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她面對的事,絕不是雨女無瓜

本周我們討論最多的一部電影,應該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了。

同名小說2017年出版,直擊韓國家庭和社會上的性別不公的議題,在韓國乃至東亞引發轟動,改編電影今年十月在韓國上映。當之無愧,是個大IP,因為它背後是千千萬萬個女性的共鳴。

在我國也是廣受好評,小劇吃了許多安利,打開了這部——

《82年生的金智英》

電影很平靜、很日常。看了之後,心裡卻慢慢有了許多東西湧出來。

故事講述的是1982年出生的三十多歲平凡女性金智英,突然會在某一時刻言行變得很像其他人,在探究她患病原因的過程中,剖析一個女性的成長。

“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長大成人。”

這部電影真切地展現了女性會遇到的許多困境,剖開了社會公正平等的外殼下性別不公的現實。

一是,難以避免的性別歧視與不公。

在工作上,男性總比女性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晉升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工作在招聘時,明裡暗裡就會要求男性,甚至直接注明男多於女的招錄比例。要求女性入職幾年不能結婚生子,排隊登記生二胎,因為女職工懷孕變相辭退等等。

金智英之前的上司是個事業有成的職業女性,面對這位優秀的女強人,男性同事會diss她不照料家庭,把孩子交給外婆,只會走上歪路。

女強人反擊,建議以他的這種論調為廣告宣傳語時,他又慫了。敢欺寡不敢欺眾,害怕遭到所有做母親的職業女性的抨擊。

當她贏得了這場口舌之爭的勝利,他給予的稱讚是“可惜,你應該生為男兒身的”。

把“應該是男人”當作一種誇讚,在他的內心裡,男性代表的就是高貴、有能力,女性代表的就是麻煩、無能的嗎?能做的,就是一個相夫教子的角色嗎?

在生活上,重男輕女。家裡人總是更偏愛男孩子。

金智英小時候,父親出差回來給三個孩子帶了禮物,她和姐姐拿到的是筆電,弟弟拿到的是一支鋼筆。

金智英,一直記著,想要父親的那支鋼筆,想了十年。

父親不知道她不愛吃豆沙麵包,把弟弟的喜好記成了她的。

母親小時候為了讓哥哥們上學,只能放棄升學,去工作補貼家裡。小金智英心疼她,她安慰女兒,當時的女孩子這麽過來的。

奶奶覺得兒子越多越好,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孝敬父母,似乎兒子越多、晚年幸福的概率越大。

因為她的兩個兒子棄了她。幸好有四個兒子啊。可是,這才不是概率問題,是教育問題啊......

還記得,我們曾經見過的那些叫招娣、亞男的名字,父母生下女兒時,是多麽希望有個兒子啊。

到後來,我們見到的叫若男、勝男的名字,是對女兒寄予了期許,不輸兒子,卻可能還是對“男”有一份執念。

二是,要時刻警惕的性騷擾,尾隨、偷拍、鹹豬腳、言語侵犯等等。

金智英少年時期,遭到同齡男生的尾隨,崩潰大哭。父親接回她後,教導的是穿得得體、不要逢人就笑。

金智英穿的是標準校服,也並不記得見過尾隨自己的男生,更不說笑了。

小時候我們被帶到各個陌生的叔叔阿姨面前,父母教導我們,笑著甜甜地問好。長大之後,卻又自己推翻這種教導。

從小到大,笑與不笑,是自己臉上肌肉的運動,是自己的心情,難道不應該讓我們自己決定嗎?

金智英父親再有的忠告是,時刻注意。壞人的錯,只是避不開。

有萬年做賊的,沒有萬年防賊的。

女性在公共場所被性騷擾,總有人說,啊,是她們不對、穿得暴露,勾引了別人。曾經有個博物館做展覽,主題是她們被性侵時穿的什麽,那些展品很普通,有的只是最平常的T血衫、運動服。

穿著打扮是每個人的自由,是壞人道德的問題,不是她們的問題。

還有人在嚮往著回到那個對女性頤指氣使的朝鮮時代。

長大之後的金智英,身邊依然有這種問題。保安在公司洗手間安裝偷拍攝影頭,男同事還會分享女同事被偷拍的照片,惡趣味地意淫。

女性只能想盡辦法防範,卻也無奈,防不勝防。

辛苦帶著孩子,到了公共衛生間,卻不敢上,一路忍到家裡。

小心謹慎地在這個社會活著。

三是,社會氛圍對女性的禁錮。到什麽年紀了,你該幹嘛幹嘛;你是個女孩子,你該幹嘛幹嘛。

奶奶說,女孩子就要文靜,要幫忙做家務的。

父親見她不爭氣,會凶她,待著嫁人吧。

金智英的姐姐高中時,抓了暴露狂,送到警局,卻被老師教訓“不知羞恥”。

人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打擊下,失望的吧。

姐姐沒有結婚,被姑姑們質問。

姑姑諷刺姐姐,你真是特別。

這個社會,最看不慣可能就是特別的,你不能和別人不一樣。你和一樣大的別人早就結婚了,早就生孩子了,你為什麽和他們不一樣?你怎麽能和他們一樣?

每次家人們聚會總是這樣的話題,小時候是成績,長大了是結婚生子,再大一些是下一輩的成績、婚姻,循環。因為大人們無話可談,也可能因為他們覺得生活就是這些東西。

生活,一個人很好,兩個人很好,三四個人也很好,沒有差別,都可以是美麗的人生啊。

即使是已經走完了結婚生子規定步驟的金智英,也被禁錮著,有著不被理解的已婚女性的辛酸。

金智英曾經也是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為了照顧孩子,離職兩年,做全職太太。擱置了自我追求,去扮演社會主流要求女性扮演的角色,相夫教子、孝順公婆。

當家庭裡需要一個人犧牲事業的時候,往往是女性。

會被以為在家看孩子,是休息。

雖然把孩子好好帶大,看著他成為一個很好的人,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但是真的要放棄自我嗎?工作與否,應該是自己的選擇。

雖然難免一些現實原因,但人們似乎習慣了。

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習慣。約定俗成、習以為常、理所應當地壓著每一個人。

習慣要求女性去相夫教子,習慣要求女性溫柔順從。習慣男性去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習慣要求男性擁有房、車的標配。成為了束縛每一個人的枷鎖。

這個女孩子,她和姐姐,曾經夢想去世界的許多地方。

一起抱著職業理想活過,卻向現實妥協。

她也曾暢想在結婚生子後,依舊做一個優秀的職場人。

和她一樣的另一位全職太太,曾經是首爾大學的理科生,現在只能通過做數學題,尋找和以前相似的感覺,得到心安。

曾經努力學習,難道就是為了給孩子輔導乘法表?過往奮鬥的二三十年,難道只是為了遇見一個男人,用餘生去相夫教子嗎?

最終,如此現實,又如此無能為力。

每天做家務、照顧孩子,抱著孩子,做各種事情。手腕用多,疼了去醫院,竟然會被醫生反問。

去餐廳買咖啡,因為孩子打翻了咖啡,金智英慌忙整理。被路人罵“媽蟲”。

還要謹慎地處理婆媳關係。

逢年過節按時地去婆婆家裡,閑話總是那麽地令人膽怯,特別是對一個媳婦來說。

到婆家,一刻不停地乾活。丈夫來幫忙,被婆婆冷嘲熱諷。家務天生就是媳婦的。

夜裡聽到廚房動靜,立馬出來幫忙婆婆。

婆婆送了某銀行贈的圍裙,要馬上誇好看、表示喜歡。

在即將解放回自己家的時候,大姑子一家來了,她又開始忙碌。一家人其樂融融,她形單影隻。

婆婆一邊對自己的女兒寬慰,在婆家辛苦了,一邊又讓勞累的媳婦乾活。

情緒積壓,金智英的病發作了,她“變成”了媽媽,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話。

婚後,把大量的時間留給了男方的父母,兢兢業業地做著好兒媳的角色,沒有更多時間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她累了。

她的生活,家務、孩子,繁忙、也空洞。

有一秒能靜靜坐下來思考的時候,下一秒又被孩子的叫聲拉回了重複的生活。

夕陽西下,光灑滿整個陽台,她的內心卻無比空蕩。

作為別人的母親、妻子,活著。心隨著洗衣機的轉動,攪動著,空洞地跳著、囚禁著。

她還是她自己嗎?

原著小說將日常瑣碎一點一點地說出來,一點一點地扎著讀者的心。電影用兩個小時敘述,也很扎心,較為平和的敘述方式,也限制了這部電影的扎心程度。

小劇曾以為這部現實性強的電影會是致鬱向的,看著看著發現它走向了溫暖治愈。

父親罵過金智英待著嫁人吧之後,母親會立刻反駁。

父親被母親的呵斥嚇嗆著,金智英笑到噴飯。溫馨的家庭氛圍,立即緩和了衝突。

金智英收到入職通知,父親也會開心得忘乎所以,誇讚她好樣的。並不是完全重男輕女的形象。

婆婆知道金智英生病之後,給她寄中藥,囑咐她注意身體,也是讓人心頭微暖。

母親要來幫忙金智英時,金智英“變成”外婆,說了一段話,令人淚奔。

以外婆的語氣,對母親心疼,感謝與道歉,說智英是堅強的,流露了三代人的愛。

最大的惡意和偏見,是來自同性。經歷過辛酸困境,有人被同化了: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什麽你就不可以。

有人依舊堅持、依舊倔強。金智英的媽媽就是堅持倔強的那個。

男女結婚,是幫襯著過日子,沒有誰一定要犧牲的定式。

金智英最後也能面對他人的“媽蟲”謾罵,站出來。

改變能改變的,用弟弟送的鋼筆,重新尋找自己做作家的夢想。

一切又充滿了希望。

金智英的故事,用她的心理疾病,暴露了她生活的種種困境衝突,也因此梳理並試圖化解了部分矛盾。家人幫著她走出來。可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在無言地忍耐著。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苦。金智英的痛苦,有的是女性的困境,有的則是共通的。

曾聽過有一些優秀的女性說,不想生女兒,不要像她一樣再遇見不公、百倍打拚;或者希望自己下輩子做個男孩子。

那麽,我希望以後會有一個女兒,有下輩子的話,還做個女孩,會在真正平等獨立的社會,美麗驕傲地活一生。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劇能說

了解更多新劇資訊,盡在劇能說

喜歡我,就給我一個“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