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同年齡運動方式不一樣,這個「運動年齡表」值得收藏

身體健康因靜止不動而破壞,因運動練習而長期保持。但一項關於全球日常運動量的報告顯示,成年人中運動不足的比例高達27.5%!

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鬆、三高、肥胖等的發生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更是指出:運動不足現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而運動則是「最好的抗病良藥」!

但即便你20歲時可以一口氣跑10公里,到40歲時可能僅僅走2公里就氣喘籲籲了……由於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各個器官承受性等都不相同,因此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黃金鍛煉方案」。

20歲以內練肌肉

在這個年齡段,主要以力量訓練和強化肌肉為主。同時通過鍛煉可以提高心臟的輸血量。而且此時鍛鍊出來的肌肉效果明顯且持久,可以為以後打好基礎。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務必持之以恆地鍛煉。以免30歲以後減肥難度加大,很難保持體重。所以,建議一周鍛煉3-4次,至少每隔1-2天就鍛煉一次。一般是30分鐘左右的力量訓練(自重或者舉重),然後再搭配20分鐘左右的有氧訓練,慢跑、游泳等。

30歲以內練柔韌

由於工作壓力增大等種種原因,在辦公室前久坐很容易造成人的身體柔韌性變差。此時建議多做一些伸展運動,逐漸恢復並增強身體的柔韌性。

在時間安排上,和以前一樣,每隔1-2天鍛煉一次,但強度不宜過大。少做一些鍛煉力量的運動。多做伸展運動,尤其是久坐辦公室的人,推薦做下面這個動作:

站立頸部肌群拉伸(左/右)

播放GIF

肩部中後束拉伸(左/右)

播放GIF

肩部前束拉伸

播放GIF

站立腹部拉伸

播放GIF

40歲以內保體形

很多人一到40歲身體就開始變胖也就是發福了。這時候選擇運動項目最好是有利於改善體形的。另外,離50較近的人要注意預防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要多動動手,踢踢腿,活動活動筋骨。主要做有氧運動。

50歲以上的人保健康

人一過了50歲,身體健康變得很重要什麼形體啊,肌肉啊都是浮雲。但是運動的重點是什麼啊?就是動啊,世間萬物都是因為動才有其活力。比如,靜水是死水一樣。所以,50歲以上的人主要是動起來。做一些有氧體操,練練太極,下下象棋,散散步,遊游泳等等。

運動時間表

人體活動還受「生物鐘」控制,按生物鐘規律來安排運動時間,能事半功倍。

1、上午——增強活力

晨練有利於提高神經興奮性,能保持人體活力。但早上人體體溫較低,關節和肌肉較僵硬,所以適宜從事一些強度較小的運動。鍛煉之前最好先喝杯溫水。

2、下午——強化體力

下午是強化體力較好的時機,肌肉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高一些;另外,下午鍛煉還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

3、傍晚——體能峰值

傍晚時,人體運動能力達到高峰,肌肉和關節更加靈活,心跳頻率和血壓也穩定。適合進行力量訓練,並且運動時的受傷幾率也會小很多。

但要注意,睡前3~4小時內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免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導致失眠。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