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吃這種菜的人,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5到8倍

蕨菜,在過去算是野菜的一種,在我國各地經常有野生的蕨菜,由於幾十年前食物匱乏,逢年過節,攢了一塊臘肉,或者一塊五花肉,人們在野外采了蕨菜曬乾後炒臘肉和燉肉,或者新鮮蕨菜炒雞蛋炒肉等,也算是為餐桌加個好菜。

每天吃這種菜的人,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5到8倍

由於蕨菜口味清爽,嫩滑,曬乾後又很入味,下飯,深得人們的喜愛,全國各地都出現很多大規模人工種植的蕨菜,有的菜市場和超市也經常售賣。

但人們萬萬沒想到,蕨菜裡面含有致癌物歐蕨苷,實驗表明蕨菜提取物和歐蕨苷都能夠對細胞中的DNA造成損傷,誘發癌變。DNA損傷性的致癌物被認為是沒有安全閾劑量的,高劑量、高頻率暴露只是增加致癌可能性而已,低劑量、低暴露並不意味著沒有致癌風險。致癌是一種風險,和毒性不同,有毒物的概念是和劑量掛鉤的,達到一定劑量就會中毒。而致癌物能通過一些方式損傷DNA引發癌變,但癌症發生與否是隨機的、偶然的,劑量多只是相應的風險大。從安全形度來看,最好不要吃蕨菜,把風險降到最低。

每天吃這種菜的人,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5到8倍

有人說儘管咖啡剛剛被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從2B致癌物摘帽,但曾經很久被歸在2B致癌物裡面,大家一直敢喝咖啡,也就敢吃歸在2B致癌物裡面的蕨菜了。其實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致癌物的劃分種類,是根據證據的強弱來劃分,而不是根據致癌的嚴重程度劃分,同一類致癌物是因為致癌的證據的證明力相當,而不是說它們致癌的程度相同,不能互相比較。2B致癌物指的是: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蕨菜的評估是在1987年,也就是31年前做出的,當時對蕨菜致癌證據很少,被評為2B級。在後來的31年間有大量科學證據表明蕨菜能夠致癌,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沒有根據新的證據對蕨菜的致癌性重新評估,是個遺憾。

蕨菜致癌的證據第一是分子生物學:蕨菜含有歐蕨苷,直接對細胞中的DNA造成損傷致癌。第二是動物實驗:蕨菜喂牛,膀胱長出腫瘤;喂小鼠,得白血病和胃部長腫瘤;喂大鼠,能夠讓小腸、膀胱長腫瘤。第三是流行病學人群調查和對比:食用蕨菜會增加患消化道癌症的風險,每天吃蕨菜的人,要比不吃蕨菜的人,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了5~8倍。

每天吃這種菜的人,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5到8倍

甚至於很多地方蕨菜產量豐富,致癌物會汙染地下水,孢子被人吸入體內,牲口吃了蕨菜導致致癌物積蓄在牲畜的奶和肉,人吃了也有致癌風險,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至少是其他地方的2倍。

了解了這麼多蕨菜致癌的證據,我想大家應該可以在風險和美味二者之間做出選擇了吧?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作者:

每天吃這種菜的人,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5到8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