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 | 竹子不僅能開花,還能結果,而且果實還有點甜

較真要點:

1、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通常一生會有幾十年,但一生隻開一次花,而且只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花。

2、一般情況下,竹子通過地下莖(竹鞭)進行無性繁殖,所以一大片竹林可能來自於一棵竹子。但當竹子生長得足夠久了,通常是40年以上的時候,會進入衰老期。不同種類的竹子進入衰老期的時間略有差異。為了物種的延續,竹子會開啟有性繁殖,也就是開花、傳粉、受精、形成受精卵、發育形成種子以及果實。

3、大多數竹子開花後能夠結出像水稻一樣的果實,也被稱作竹米;有兩種竹子能夠在開花後結出梨形的果實。

4、無論是竹米還是梨形果,都是竹子進行有性繁殖後形成的。因此,從功能上來說,它們都是竹子繁衍後代的方法。

查證者:瀏海明 | 北京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植物學博士

近日,有網友在較真辟謠小程序中留言提問,竹子可以結出果實嗎?這不是突發奇想,雖然很少見,但確實是有的。筆者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一、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會開花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竹子屬於禾本科,也就是說,它是跟小麥、水稻、玉米等植物同屬於一個大類別的。竹子的葉子形狀、葉脈、竹竿的中空等多方面表現,都跟小麥、水稻、玉米等非常相似。

禾本科植物都會開花,而且會在開花時形成一個小穗。小麥、水稻、玉米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也就是說一生中隻開一次花,結一次果實。

竹子是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通常一生會有幾十年,但同樣是一生隻開一次花,而且只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花。

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大多數種類的竹子的生長周期為40~60年。這意味著,竹子要40~60年才會開一次花,而且竹子在開花後就會枯死。

比如,四川峨眉山的冷箭竹,1942年曾開過一次花,1981年起又出現開花,到了1985年已經出現大面積的開花特徵,這樣的間隔期就是43年左右[1]。

可能有不少朋友還記得“竹子開花囉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裡數星星”這句歌詞,它來自於上世紀八十年的流行歌曲《熊貓咪咪》。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就是四川省多地的箭竹大面積開花,導致大熊貓面臨“口糧危機”。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裡”。無數人由此關心起熊貓的食物問題,也由此知道了竹子也會開花。

二、竹子為什麽會開花

將一株竹子栽種之後,它在地下生存的地下莖部分(俗稱竹鞭)會迅速生長,並不斷地長出幼嫩的竹筍,這些竹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育形成新的高大的竹子。竹鞭的發育非常快,所以一株竹子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繁衍形成一大片竹林。由於竹林中的其它竹子都是由栽植過來的竹子通過地下莖形成的,在整個過程中,沒有開花結果,沒有基因的匹配,所以被稱之為無性繁殖。

當竹子生長得足夠久了,通常是40年以上,竹子會進入衰老期。為了繼續生存下去,竹子會開啟有性繁殖,也就是開花、傳粉、受精、形成受精卵、發育成果實(種子)。正常情況下,種子中攜帶了父母雙方的兩套基因,所以具有了更多的發生變異的可能。發生的變異,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但是會經過自然界的篩選,剔除不合適的,留下能夠適應新環境的類群。竹子就是這樣不斷繁衍下來的。

對於草本植物來說,進行一次有性繁殖的營養消耗很大,一年生草本植物的一生中只能進行一次有性繁殖並產生種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能不止一次,但竹子的一生只能進行一次有性繁殖。

一旦一片竹林中有一株竹子開始進入衰老期,由於整片竹林都通過地下莖相連,所以實際上這一整片竹林都已開始進入衰老期。這就是為什麽竹子一旦開花,往往就是大片開花了[2]。

不同地方、不同種類的竹子,開花的周期並非完全一致,但共性都是要幾十年。所以,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見到過竹子開花,而且也正是因為周期如此漫長,學者們研究起來也非常困難。有研究認為,環境因子,特別是氣候因素對於竹子開花有顯著影響,惡劣的氣候條件是促進竹子提早開花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竹子開花的必然原因[4]。

三、竹子開花後,會結出果實

小麥、水稻和玉米在開花之後,就會進入結果期,我們看到的麥子、稻子和玉米就是它們的果實。由於這些農作物都是一年生的,所以人類為了獲取它們的果實,不得不年年耕種。

同樣,竹子在開花之後也會結果,雖然它是多年生的。竹子的花一般也呈穗狀,為淺紫紅色,生長在分支的尖端。花穗中的小花,在完成傳粉受精後,就會發育形成果實。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它被稱為穎果;從民間來看,由於是竹子產生的,外表又很像稻米,所以也被稱為竹米。

目前能夠看到的關於竹米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唐代房玄齡等人撰寫的、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中。《晉書·五行志》中記載,公元292年的春天,在現在的四川、重慶附近,竹子開花了,花為紫色,開花後結出來的果實跟麥子很像,外皮青色,中間是赤白色,吃起來味道有點甜。

現代研究認為,禾本科植物形成的果實中,含有很多的澱粉等多糖類化學物質,在食用的時候,這些澱粉類物質在會被唾液中的酶初步分解,釋放出淡淡的甜味。

除了大眾型的竹米外,在全世界的竹子種類中,有一個屬的兩種竹子,還能夠結出非常特別的果實。這兩種植物分別為小梨竹(Melocanna humilis)和梨果竹(Melocanna baccifera)。這兩種竹子在廣州都有栽培,它們產生的果實基本呈梨形。

根據記載,前者產生的果實,體型比較大,直徑在4.5~12.5厘米之間,是肉質果,在果實的尖端有一個長長的、彎曲的、像鳥嘴一樣的喙部[5]。後者的大小因為最權威的《中國植物志》中沒有提供配圖,所以不好說。但是根據學名的後綴,大概能猜到,至少應該是酒杯大小。

四、竹子的種子

穎果的果實在發育成熟之後,果皮不開裂,並且與種皮緊密結合在一起,難以分離,所以人們一般也將穎果直接稱為種子。

竹米就是穎果,所以說它既是果實,也是種子。梨竹果的話,是每個果實中都含有一枚種子。

與禾本科其他植物產生小的穎果相比,梨竹果的果實體積較大,而且生活區域為熱帶地區,植物比較繁盛,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研究報導,梨竹果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它的果實在脫落之前,在母株上已經開始萌發生根,然後才從母株上脫落,就像海南的紅樹一樣。這種奇特的繁殖現象,學術上稱之為植物“胎生”現象[6],就像剛生出來的小貓、小狗都已經基本發育了似的。

總之,竹子不僅能開花,也能結果,雖然比較罕見,但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本文編輯:zolazhang

想了解更多知識?微信搜索“較真辟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