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挪威沉沒護衛艦終於開始打撈,中國“超級工程”提供全力保障

2019年2月26日,挪威正式開始打撈其沉沒的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護衛艦。這艘艦是挪威最大的作戰艦艇之一,也是歷史上首艘沉沒的宙斯盾戰艦。由於挪威救撈工作的低效率,最終導致這艘寶貴的戰艦久經曲折,泡在水裡面足足三個多月。

而此次負責打撈的,是由我國建造的兩艘巨型浮吊船,分別是格列弗號和蘭姆比茲號。這兩艘船頻繁地被挪威船東用於進行海洋工程建設和救撈工作,因此又獲得了基建狂魔的美名。原本沉沒的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預計在11月份打撈出水,但頻頻的變故,造成打撈工作被一拖再拖。

挪威官方發布的信息顯示,正式的救撈工作在2019年2月26日夜間4點鍾開始,預計在8點鍾結束,整個救撈過程能夠大約持續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具體的打撈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浮吊船上的三個吊臂將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的船體抬升至離水底大約2米的距離。

然後,將用於固定該艦的鋼纜進行切割。控制好姿態之後,浮吊船才全力開動,將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平穩地提升至水面以上。浮出水面後,再把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轉運到一艘沒有動力的浮動駁船上,然後再將搭載著護衛艦的駁船拖運至挪威的港口。

雖然整個過程看起來非常簡單,但需要兩台浮吊船進行密切的配合,因此整個打撈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任何一個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對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造成二次破壞,進一步增大損失。而為了保障此次打撈工作,挪威救撈機構一共出動了300人左右。

按照挪威官方的預計,這次打撈工作總共會花5~6天的時間。之所以耗時會這麽長,是因為採用被動排水作業。這樣做的好處,是盡量地避免船體姿態不穩定,且不會導致兩艘浮吊船的吊臂發生過載,造成浮吊船被拉翻的危險。

鑒於這艘護衛艦的打撈工作拖延得太久,因此造成整個救援的費用極高。挪威軍方給出的數據表明,每拖延一天,都會造成300萬挪威克朗的成本增加,相當於每天增長32萬美元。這意味著,僅僅拖延三個多月的時間,就讓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的救撈費用增加了3000多萬美元。

而這僅僅是損失很小的一部分。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長期被泡在水中,導致艦上的關鍵設備基本上都被泡爛了,如果要進行修複,那麽意味著總體費用還會更大。甚至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從經濟總账來算,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的修複已經完全變得不必要了。

即便是是挪威官方選擇將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修複,不顧及昂貴的費用,這艘艦艇的後續使用也會有很大的問題。艦艇壞過一次之後,即便是進行綜合的檢修,也不足以將所有的問題全部排除。也就是說,修好以後也會是個瑕疵品。

低效率的救撈工作,導致赫爾格·英戈斯塔德號護衛艦的狀況急劇惡化。其實在當初如果不犯這麽多的錯誤,損失肯定不會這麽大。挪威原本是北歐地區的造船強國,其海軍也以職業化水準高而聞名,然而這一次事故,無論是海軍的操作,還是民間部門救撈,顯得都太遜色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