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流本科教育的中國邏輯,基於C9高校“雙一流”建

周光禮

摘要:一流本科教育是中國“雙一流”建設語境下的一個概念。一流本科教育實質上是一流的人才培養。本文通過政策內容分析法, 對C9高校“雙一流”建設方案進行考察, 側重探討一流本科教育的特點。研究發現, 中國語境下的一流本科教育具有如下特點:精英教育、高素質生源、一流教師隊伍、跨學科專業、小班研討課、研究性教學、大學生科研、住宿學院 (書院) 和國際化培養人才。基於中國邏輯與問題導向, 中國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點可以進一步歸納為精英性、批判性、基礎性和學術性。

關鍵詞:一流本科教育;通識教育;“雙一流”建設;精英教育;C9高校;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高水準行業特色型高校工程人才培養改革與政策研究”[71704054];

一、問題提出

“雙一流”建設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心論題, 將會塑造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 教育部明確提出,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重要基礎和基本特徵, 要求“雙一流”高校將建設一流本科納入“雙一流”建設方案。這一政策邏輯來源於2016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廈門大學聯合舉辦的“一流大學本科教學高峰論壇”。在這次高峰論壇上, 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立校之本, 是一流大學成熟的標誌之一[1]。應該說, 世界一流大學必然具有一流本科教育只是中國人的邏輯, 美國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就沒有一流的本科教育。正如黃福濤在《什麽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本科教育》中所言, 現有的資料和案例無法證明“一流大學提供的本科教育就是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世界一流大學強調更多的是研究生特別是博士階段的教育, 更加強調教師從事世界一流的研究活動。鮮有證據或資料顯示世界前10名的大學在力爭構建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宣傳自己的本科教育居於世界一流”[2]。儘管如此, “一流大學必然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在中國語境下應該還是成立的。這是因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分層現象嚴重, 居於金字塔頂端的140所“雙一流”高校在生源質量、師資隊伍、資金支持、政策傾斜等方面處於“優先”地位。正如“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場由中國發起的世界性運動, “一流本科教育”是這場運動的延續。那麽, 什麽是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具有什麽特徵?這些問題只能從中國語境中去尋找答案。本文以C9高校“雙一流”建設方案為分析對象, 採用政策內容分析法, 探討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點。

二、分析框架

在“雙一流”建設的旗幟下, 一流本科教育成為了當前的熱點問題。政府官員、大學校長、主流媒體主要從一流本科建設與一流大學建設關係的角度展開論述。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一流大學應有一流本科教育”, “沒有高質量的本科教育, 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學”, 等等。然而, 對一流本科教育進行深入學理分析的文獻並不多。這是因為“一流本科教育”在當前主要以日常語言存在。作為日常語言, 每個人都可以對“一流本科教育”陳述一番。日常語言最大的特點是具有模糊性和歧義性。如果你不問我一流本科教育是什麽, 我大概還知道它是什麽;你一旦問我一流本科教育是什麽, 我便不知道它是什麽。日常語言的優點是具有交流的便利性, 可做通常理解, 可大致適用許多情況。然而, 由於事物本身具有多方面性質, 而日常語言一般只是以一種大致理解的方式陳述它, 因此可能在一種陳述形式下潛含多種解釋的可能。如果不對其陳述的語境進行深入分析, 就會產生歧義。因此, 有必要對日常語義本身進行深入分析, 進而將日常語言轉化為學術語言。

當前也有一些文獻對一流本科教育進行學理層面的探討。王強、周剛、朱啟超、仲輝在《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徵》中, 從人才培養過程的角度提出一流大學本科教育具有5個特點:高質量的生源, 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 研究性的教學模式, 高水準的教學隊伍, 嚴格的淘汰制度[3]。張大良在《創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一流本科教育》中,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評定高校是否辦出一流本科教育的5個觀察點, 即“一是學校是否具有一流的師資隊伍;二是學校是否有政策制度保障一流的師資配備到本科教育;三是學校是否把一流學科優勢和一流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四是學校的一流科研成果是否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五是學校是否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創新創業人才”[1]。別敦榮從比較高等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具有四個基本特點, 即精英性、基礎性、綜合性和創新性[4]。盧曉東在2018年12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共同舉辦的“辦好一流本科教育,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專題論壇上, 從哲學的角度闡述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元素, 即留白、小班研討、導師製、大學生科研、非標準化考試、通識教育、大學生院。這些研究對於理解什麽是一流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但這些研究主要是基於西方一流大學的辦學經驗演繹而來, 沒有意識到一流本科教育主要是一個中國“雙一流”語境下的概念。

本文基於一流本科教育是一個中國“雙一流”建設語境下概念的前提假設, 考察C9高校“雙一流”建設方案, 從政策內容分析的角度探討中國語境下的“一流本科教育”究竟是什麽、具有什麽特點。作為第一批進入“985工程”的國家重點大學, C9高校不但代表了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最高水準, 而且一直擔負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旗艦大學的角色, 其政策文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導向性。作為一種“從公開的信息中萃取秘密”的研究方法, 政策內容分析法強調對各種政策文本所承載的信息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 以發現和預測中國“一流本科教育”的主要特點和發展趨勢。具體地說, 就是對所選擇的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相關公開文本進行逐篇閱讀, 識別和歸納文本中的相關內容, 並對其進行編碼。然後在編碼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歸納。一流本科教育實質上是一流的人才培養。從人才培養體系的角度看, 影響一流本科教育的主要因素有:理念與目標、教師與學生、知識與課程、組織與管理、教學與研究。通過分析這5個方面的影響因素, 考察和歸納一流本科教育的關鍵特質和中國方案。

三、一流本科教育的主要特質

本文根據C9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方案中相關內容, 從多案例比較的角度, 大致歸納中國“雙一流”高校一流本科教育中的某些相關特徵。

1. 理念與目標:精英教育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精英教育最初的含義是一種適合自由民或有閑階層接受的自由教育, 以培養人的傑出心智為目標。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 人們對精英教育的貴族傳統進行了民主化的改造, 提出精英教育是面向少數智力超群的學生。“任何社會都需要內在性地追求理智的精英, 通過自由教育可以使精英取得卓越成就。而絕大多數人不具備接受自由教育的能力。”[5]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 即將邁入普及化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體系開始分化。大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旨在培養大量生產一線的實用技術性人才和高端熟練勞動者;“雙一流”高校則著力辦好高水準研究型大學, 培養精英人才, 以滿足國家創新體系和未來發展對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

建設方案反映出 (表1) , C9高校都強調通過通識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北京大學提出“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優秀人才, 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清華大學提出“致力於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使學生具備健全人格、寬厚基礎、創新思維、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浙江大學提出“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領導者”;複旦大學提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行業棟梁及社會英才”;南京大學提出要“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引領社會未來的頂尖人才”;上海交通大學提出“培養具有寬闊視野、科學精神、創新能力的服務於國家建設的領軍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提出“致力於培養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所需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和其他領域傑出人才”;哈爾濱工業大學提出“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西安交通大學提出“培養具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懷、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科學素養、全球視野、求實創新精神、能在各行業起引領作用的優秀人才”。儘管其表述不一樣, 但都很重視通過教育發掘學生潛質, 發展通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而不是單純的專業技術培養。這種精英教育理念強調對人的全面培養, 使學生具備智力上的靈活應變和終身學習能力。

表1 C9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與目標

據來源:根據C9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整理而成。

2. 教師與學生:一流師資隊伍與一流生源質量

師資質量是決定本科教育質量的第一要素。隨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一流大學師資配置是以全球為舞台的。建設一流本科要求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為此, “雙一流”建設高校必須在全球範圍尋找人才, 提供有競爭力的條件 (薪水、設備、實驗室、學生、圖書館等) 。作為研究型大學, “雙一流”高校要求其教師從事高水準的科研, 熱心教學工作。這是因為一流本科教育要求科教融合, 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 使學生受到學術熏陶, 廣泛接觸新思想。因此, 除了上課, “雙一流”高校的教師與大學生、研究生在實驗室、科研項目或小型研討會上一起工作, 努力向學生介紹最新進展, 積極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對學生嚴格要求。“雙一流”建設方案表明 (表2) , C9高校普遍採用國際化戰略建設一流教師隊伍。所有學校都實行國際學術職業管理中的“準聘-長聘”制度, 按照世界一流標準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和招聘一流教師。

一流本科教育要有一流的生源質量。由於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測量, 人們常常用生源質量來衡量高校的教育質量。因此, 生源質量成為了高校重要的質量證據。正因為如此, 國外一流大學特別重視生源質量, 竭力吸引有可能成為領袖和傑出學者的大學生。建設方案表明 (表2) , C9高校普遍重視生源質量, 學校通過大類招生、自主招生、榮譽學院、國際化培養等多樣化手段來吸引優秀生源。事實上, 其生源質量一直在全國位居前列。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通過“留學北大”“留學南大”“留學交大”計劃吸引全球優秀生源,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也非常重視在全球範圍內招收優秀學生。

3. 專業與課程:跨學科專業與小班研討課

學科是一個知識體系, 專業也是一個知識體系。學科是科學研究的載體, 專業則是人才培養的載體。科學研究可以在單一的學科範圍內進行, 人才培養離不開跨學科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說, 學科是一個單一的知識體系, 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知識體系。雖然專業是跨學科的, 但是專業所依托的主乾學科還是有限的。任何專業都要依托一個或幾個主乾學科。根據專業依托主乾學科的不同, 可以把專業分為三類[6]:一是單一學科專業, 即所依托的主乾學科只有一個。這類專業是從單一學科的知識領域中選擇核心知識教給學生, 如物理專業、化學專業等。二是跨學科專業, 即所依托的主乾學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這類專業是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知識領域中選擇知識進行課程組合, 如牛津大學的PPE專業 (Politics,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 就是從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中選擇知識進行課程組合。三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專業, 這是跨學科專業的一種特殊形式, 它突破了學科課程的範圍, 進入了活動課程領域。它在選擇知識建構專業時, 以一個重要問題為中心, 跨越多個知識領域組織課程, 如耶魯大學的“Women’s,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課程、北歐一流大學中的“可持續發展”課程。建設方案表明 (表3) , C9高校非常重視學科交叉融合, 都將開設跨學科專業和跨學科課程作為一流本科建設的突破口,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跨界整合能力。

表2 C9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和生源建設方案

據來源:根據C9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整理而成。

表3 C9高校跨學科專業與課程建設方案

據來源:根據C9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整理而成。

一流本科教育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普遍採用小班研討課。小班研討課有利於學生參與、師生互動, 有利於開展啟發式、批判式教學, 是激發課堂教學活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跨界整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開展小班教學需要提高教師上研討課的教學能力, 需要降低生師比, 需要提高研討課教室的比例。建設方案顯示 (表3) ,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小班教學, 並采取降低生師比、促進教師發展、增加小班研討教室等手段實施小班教學。

4. 教學與研究:研究性教學與大學生科研

現代大學有兩種基本的活動:教學與研究。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現代大學的突出特點。當前中國“雙一流”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教學和研究兩種活動未能實現有效的整合, 共同支撐人才培養。因此, 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關鍵是實現科教融合, 以一流的科學研究支撐一流的本科教育。科教融合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研究性教學, 即開展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這是在傳統課堂框架下的教學改革。二是大學生科研, 即大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或自選研究項目。這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大學生科研學徒計劃”和奧爾堡大學的“項目式教學”。建設方案顯示 (表4) , C9高校普遍認同科教融合理念, 十分重視大學生科研, 主張通過“做研究”提升學生能力。

表4 C9高校的科教融合改革

據來源:根據C9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整理而成。

5. 組織與管理:榮譽教育與大學生院

榮譽教育是美國本科教育的一大特點。作為美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絕大多數一流研究型大學都在大學生教育階段設有榮譽學院 (Honors College) 。一般來說, 能進入榮譽學院的學生就是學校的傑出人士生, 他們畢業後不但可以獲得專業學位, 而且可以獲得榮譽學位。榮譽教育引入中國後, 成為了中國大學的實驗班、傑出人士班、天才班和重點班, 高挑戰性和高淘汰率是這些教育計劃的共同特點。與榮譽教育相關的一流本科的組織模式是住宿學院 (書院) 和大學生院。住宿學院 (書院) 是牛津大學的首創, 也是牛津大學對世界高等教育的偉大貢獻。在書院管理模式下, 學生學籍屬於住宿學院 (書院) ,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個專業, 不受專業學院的限制。在住宿學院 (書院) 的啟發下, 一些“雙一流”高校開始成立大學生院。與住宿學院 (書院) 一樣, 學生學籍不屬於學術性系科, 屬於大學生院及其所屬的住宿學院或書院。書院和大學生院的成立有利於促進通識學習和通識教育, 有利於發展跨學科專業, 有利於大學生院與專業學院的分工協作。

為了實施精英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C9高校都開設了榮譽教育, 成立了榮譽學院乃至大學生院 (表5) 。比較有名的榮譽學院有: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清華大學新雅書院、複旦大學複旦學院 (大學生院) 、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志遠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英才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華羅庚學院。其中, 浙江大學、複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C9高校還成立了大學生院, 開展通識教育。

表5 C9高校的榮譽教育與榮譽學院

據來源:根據C9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整理而成。

四、討論與結論

本文介紹了中國C9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改革動向, 儘管存在個性差異, 但其共性特徵十分明顯。C9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文本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雙一流”語境下的中國一流本科教育具有如下特質:精英教育、高素質生源、一流教師隊伍、跨學科專業、小班研討課、研究性教學、大學生科研、住宿學院 (書院) 和國際化培養人才。這些特質具有內在關聯, 精英性是一流本科教育最本質的特點。一流本科教育實質上是一流的人才培養。在當代社會, 一流的精英人才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跨學科的知識廣度、傑出的心智、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要培養這樣的人才, 需要建立起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需要實施高水準的通識教育。高水準的通識教育要求建立一流的通識課程體系。建立一流通識課程體系的基本策略是開設一流跨學科課程, 全面實施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通識教育和跨學科課程最好的制度載體是住宿學院 (書院) 和大學生院。其次, 需要實施科教融合和小班研討課。科教融合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研究性教學;二是大學生科研。科教融合有利於大學生在探究、討論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積累, 在“做研究”中培養批判思維和創造能力。小班研討課是課堂教學的革命, 是實現課堂從大班走向小班、由灌輸式走向研討式、由淺層學習走向深層學習的關鍵。小班研討課的核心元素是參與式教學, 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和創造力的有效方式。再次, 需要人才培養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國際化, 一是要求有國際一流的教師隊伍。只有師資隊伍一流, 才能保證人才培養一流。二是需要吸引全球範圍的優秀生源以及學生培養國際化。由此可見, 培養精英人才是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標, 而高素質生源、一流師資隊伍、跨學科專業、小班研討課、研究性教學、大學生科研、住宿學院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是實現精英教育目標的具體措施。

不容忽視的是, 一流本科教育是中國“雙一流”建設語境下的一個概念, 是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引申出來的一個下位概念。中國“雙一流”高校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擁有強大的科學研究。中國大學曾經只有教學職能, 通過“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 大學科研職能正式確立。我們知道, 現代大學與傳統大學的一個重要區分是科研職能。中國現代大學制度建立過程實質上就是科學研究進入大學並實現體制化的過程。“雙一流”高校的教師既從事科研活動又從事教學活動, 通過科教融合, 以一流的科研支撐一流的人才培養。因此, 一流本科教育除具有精英性特點外, 還具有學術性。一流本科教育的第三個特點是基礎性。這是因為中國“雙一流”高校主要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據統計, 中國140所“雙一流”高校其大學生隻佔全國大學生總數的9.8%, 而其博士生卻佔全國博士生總數的82%。事實上, 英美一流大學的標誌是一流的博士教育, 而不是一流的本科教育。可見, 一流本科教育只是一流大學的基礎, 這是中國一流本科教育強調培養基礎寬厚且扎實的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原因。此外, 中國一流本科教育也是問題導向的。我們之所以提一流本科教育, 是因為中國大學教育出了大問題。當前中國本科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所謂的“錢學森之問”, 即沒有一所學校能夠培養創新人才。耶魯大學校長萊文明確指出, “中國大學尚缺乏兩大要素:一是多學科的廣度;二是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中國學生不能隻做被動的信息接收者, 必須學會自己思考”[6]。人們寄予一流本科教育的希望是建立一種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與創造力。根據國際經驗, 通識教育最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最有利於成長出一流的頭腦。正如萊文所言, 通識教育的本質就是發揚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自由, 充分培育人的心智, 使人從偏見、迷信和教條中解放出來[7]。可見, 一流本科教育具有的第四個特點就是通識性或批判性。至此, 我們可以歸納出中國一流本科教育的四個最基本特點:一是精英性, 即一流本科教育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二是批判性, 即一流本科教育通過通識課程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和判斷能力;三是基礎性, 即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基礎, 旨在為一流博士教育提供基礎寬厚且扎實的高素質人才;四是學術性, 即一流本科教育重視科教融合, 通過開展研究性教學和大學生科研, 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和創造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