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威股份新能源整車項目“熄火” 一年多前高喊要投資逾百億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陳俊傑

京威股份(002662,SZ)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多年蹣跚。在過去的一年裡,公司出售了部分新能源汽車產業資產,而如今,號稱總投資160億元的秦皇島新能源整車項目也宣告終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事實上,自始至終京威股份這個項目基本隻停留在紙面上。

百億新能源汽車項目終止

京威股份7月17日下午宣布,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停止開發新能源整車項目的議案》。根據議案內容,上市公司擬停止新能源整車業務的開發建設,並對項目實施主體秦皇島德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皇島德龍)予以注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京威股份上述新能源整車項目從出爐到終止,僅1年多時間。

2018年3月16日,京威股份公告稱,公司與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投資協議》,將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秦皇島經開區)投資建設一個年產30萬台高端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為了實施該項目,京威股份決定在秦皇島設立全資子公司秦皇島德龍,作為實施主體。

按照規劃,京威股份上述新能源整車項目(以下簡稱德龍項目)規劃面積約為2284畝,規劃總投資約160億元。德龍項目將建設年產30萬台高端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及與之配套的三電系統和增程器生產基地,並在汽車生產基地內設立研究院。其中,整車項目投資130億元,三電系統及增程器生產基地投資30億元。

京威股份曾表示,這逾百億元投資將由秦皇島德龍自籌資金和政府獎勵資金及項目貸款等多種方式共同組成。公司稱,秦皇島市政府同意對秦皇島德龍的投資實施獎勵,按投資不同階段給予投資獎勵資金總計35億元。

對於德龍項目,京威股份當初信心滿滿。公司當時表示,項目落成後總體將為當地解決上萬名員工就業,創造年產值上千億元,上繳稅收每年近百億元。未來,公司將依托掌握的德國汽車製造行業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進技術優勢帶動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平台,內外同步發展,共同為公司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其還表示,德龍項目擬用36個月完成土地購置、廠房設計、工程建設、設備購置及安裝調試,人員的招聘培訓等項目建設工作。

不過,雖然口號喊得響亮,但公司卻一直沒有進行實質性投入。在2018年年報中,公司透露:“項目處於土地前期籌備階段,尚未正式開始投資建設”。

據《中國經營報》7月初報導,德龍項目擬定的生產基地內部只有一些土堆,部分地方被荒草覆蓋。

此前大舉出售新能源資產

在外界看來,京威股份德龍項目的終止並不出人意料。因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京威股份可謂是步履蹣跚。

自2015年以來,主營業務為汽車零組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的京威股份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產生濃厚興趣,公司曾密集投資多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

不過,京威股份的大舉投資並沒有產生實際收益,反而受其拖累。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參股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深圳五洲龍當年虧損3.69億元、長春新能源虧損2220.96萬元。2016年~2018年,深圳五洲龍、長春新能源累計虧損分別為7.64億元、7500萬元。

之後,京威股份對待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態度開始轉變。2018年,公司宣布出售11家子公司或參股公司股權,交易價格達33.12億元。在11家公司中,包括寧波京威動力電池、蘇州達思靈新能源科技、長春新能源(7月17日公告轉讓終止)這3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公司。

京威股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收縮,與公司遲遲沒能籌集到資金不無關係。早在2016年9月,京威股份便曾推出定增預案,擬募集不超過70億元在德國投資建設高端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基地。此後,上述定增預案經過兩度修訂,募資總額調整為不超過50億元。不過,這場定增在去年5月終止。

此外,京威股份擬向證監會申請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20億元(含20億元)的公司債券,資金用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和償還公司債券。截至目前,事情也沒有新的進展。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