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望互聯網影業發展史:有人面帶笑容,有人轉身離場

導讀

從2011年樂視影業成立,這是互聯網影視公司的第一聲,八年已經過去了,而現在互聯網影業的發展,有人面帶笑容,有人轉身離場。

來源: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

文/劉鑫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終於突破600億元大關,達到609.76億元。《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捉妖記2》《前任3:再見前任》《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無雙》……這些你能想到的高票房電影背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阿里與騰訊的身影。

作為兩大互聯網巨頭,當初阿里與騰訊進軍影視產業的時候,也與其他紛紛在影視市場大熱的時候掛起“影視”招牌的互聯網公司,遭到不絕於耳的質疑聲,搞大數據和用戶思維出身的它們能明白得了崇尚“匠人之心”的影視產業嗎?難道這些企業不就是明目張膽過來“賺快錢”的麽?

從2011年樂視影業成立,這是互聯網影視公司的第一聲,八年已經過去了,而現在互聯網影業的發展,有人面帶笑容,有人轉身離場。

第一梯隊:兩大霸主——阿里與騰訊

“基建隊”和新文創

阿里和騰訊在影視產業的野心很明顯。

2014年,阿里巴巴收購文化中國並更名為阿里影業,同時上線了在線票務平台淘寶電影(淘票票前身)。阿里影業成立之初就放眼國際,在內容上似乎更青睞IP改編電影。有報導稱,阿里影業CEO張強曾公開表示,“超級IP”改編系列電影是以IP為主要核心的競爭力,甚至不依賴導演,能夠成為穩定的利潤來源。

2015年,阿里影業與派拉蒙達成合作,聯合出品《碟中諜5:神秘國度》,這也是阿里影業首部出品的好萊塢大片。該部影片收獲全球票房6.82億美元,豆瓣評分7.7分。根據阿里影業2015年財報顯示,這部影片為阿里影業貢獻了6870萬元收入。

財報顯示,相比2014年,2015年阿里影業的收入呈現多元化趨勢。2015年營收2.64億元,比2014年的1.27億元增長了108.3%。這其中包括1.3億元的互聯網宣傳發行營收、6870萬元的國際業務、5552萬元內容製作,以及娛樂電商281萬元和44萬元的其他收入。有分析認為,從財報看,阿里影業在2015年更像“互聯網公司”,2014年的收入構成則多來自製作及發行電影、電視版權,更像“影視”公司。

雖然這一年財報整體比較樂觀,但也暴露了阿里影業的一些隱患,其中包括內容投入過大和收購淘票票後將要面臨的巨大投入。前者包括《擺渡人》《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當時多部未上映的項目,後者則是阿里影業在影視產業鏈條上的宣發管道的重要一環。

這一年,我們發現阿里影業在內容產出上,似乎有些乏力。阿里影業成立之初,馬雲曾對這家公司寄予厚望,公開表示,在未來兩年阿里影業每年要投資或製作8-10部電影、3-5部大中型電視連續劇以及3-5部網絡連續劇。

2015年11月阿里影業媒體開放日上,阿里影業CEO張強則稱,未來帶有阿里影業這個動態Logo的電影一年只有三部左右——都是超級IP影片,可系列化的,針對國際市場。

同一年,阿里影業由文化中國集團更名之後的首個電影項目,同時也是首部主控電影《擺渡人》正式啟動,該影片於2016年12月23日上映,票房為4.83億元人民幣。

時間進入2016年,根據財報顯示,阿里影業2016年營收9.046億元,淨虧損9.586億元。2016年的淨虧損主要來自於淘票票的市場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增加。因阿里影業於2015年12月31日完成收購淘票票,其2015年的損益表並未並入本集團的財務報表。

阿里影業還宣布,阿里影業最新的業務架構調整為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和綜合開發三大板塊,未來將全面與阿里巴巴大娛樂生態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宣發上,阿里影業這一年成績亮眼,這一年由阿里影業參與宣發的影片包括《絕地逃亡》等20余部。財報顯示,互聯網宣發是2016年阿里影業收入增長最快的業務,全年收入6.83億元,較2015年的1.36億元增長402%。

2017年6月,阿里影業宣布減少內容製作,轉型做“新基礎設施”。直到2018年,一直迷惘的阿里影業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春節檔的《紅海行動》為阿里影業聯合出品,取得36.51億票房,同時參與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評選。暑假檔的票房冠亞軍《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都有阿里影業參與。同時在暑期檔的結尾上映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阿里影業作為聯合出品方深度參與,最終收獲12.45億元票房。

立志做“新基礎設施”的阿里影業,不僅在影片出品、發行方面取得成功,同時結合淘票票平台,試圖打造全新的影視行業宣發形式。

去年4月,2018淘票票戰略發布會暨燈塔平台啟動儀式正式召開,淘票票發布燈塔平台。“燈塔是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它包括了可視化的數據驅動、規模化的資源投放、可量化的宣發效果。”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燈塔平台負責人袁娟曾如是說。

要用三年時間成為最大規模的用戶運營和觀影決策平台,這是阿里影業在去年立下的目標。

相較而言,騰訊在影視領域的布局則更複雜一些。一貫推崇“賽馬模式”的騰訊集團,於2015年成立了騰訊影業與企鵝影視。

或許是因為閱文集團龐大的版權庫,騰訊在影視方面的布局也對IP青睞有加。騰訊副總裁兼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認為,影視是目前IP最有效的放大器。

與現在很多影視公司不同,騰訊影業似乎更偏向“慢工出細活”式的打磨作品。自2015年騰訊影業成立伊始,一直做著泛娛樂的生意。不過,大部分泛娛樂項目,至今仍然沒有面世。但值得一提的是,與阿里影業隻投資了寥寥幾部好萊塢大片不同,騰訊影業在好萊塢大片上的投資可圈可點。比如《魔獸》《金剛:骷髏島》《神奇女俠》和《毒液:致命守護者》。

此外,騰訊影業也出品、發行了多部國產電影:《爵跡》(3.82億票房),《動物世界》(5億票房),《反貪風暴3》(4.42億票房),與樂創娛樂共同出品的張藝謀電影《影》(6.23億票房)以及今年的《無名之輩》《地球最後的夜晚》和《愛情公寓》等。

2018年騰訊影業發布會上,將泛娛樂更新成為新文創,“關注IP的文化價值構建”與“塑造IP的方式、方法更新”,是騰訊影業提出的新理念,以此進行“更廣泛的主體連接”。

擁有閱文集團的網絡文學IP,騰訊動漫的原創漫畫、動畫IP,騰訊遊戲的多平台遊戲IP,可以說騰訊影業手中不缺大牌,但如果將一把完美的手牌打得精彩,仍要拭目以待,畢竟騰訊影業一直保持著耐心。而同樣在發布會上,騰訊影業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騰影發行,未來或許在多部影片的發行列表裡可以看到騰訊的身影了。

再來看騰訊涉足影視行業的另一觸角——企鵝影視。企鵝影視依托騰訊影片平台,主打自製劇集、動漫、綜藝等網生內容,以及電影投資。獨播劇《扶搖》獲上半年獨播電視劇收視率排名第一;自製的綜藝節目《創造101》獲網絡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第一。這是騰訊財報中出現的兩個案例,二者都有企鵝影視參與,其中《創造101》更是企鵝影視製作的綜藝節目。

除此之外,《吐槽大會》《明日之子》等這些現象級綜藝,也都由企鵝影視一手操辦。《如果蝸牛有愛情》《鬼失敗之精絕古城》等亦為企鵝影視的自製劇集。

《鬥羅大陸》《全職高手》《魔道祖師》等動畫作品背後,都有企鵝影視的身影。而院線電影《捉妖記2》《夏洛特煩惱》等也有企鵝影視參與投資,2018年1月上映的《無問西東》,更是由企鵝影視投資的電影,映期內取得7.54億票房成績。

在宣發管道方面,阿里有淘票票,騰訊則通過投資坐擁貓眼微影。2017年9月,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並成立新公司貓眼微影,於2017年11月獲得騰訊增資的10億元人民幣,2018年遞交招股書,準備赴港上市,目前暫無結果。

至今尚未盈利的貓眼微影,2018年前三季度淨虧1.44億元,其中大部分為票補虧損。有數據顯示,貓眼微影市場佔有率鋼彈61.3%,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淘票票參與出品、發行院線電影為28部,貓眼微影為22部。經過多年對抗的兩家票務平台,都是電影行業無法避開的出品、發行管道。

阿里和騰訊作為後入場的互聯網公司,無論從作品數量、投資片單及效果還是涉足的相關產業鏈條看,目前都屬於互聯網影業的第一梯隊,這兩家憑借強大的資本優勢、管道優勢以及自身的內容儲備優勢,迅速擴大市場氛圍,更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在線上佔領絕對優勢,未來更有與傳統影視公司一較長短的實力。

第二梯隊:依靠影片平台

慢慢走出自己的產業鏈布局

提到互聯網影視公司,就不得不提樂視影業。該公司自2011年創立伊始便高歌猛進,於次年出品、發行了6部影片,市場份額列五大民營公司第4位。其中包括《敢死隊2》的參與出品,以及中國市場發行工作。《敢死隊2》最終在中國市場取得了54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

2013年樂視影業聯合發行電影《小時代》,4.84億票房成績,以及2天破億、3天超2億、6天過3億的爆發式票房增長速度,更讓整個電影行業認識到文學IP的商業回報。借助大IP發力影視行業的做法,在隨後的2014年和2015年,被諸多企業紛紛效仿,文學IP、網絡文學IP呈井噴之勢。

再者是樂視影業完成的首輪融資,2億元人民幣,此時樂視影業估值已鋼彈15億元人民幣。2013年,樂視影業出品、發行影片共有9部,總票房超10億元,位列民營電影公司第三位。

2014年,樂視影業完成3.4億元的B輪融資,此時的估值為上一年的3.2倍,為48億元人民幣。聯合出品的《敢死隊3》上映3天票房破億,最終以4.53億元票房收發。10月,樂視影業以2億美元戰略基金,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意圖開辟好萊塢市場,此後卻再無消息。

2015年,樂視影業投資了《長城》,出品了《熊出沒之雪嶺熊風》,前者到2016年上映,獲得超過11億元人民幣票房;後者於2015年獲得2.5億元票房,《熊出沒》也成了樂視影業這一年最喜歡講的故事。

2016年的樂視影業,成了行業增速最快的電影公司,實現11部影片破億的產業成功案例,票房總額更是位列民營影視公司第二名。

回到2013年,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加盟樂視影業,成為簽約導演和藝術總監。陸川、李仁港等先後成為簽約導演。另一方面,以“中國電影青年軍”為旗號的年輕導演張末、郭敬明等也被樂視影業視為“核心資產”。

此外,樂視影業還包括黃曉明、李小璐、孫紅雷等一眾明星股東。簽約導演+明星股東的強綁定模式,一度為樂視影業打下了迅猛擴張的基礎。

好景不長,樂視影業也受到樂視資金鏈問題影響,最終於2018年9月,以起拍價7.73億元底價被融創中國旗下的投資公司天津嘉睿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競買。而早在同年3月,樂視影業CEO張昭就宣布,公司正式更名為“樂創娛樂”。

如今有了融創中國的加持,樂創娛樂告別了大資本運作的故事,更喜歡講“文化和旅遊能雙向賦能”了。

另一家優酷旗下的合一影業,成立於2014年,參與投資作品包括《捉妖記》《唐人街探案》《萬萬沒想到》等近40部電影。2017年整合納入阿里影業。

儘管有報導指出整合之後,“兩家公司相當於在一定程度上雙品牌獨立運營”,但此後便少見合一影業參與投資、出品或發行的作品。

成立於2014年的愛奇藝影業,致力於製作主控項目,已參與包括6769萬票房的《狂獸》,437萬票房的《八月》,以及3680萬票房的《我是你媽》等;投資電影包括《芳華》《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無名之輩》《妖貓傳》《黑白迷宮》《三人行》等40余部。

2018年愛奇藝影業片單公布作品中,已經定檔電影包括:2019年2月5日的《神探蒲松齡之蘭若仙蹤》、2019年暑假檔的《八仙過海》、暫定2019年第四季度的《烈冬》、2020年的《夔龍玉》、2020年暑假檔的《金吾衛之驚天幻術》和2020年的《六代鍾馗》等。

同樣是百度旗下的糯米,在這幾年則有不同境遇。百度糯米影業,作為百度O2O的重要一環,不僅涉足票務,還參與電影的投資、宣發和內容製作等環節,2016年春節檔期間曾以電影出票率28.3%的市場份額位居在線票務領域的第一。2016年6月,百度糯米宣布以20億元為資本媒介成立內容投資基金,涉足電影產業的上遊環節。當時有報導稱,百度糯米在未來兩年內將投資至少30部電影。

2017年百度從票補大戰中撤出,百度糯米逐漸喪失了原有的在線票務市場的優勢,而這一市場現今被貓眼和淘票票取代。2018年5月,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CEO龔宇證實,兩個月前愛奇藝就與百度達成協定,百度跟電影票有關的資源轉移到愛奇藝,百度自己不做電影票業務,目前業務遷移工作正在進行中。

此前根據《財經》報導,2017年2月,陸奇上任之初將百度業務重新劃分為“四象限”,其中包括百度糯米在內的O2O業務屬於第四象限,也就是非主航道業務。在對核心業務進行資源傾斜和讓位的策略之下,非主航道業務面臨縮減。而2018年百度將糯米並入愛奇藝,則更多的被認為是資源整合。根據時代周報報導,龔宇對這一調整的原因表示,這是出於娛樂生態建設的需要。“因為要建生態,我們認為,院線網絡電影票業務很有價值。現在能夠騰出一部分的精力和資源開始做網絡電影票的業務。”

同樣是屬於借力平台的互聯網影業公司,隨著二次元文化的興起及破圈,嗶哩嗶哩影業也不可小視。據了解,2015年嗶哩嗶哩影業成立,2017年雖然傳出大股東上海尚世影業以200萬價格轉讓45%股權,但有消息稱,此次轉讓後B站將獨立運營嗶哩嗶哩影業。據天眼查顯示,嗶哩嗶哩影業現在大股東為上海幻電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出資佔比85%。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簡介為嗶哩嗶哩彈幕網,屬杭州幻電科技旗下。另一參股公司為上海寬娛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出資佔比為15%。

嗶哩嗶哩影業聯合出品項目包括2016年的三部電影: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動畫電影《精靈王座》和《我叫MT之山口山戰記》,票房分別為647萬、2511萬和1215萬。去年暑假檔上映的《愛情公寓》為嗶哩嗶哩影業出品電影,5.55億票房從商業角度而言可以算作成功案例。

在這組主要借力於影片平台的互聯網影視公司中,有樂視影業這樣的老兵,也有像愛奇藝影業這樣屬於BAT、背靠百度的對第一梯隊虎視眈眈者,更有像嗶哩嗶哩影業這樣植根於圈層文化的新貴,可以說這一梯隊雖然與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影業巨頭整體相比稍顯遜色,但在管道變現和IP內容源它們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它們也展現出了蓬勃生命力,未來可期。

第三梯隊遊戲公司的“影遊聯動”

第四梯隊多家互聯網巨頭的曇花一現

互聯網影視公司中還有一部分非常特殊的存在,就是從網絡遊戲公司跨界影視行業的公司。目前市場上比較活躍的幾家大的有遊戲背景的影視公司,無論是在影視行業已經有了比較完整布局的完美世界,還是網易、巨人、藍港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舉“影遊聯動”的大旗,無論是遊戲影視化,還是影視作品遊戲化,無不是希望借助改編,最大化的開發原IP的價值,同時也希望借助影遊聯動聯結兩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削減或削弱原行業給自身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從新行業中借力,為自己的發展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當然,與這些遊戲背景的影視公司相比,完美世界影視的運作還是比較成熟和偏向傳統的影視公司的,成績也是比較突出的,但在遊戲影視化方面,則與其他幾家類似,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說上述這些影視公司構成了第三梯隊,那麽像58同城影業、小米影業這樣“曇花一現”的公司就是第四梯隊了。

2016年1月4日,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發布微博宣布小米影業開始籌備,同年6月小米影業注冊成立。小米影業主要包含三大板塊,即投資、製作及宣發,並由小米路由器、小米VR總經理唐沐擔任小米影業總裁。在成立之初,外界對小米影業有諸多猜想,主要集中於:小米作為一家智能硬體公司,布局內容是順理成章之事,更何況在當時互聯網公司紛紛涉足影視領域,小米影業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

據了解,小米影業先後投資了《拆彈專家》《反轉人生》《空天獵》《閨蜜2》,聯合出品《機器之血》和《唐人街探案2》。然而成立不到一年,小米影業就傳出解散宣發部門、不再涉足影視製作領域的消息。對於此事,黎萬強曾證實道:目前小米影業是十來個人的部門,核心職能是助力小米品牌,主要做投資和植入的工作,不涉及製作,過去半年,我們合作了10多部片子,今年陸續上映。原來在影業的宣發組做了調整,工作會交給公司市場體系,這樣聯動效率更高,我們的宣發是調度小米自己內部及新媒體資源,幫助合作的影片在小米近2億用戶群裡放大。

北京商報曾援引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的觀點稱,若作為一家內容製作型公司,小米影業會與眾多影視公司成為競爭關係,但傳統影視公司已經佔據行業的核心資源,使得小米影業在獲得演員、導演、製片人等優秀人才及相關優質資源等方面,需要面對不小的困難,很難在影視產業中建立自己的體系。

此次調整,被認為是小米影業從內容製作型公司向內容投資型公司的一次轉型。而據淘票票專業版顯示,2018年《唐人街探案2》與《西虹市首富》中依然可以看到小米影業的身影。

這一梯隊中還有聚美影視。2016年成立聚美影視之初,陳歐曾表示,聚美優品將向“時尚娛樂媒體+電商”方向靠攏,成立影視公司只是第一步,未來將投拍多部影視劇,也會將娛樂與電商業務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然而三年過去了,人們見到的也只有由聚美影視、思美觀達聯合出品,張翰、張鈞甯主演的電視劇《溫暖的弦》這一部劇集,而該劇集還是在聚美影視成立時公布的項目。

58同城影業成立之初提出專注於做影視娛樂行銷,曾經試想過在58到家上門服務的阿姨圍裙上印有上映電影的視覺元素,然而在參與了《精靈王座》《少年》《泡芙小姐》《機器之血》等電影后,也杳無音訊。

而2016年由豆瓣成立的子公司飛船影業,則是在首輪發布過後,便沒有進一步進展。原本聚合了巨量電影愛好者、音樂愛好者、文學愛好者的文藝社區豆瓣,除了在電子書領域有一定成績外,音樂、影視等領域的跨界都以失敗而告終。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製作了一系列旅遊節目的途牛網發起的途牛影視集中在“旅遊與影視的密切關係”,走年輕路線製作了《實習俠》、《套路你妹》等短劇的一下影業來自於擁有一直播、小咖秀等的一下科技,還有簽約洪晃版權的《張大小姐》的當當網的當當影業,以及宣布與樂視影業合作、推出採用品牌做電影製片人的模式的三隻松鼠影業等等,從這些案例身上,我們都能看出,互聯網成立影業的核心用意,還是要扶持自身主要業務,另外再通過投資和其他方式為利潤尋找新的增長點。

借助泛娛樂、內容變現等概念的火熱,互聯網公司投身於影視行業,但是隨著熱錢退去、市場趨於理性化後,互聯網影視公司第一輪試水結束了,除頭部企業擁有充足的資金鏈,經得起普遍長達數年之久的影視製作周期外,多數互聯網影視公司面臨業務縮水,甚至放棄影視業務的局面。

伴隨政策而來的影視市場“寒冬”,為影視行業“賺快錢”的時代劃上了句號。經過第一輪互聯網公司的介入,市場已從資本導向逐漸轉到用戶導向,口碑更容易決定作品的成敗,這無疑為影視行業走向成熟提供了一個機會。

而憑借著資本入場的互聯網企業們,如果還想繼續在影視產業上面撲棱出新的水花,那麽就得等著和存活下來的傳統影視公司一樣——注重內容,它們所需要注重的內容,除了單一的優質內容的投資上,還有部分需要思考的是與自己主營業務的契合度,以及流量性資源轉化的結果。

未來的互聯網影業格局,毋庸置疑將保持著騰訊、阿里“雙霸”的局面,並且二者將進一步深刻地影響著影視產業的格局,但對於其他大部分走進戰場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影視”對於他們或多或少是個資本故事,如果想繼續講好這個故事,那麽就準備好一起學習和適應“大清洗”後的影視產業新規則。

本文首發壹娛觀察(yiyuguancha)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