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度國慶觀禮,這位院士將發布AI芯片研究新成果獻禮國慶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星光中國芯工程”20年。20年來,“星光中國芯工程”項目團隊一直堅持自主創新、科技強國的信念,不斷為國家的半導體事業帶來新突破。近日,“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透露,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為了破解摩爾定律的困境,他們提出了“智能摩爾之路”的理念,為了獻禮國慶,今年將對外公布相關方面的技術突破。

1999年,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上,鄧中翰受邀觀禮,並萌生歸國創業信念。同年,在工信部、財政部、北京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投資支持下,鄧中翰、楊曉東、金兆瑋、張韻東等留學人員回國啟動並承擔了“星光中國芯工程”,該項目中星微電子公司負責實施,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擔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

過去20年,“星光中國芯工程”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多媒體數據驅動並行計算技術、多核異構低功耗多媒體處理器架構技術等十五大核心技術突破,申請了3000多項國內外技術專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體系,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星光多媒體”“星光移動”“星光安防”“星光傳感”“星光智能”5大芯片體系,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得“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全球半導體設計協會年度獎”等,得到國際國內同行的普遍認可,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通過自主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成功范例。2009年,41歲的鄧中翰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也是在那一年,他再次受邀出席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

近十多年來,“星光中國芯工程”響應國家重大發展需求,承擔公共安全中的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發與應用,實現了相關領域數字多媒體芯片的完全自主可控,並在公共安全視頻信息安全領域牽頭制定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的SVAC國家標準,使我國在該領域躍居世界領先水準。

在人工智能方面,“星光中國芯工程”也走在前列,研發了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系列芯片,並將其應用在基於SVAC國家標準的安防監控行業,使我國安防監控行業由模擬時代、數字時代跨入智能時代,居於國際領先地位。

如今,在芯片技術逼近摩爾定律極限的背景下,鄧中翰院士新提出推動信息處理能力持續提升的“智能摩爾之路”的發展理念。智能摩爾技術路線為摩爾定律的“市場-技術”正反饋機制注入新的活力,可持續地推動摩爾定律的演進。智能摩爾技術路線通過進一步借鑒人腦智慧機制,研究新型人工智能計算方法,達到進一步提升信息處理的“性能/功耗價格”比的目標。人腦的工作方式具有分區域處理、分層次處理、存算一體以及事件驅動等特點,因而能夠在極低的能耗下獲得極高的運算性能。在智能摩爾技術路線指導下,中星微研發的XPU多核異構智能處理器提供新一代的多模融合計算架構支持,因而它超越了NPU、GPU這一類深度學習處理器,能夠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獲得廣泛地應用。該技術路線能對數據場景進行篩選分析,並用最優的數據處理方式對數據進行加工分析,計算結果幫助決策及賦能行業應用。這是人工智能在近年內發展的重要方向,將繼續引領芯片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鄧中翰解釋,XPU芯片在獲得視頻信息之後直接進行語義和結構化的計算,後級智能只需要針對圖像特徵和語義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而不需要再對每一幀圖像進行計算,可大大節省智能系統的處理能力需求和傳輸帶寬的需求。

他透露,為了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星微將發布SVAC標準相關的很多成果以及在智能摩爾之路、XPU多核異構智能處理器方面的突破性技術性進展。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任敏

監製:劉昊、陳岩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王宏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