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醫」事】公衛醫生——幕後的「健康門神」

8月2日起,省衛生計生委推出「醫生醫事」欄目,給大家講述不同崗位醫護工作者的故事。

今天,我們走近公衛醫生。

撐起一把「隱形」保護傘

進入8月以來,孔慶鑫的一天幾乎都是從和蚊子「較勁」開始的。

每年的這時候,都是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發病高峰,防控壓力很大。作為杭州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防製所所長,孔慶鑫和同事們要輾轉於全市各個登革熱媒介伊蚊監測點開展工作。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抓蚊子回去檢測,看它帶不帶細菌和病毒。這是防控登革熱的一道重要關卡。

「蚊子很狡猾,一般在早晨五六點出沒,它們也怕這樣的高溫天。」孔慶鑫說,為此,消媒所的工作也只能被蚊子「牽著鼻子走」。8月2日上午,他們選擇了城東的金色黎明小區作為檢測點。一進小區,幾個消媒所的公共衛生醫生就找到幾處灌木較多的綠化帶,搭起了「蚊帳」。「抓蚊子」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支起雙層蚊帳,用人工引誘,還有就是用器械抓。

同事捲起褲腿露出部分肢體,坐在雙層蚊帳的最裡面作為「誘餌」。孔慶鑫拿出一隻類似吹風機的東西,警覺地在外面一層尋找著可能自投羅網的蚊子。蚊子是通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來尋人的。由於氣溫上升得過快,蚊子一點都不配合,人工抓不太穩定,效果不佳。於是,他們決定用捕蚊器來試試,這種模擬二氧化碳以及人體汗臭的捕蚊神器效率更高。一個多小時過去,孔慶鑫的收穫並不大,但他卻特別開心:「說明防蚊工作做到位了。」

事實上,老百姓防蚊意識的普及,是公共衛生醫生每天用堅實的腳步「逼」出來的。一戶戶人家敲開門做科普,就是其中的基本功。「吃閉門羹、把我們當成騙子、被趕出來是常有的事,都習慣了。」

一個上午,孔慶鑫和同事抓了不到20隻蚊子。帶著「戰利品」,他們回到實驗室。從製服,到白大褂,他幾秒「變身」。「想知道蚊子帶沒帶病毒,沒這麼簡單。」實驗過程漫長,大概需要四五個小時。一旦檢測出蚊子攜帶登革熱病毒,要及時上報上級部門,並且按照指示開展化學滅蚊,要做到第一時間控制疫情,避免人員感染。

孔慶鑫當公衛醫生已經有14年,在他眼裡,自己更像是「特警」,一旦發生公共衛生事件,他們必定是沖在最前面的。去年登革熱疫發生時,他們就承擔了大量工作。還有再早之前的H7N9、西非埃博拉病毒事件,也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做這一行的確存在職業暴露的危險,平時的培訓演練至關重要。只要老百姓支持和理解我們的工作,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孔慶鑫說,自己甘願默默地做好幕後英雄,為老百姓撐起一把隱形保護傘。

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

「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在從事傳染病救治的27年裡,龍泉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周曉明心存對生命的敬畏,一次又一次把病人從病魔和死神手中拯救回來,打贏了一場又一場防疫攻堅的惡戰。

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傳染病具有傳染性,人們談「傳」色變,傳染病患者往往受到社會的歧視和排斥,甚至連其家屬都避之不及。然而,對於周曉明來說,接觸傳染病病人是他工作的日常。

感染科工作除了日常門診、住院工作,還承擔了公共衛生防治任務。「像非典、甲流、H7N9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感染科都是主戰場。」周曉明說。其他人要儘快隔離,離得遠遠的,但他和同事們必須時刻守在病人身邊,觀察病情。每次遇上重大疫情,周曉明都是「打頭陣、沖先鋒」,對每一病例牢牢把關,常常吃住在醫院,每天僅休息兩三個小時。

2017年3月,感染科接收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來自慶元的危重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病人被送來時已經低血壓休克,腎功能急劇衰竭,生命垂危,家屬和醫護人員都不抱希望了。得知病情,周曉明第一時間趕往醫院,組織醫護人員加班加點,多次進行搶救,並聯繫麗水、溫州血站緊急輸送血小板,組織腎內科進行血液透析,連續工作43小時,一刻不離守護病人,最終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醫者仁心,任勞任怨,對待病人像親人。」在同事眼裡,周曉明是科室的「老黃牛」,吃苦耐勞、勤勤懇懇,以病人為中心,把救死扶傷當作自己的使命。從事高風險、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還要承受社會上的歧視,但周曉明從未想過離開,而是選擇一直堅守!

我們的工作是為了

讓他人少得病,不得病

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台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林海江和隊員們都會定期深入男男同性戀、暗娼等高危人群中推廣安全套使用、提供愛滋病顧問檢測,讓更多的人免受病毒感染,也讓更多的高危人群浮出水面。

一個周末,林海江和他的團隊在酒吧為男男同性戀發放安全套、開展行為調查後已是凌晨2點。寒冬臘月,呼出的空氣在寒夜中瞬間凝成霧氣,大家疲憊不堪,紛紛抱怨:「我們這麼辛苦為了什麼呀?現在又不是工作時間!」面對大家的抱怨,林海江堅定地回答:「我們的工作是為了讓他人少得病,不得病!」

工作時間長、條件艱苦,這些困難咬咬牙還能挺過去,可是愛滋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對他們強烈的抵觸心理,卻讓林海江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由於社會的歧視,愛滋病患者往往生活在沒有陽光照耀的角落裡,對於外來人員非常敏感,生怕曝光他們的身份,侮辱謾罵是常有的事。常有人追著問林海江:「我們得病和你們有關係嗎?這是我們的地方,你們快走!」

每當這時,林海江和隊員們總是一遍一遍地解釋,不厭其煩地勸說。漸漸地,這些患者的態度有了改變,從原先的反感到歡迎,從開始的抵觸到最後完全信賴,有的甚至還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主動幫助分發安全套,動員他們的夥伴形成安全的性行為。「藥物只能治療身體上的不適,而關愛和傾聽才是治癒心靈的良藥。」林海江說。

傳統的愛滋病防控工作是被動治療式,當高危人群身體出現某些癥狀時前往醫院或疾控中心檢測,確診後獲得相應的治療。發現一個,治療一個。但是,愛滋病高危人群行為隱蔽,感染初期癥狀不明顯,有的潛伏期甚至長達8~10年,在此過程中將會有很多人被傳播、被感染。對此,林海江提出了「溯源調查法」,即以新檢出的愛滋病人為中心,詳細了解和他有親密關係的配偶、性伴,讓這些高危人群去檢測,檢出的陽性患者成為新的關注中心,開展新一輪的檢測,如此循環往複,就有了明確的目標。

「我們的防治工作要趕在病毒傳播之前,減少傳染才更有意義。」林海江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