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天,「遊戲成癮」被列為精神疾病了!

只是過了個周末,我就成精神病了。

來源 / 醫學界

聽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昨天(6月18日)發布了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 )被歸類為精神疾病。

「emmm……只是過了個周末,我就成精神病了?」難以置信,趕緊打開世衛組織官網求證一下!

在這份為新版《國際疾病分類》而發的新聞稿中,也明確指出此次修訂「將遊戲障礙添加到關於成癮性疾患的章節中」。

一、今天起我就是病人啦,請多關愛

作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5.6億的遊戲玩家,人均960元/年的遊戲花費(來自市場資訊機構Newzoo去年的報告),WHO這波操作自然立馬在網上炸開了。

網友紛紛感嘆自己瞬間從「玩家」變成了「病人」:

而另一邊以家長為代表的網友則是拍手稱快:

其實,去年年底WHO就發話了,要在新版的ICD中將遊戲障礙與合成毒品、酒精、煙草、咖啡因、非法藥物等一同列入物質使用及成癮行為障礙,這在當時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而高效率的WHO也說到做到,在6月18日準時發布了ICD-11。

對於遊戲障礙是否列入精神疾病,WHO做了十幾年的研究和考量。研究人員發現,在參與數字或影片遊戲活動的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受遊戲障礙影響,但遊戲成癮確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健康。

在新修訂的ICD中列入遊戲障礙,即是伴隨制定針對這些的人治療方案而來,這將促使臨床人員更加關注此類障礙的發生風險,以及相關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插個題外話:ICD是什麼?

「遊戲障礙」列進去就列進去了,有什麼大不了的?

《國際疾病分類(ICD)》按照一定規則將疾病分門別類,並用編碼的方法來表示,其中含有約55 000個與損傷、疾病和死因有關的獨特代碼。它是確定全球衛生趨勢和統計數據的基礎,使衛生專業人員能夠通過一種通用語言來交換世界各地的衛生資訊。

按世衛組織總乾事譚德塞博士的話說:ICD是世界衛生組織真正引以為傲的產物,它使我們能夠深入了解人們生病和死亡的緣由,並為避免遭受痛苦和拯救生命而採取行動。

列到了ICD目錄,就表示世界級權威機構WHO也贊同「遊戲障礙」為精神疾病,同時幫助臨床人員定義玩電子遊戲的消遣變得有問題的程度,也促進那些感覺自己在遊戲中掙扎的人得到治療。

二、玩個遊戲,不小心就成了精神病人?

雖然ICD是這麼寫了,但也不是說玩遊戲就等同於精神疾病,WHO對「遊戲障礙」還是有很嚴格的規定的!倫敦南丁格爾醫院的格雷厄姆博士也提醒:不要把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於遊戲的熱情歸結成遊戲成癮。

沒有被盜號,世衛組織真發了ICD-11

「遊戲障礙」是一種持續或反覆的遊戲行為,包括電子遊戲或影片遊戲,有幾個特點:

1.日益沉迷,無法自拔;

2.萬事以遊戲為先;

3.即使出現負面行為,還是無法停止遊戲行為。

就遊戲障礙的診斷而言,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當然,如果癥狀夠嚴重,即使不到12個月也還是可以判定為「遊戲障礙」。

雖然條件苛刻,但感覺周圍還是好多人「中槍」了……

另外,更新的ICD中還有另一個與遊戲有關的診斷:有害的遊戲

「有害的遊戲」是指由於玩遊戲而明顯地影響了身體、心理健康,儘管意識到遊戲帶來的(潛在)風險,仍然無法停止。這些風險可能來自玩遊戲的頻率、花費的時間、對其它活動或優先事項的忽視、玩遊戲的不良後果,比如玩遊戲玩出頸椎病就算是「有害的遊戲」了。

感受一下兩個的區別……

三、我病犯了,能請病假嗎?

盆友,你想多了~

在心理學界,對於將遊戲障礙劃為精神疾病一直爭議。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提出了「網路遊戲障礙(Internet gaming disoder)」的概念,並將其納入到待研究的診斷分類中。

雖然目前ICD-11已經在網上發布,但也不會馬上推行。按WHO的說法,只是先發出來給大家看看,自己翻成本國語言先熟悉熟悉。

但卻並不是網友擔心的「遊戲障礙歸納為精神疾病不合理,所以WHO還沒通過。」而是因為國際疾病分類非兒戲,哪能說改就改!

所以ICD-11修訂完後還需要成員國開會討論——在2019年1月的第144屆執委會會議和2019年5月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提交,經批準後,成員國將於2022年1月1日開始使用ICD-11。

所以啊,想藉此「請病假」要先等等啦,納不納入醫保也是後面再討論的話題了。

四、不管是不是病,遊戲成癮都需要解決

早前就有研究發現,網路成癮者伴隨著大腦結構的變化,而這種變化與毒品、酒精成癮相似。對青少年網癮者的研究也發現,他們的大腦灰質、白質均出現了結構性改變,且這種改變主要傾向於負責邏輯理解、判斷、推理的左側半腦。

當然,這是在網路成癮之後產生的副作用。從積極方面講,也有研究發現遊戲可以緩解壓力、潛在地提高人的注意能力和處理視覺資訊的能力等。

有網友就表示:一些遊戲是想方設法吸引人沉迷,絞盡腦汁從用戶口袋撈錢;但也有的遊戲如小說、電影,讓玩家可以身臨其境地探索,是愛好者們的精神食糧。

但是如何平衡或區分遊戲的好壞?對於「遊戲障礙」又該如何乾預、治療?

對此,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表示,目前尚缺乏遊戲障礙的相關治療與防治指南,針對遊戲障礙需要採用綜合乾預,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

心理乾預多採用認識行為療法,以增強患者的戒斷動機、糾正認知歪曲、提高行為控制能力等,使患者能夠建立正確的遊戲使用模式。家庭乾預也是其中最重要環節之一,增強家庭功能、改善交流等有助於改變患者行為問題。

對於WHO的這次修改,你怎麼看呢?

- 完 -

▼點個贊再走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