇 角 色 ,至 此 ,他 在 自 己 最 愛 的 舞 台上站了整整一個甲子。在《老爺子朱旭》一書的封面上,朱旭曾寫道:“演員認認真真演好你所扮演的每一個人物,處理好每一句台詞,幾十年的路都是這麽認真走過來的。”在北京人藝,很多人親切地稱他朱旭“老爺子”。朱旭談自己很少,談創作很多,他常說自己很幸運,他取得的成績都受益於北京人藝。他始終與他最愛的北京人藝同在。本報邀請與朱旭相識多年的編劇梁秉堃,講述朱旭“老爺子”在北京人藝的點滴往事,以表達對朱旭老師的懷念之情。

2012 年,北京人藝建院 60 周 年 ,8 2 歲 的 朱 旭 又 站 在 了 北 京 人 藝 的 舞 台 上 ,扮 演《 甲 子 園 》中 的 姚 半 仙 ,這 是 他 出 演 的 最 後 一 個 話 劇 角 色

寶刀不老

《屠夫》劇照

北京人藝的老藝術家不少,然而像朱旭這樣寶刀不老、依舊活躍在舞台上、銀幕上和螢幕上的高齡表演藝術家卻是絕無僅有的。僅就最近一些年來看——2003年,他已經闊別舞台10年依然參加了北京人藝以抗擊非典為題材的話劇《北街南院》的演出;2005年,為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他毅然參加了北京人藝《屠夫》的複排演出;2008年,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再次參加了北京人藝《生·活》的演出;2012年,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的時候,他又參加了《甲子園》的演出……最有意思的是,朱旭每次演出以後都要說上一句:“這是我最後的謝幕演出了!”可是,到時候他就管不住自己,還會再演、再演、再再演。為什麽呢?大約就是他對於舞台藝術那份揪不折、扯不斷的深情厚意吧。雖然,他在創作時心裡已經是“又想又害怕,越老越沒底”,但是依然堅持著“我死也要死在舞台上”的崇高願望。正如曹禺老院長所說:“許多年紀大、體力弱的偉大演員,死也不肯離開他的舞台。歷史上很有一些演員,鼓盡最後一口氣,讀出悅耳的台詞。天才的莫裡哀是其中之一,他死在舞台上。他們的靈魂仿佛追隨流動的仙樂,在神妙的舞台上歌唱。他們像服了仙藥。永遠不死的青年,享受著無窮無盡的歡呼與讚美。讚美是蜜一般甜的。但對於一個偉大的演員,沉浸在人物創造的快樂中,這才是大海一般洶湧的吸引力。他比孫大聖還高明,一生豈止有七十二種形象變化?從前,京劇大師楊小樓,早被認為衰老,還要在舞台上獻出他神奇的藝術;孫菊仙90歲,居然還要演唱《四進士》。這樣對舞台的依戀豈是偶然?又何止是我們的前輩?舞台,對今天北京人藝的藝術家來說,就是他們獻身的聖壇。”

台上不口吃

《嘩變》劇照

朱旭在美國名劇《嘩變》裡扮演一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盛氣凌人、能言善辯、自尊極強,以至精神失常、語無倫次、口出穢言、性格偏狂的魁格艦長。此人物的塑造難度在於在舞台上沒有什麽行動作為,事件和情節全要靠說出來,演員要一口氣“乾說”出1800個字的長篇台詞,不能慢,更不能斷。開始,朱旭真的犯了愁,沒了轍。怎麽辦呢?應邀來的美國導演赫斯頓告訴他:“魁格永遠是正確的,永遠是理直氣壯的,沒有乞求人家理解的時候,說這段台詞的態度應該是——難道你連這個都不懂嗎?!”這就啟發朱旭一步步接近了人物,最後終於駕馭了角色。首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觀眾聽進去了,坐住了,並產生了極大興趣和聯想。演出結束以後,赫斯頓緊緊地抱住了朱旭,說:“謝謝!謝謝!”朱旭也由衷地對赫斯頓說:“應該是我非常感謝你!”然而,又有誰知道,朱旭在生活中竟然是一個有口吃毛病的人啊!

“等著娘咽氣”

《紅白喜事》劇照

《紅白喜事》是一個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喜劇,朱旭扮演的三叔是一位從農民成長起來的小知識分子,頭腦裡既有小農意識影響的狹隘觀念,又有社會開明思潮產生的新穎認識。為此,他在把握這個人物基調的時候,既要有點兒土味兒,又要有點兒洋味兒;既要有點兒粗俗淺顯,又要有點兒高傲自負;既要有點兒認真實在,又要有點兒嘩眾取寵。對於這樣一個從生活裡走出來、性格反差比較大、語言相當風趣有味道的人物形象,觀眾不能不信,不能不笑,也不能不喜歡。

記得當時在排練的過程中,劇本是邊排練邊修改的,特別是全劇結束時鄭老太太已經病危臥床不起,後事也已經準備妥當,在這種情況下,鄭家兄弟們的台詞應當既簡練又深刻,最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麽,這裡到底應當怎樣設計呢?內容是什麽,形式又該如何,大家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又莫衷一是。在熱烈討論的小組會上,朱旭往往是不大發言的,因為他性格比較內向,常常沒想準的事,沒想好的話是不肯說出來的。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找不到什麽好辦法的時候,他突然開了腔說:“你們聽聽,要由我來這麽一句台詞怎麽樣?”大家讓他趕快說出來,他想了想說:“現在是萬事俱備,就等著咱娘咽氣咧!”他的話音未落,立即引起大家的笑聲和掌聲。 導演林兆華興奮地馬上拍板,就這樣定了下來。這出戲是以喜劇的方式批評封建思想意識的,這樣一句台詞正好給全劇的故事情節和思想內涵幽默地畫了圈,點了題。而且朱旭在表演的具體處理上,在“現在是萬事俱備”之後安排了一個小小的停頓,以引起觀眾的注意和企盼,然後再用非常輕鬆的語調、語氣說出:“就等著咱娘咽氣咧!”應當說,這是一句想得深、說得俏的精彩台詞,既有深刻的內涵,又有俏皮的形式;既讓人容易記住,又讓人不忍心忘掉。

矛盾中展現

《三塊錢國幣》劇照

朱旭在《三塊錢國幣》裡扮演了一個窮大學生楊長雄。按照作者丁西林先生的解釋,此人“能言善辯、見義勇為,有年輕人愛管閑事之美德”。但是,楊長雄最後竟然被闊太太吳某譏諷為“說話不通”,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故意打碎了對方的一只花瓶,有理真的變成了沒理,無奈之下只好賠出三塊錢國幣。通過這個人物表現出的矛盾現象——庸俗有理,正義不通,確乎是可以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

朱旭在《名優之死》裡扮演的琴師張先生。這個角色戲很少,幾乎沒有什麽正經台詞,但是他非常願意扮演, 因為張先生是一個有矛盾的人物形象。剛剛有點兒名氣的京劇演員劉鳳仙,開始演戲不認真,練功不刻苦,角兒的脾氣也越來越大。張先生心裡清清楚楚,很看不慣。由於是伺候角兒的琴師,只能禮節周到,說話和氣,規規矩矩,因此對於鳳仙的事也就不便說什麽。他來到鳳仙的房子裡想幫其練練嗓子,可對方竟然還沒有起床,於是,他把不滿意的話說成非常恭維的話:“大小姐,還沒起床哪?”當劉振聲解釋說“昨天晚上散了戲,又排了排新戲,睡得晚了點兒!”他明明知道這是司機護著徒弟,言不由衷,卻馬上表示:“嗷!是是是!”拿上胡琴一走了之。朱旭認為扮演這樣一個心裡有話沒有說出來的人物,對於演員來說卻是非常過癮的事,因為通過抓住人物特定的矛盾就會使人物形象一下子具體起來、生動起來。

我想,這正是朱旭“千百次探尋,千百次琢磨, 才找到了‘自己的創造路線’。”這也正是北京人藝藝術魅力之所在。“寫意中有寫實,寫實中有寫意。”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北京人藝表演方法,老藝術家們掌握了,朱旭掌握了,一切後來者理應同樣要掌握它!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18年10月8日4版

本期編輯 | 叢子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