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明仁天皇:對中國,我一直懷有深深敬意

獨家供稿騰訊平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再過一周,日本將正式告別“平成時代”。在4月30日明仁天皇舉行退位儀式後,日本5月1日將啟用新年號“令和”,由皇太子德仁繼承大統。日本將進入“令和時代”。

在明仁天皇在位的最後時刻,我們試圖講述一下明仁天皇和他的中國記憶。

史上首位訪華的日本天皇

先將鍾表撥回到27年前。

1992年10月23日至28日,應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明仁天皇偕皇后美智子對中國進行了為期近一周的訪問。可以說,此次訪問開啟了兩千多年中日交流史上的先河,也成為了當代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

在臨行前,明仁天皇曾接受國內外記者採訪。

在談到此次訪華的意義時,明仁天皇說:

“日本與中國在地理上十分接近,兩國也有著長久的交往歷史。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在學習中國文化,並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從方方面面培育了日本的文化,例如日本人根據中國的漢字創造了日本的假名。因此,中日兩國間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混在一起,很難分清彼此。我認為,在中日兩國這樣的關係中,兩國人民互相理解、增進友好關係,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的此次訪華可以成為促進兩國友好發展的契機,我將感到十分榮幸。雖然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拜訪一部分地區,但我希望能夠通過接觸中國的文化與歷史,能夠與更多的人們進行交流,深化彼此之間的理解,並增進友好的關係。”

而被問及對中國抱有何種印象時, 明仁天皇說:“我從小就聽過關於中國的故事,也讀過中國的書籍,因此對中國十分感興趣。我從中國的古籍和歷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中文裡的一個詞,‘忠恕’。這個詞出自中國的《論語》,意思是對自己要誠實,並多考慮他人的感受。此外,時任東宮大夫的穗積曾寫過一本《新譯孟子》,後來我也十分感興趣地閱讀過。日本人正是像這樣沐浴在中國文化的恩惠之中。對於從遠古時代就孕育出這般文化的中國,我一直懷有深深的敬意。另外,我所接觸過的中國人,都讓我感覺到非常親切”。

美智子皇后則表示:“我上小學時,在音樂課上曾學過一首描寫長江的歌。歌詞是滔滔大河,不捨晝夜,浩蕩奔流,滋潤著大陸的沃野.....。唱著這支歌,頓感心中無限的寬闊,這種感受至今記憶猶新。如今,想起這支歌就想到了中國和生活在那裡的人們。”

明仁天皇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喜愛,不只是嘴上說說。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外交部前大使王泰平回憶,當時明仁天皇先是來到了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會晤。在北京訪問期間,天皇和皇后興致勃勃地遊覽了八達嶺長城,兩人手拉著手一直登上第三烽火台,還饒有興趣地參觀了故宮博物院,領略了紫禁城的風采。

在結束對北京的訪問後,明仁天皇夫婦又動身前往西安。王泰平說,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的西安,是天皇和皇后期待已久的訪問地。在那裡,天皇夫婦登上了大雁塔,尋覓“遣唐使”的足跡;後又來到被譽為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寶庫的碑林博物館,特意找到了自己即位後的年號“平成”的語源:《尚書·大禹謨》石刻上的“地平天成”四字,深感中日關係之源遠流長。此後,天皇夫婦還前往上海進行訪問,並最終從上海乘機返回日本。

王泰平回憶說,在返回日本的專機上,天皇沉醉於這次難忘的華夏之旅,俯瞰神州和扶桑山河,不禁詩興大發,賦詩一首:

別華夏兮把家還,

覽山川兮雲霧間。

紅霞豔兮映白雪,

富士峰兮色斑斕。

“學習歷史,面向未來”

根據日本二戰後制定的新憲法,天皇不具有實權,不參與政治事務,隻作為日本國民的象徵。但即便如此,明仁天皇以其反戰的言行和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對中日戰後恢復邦交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戰結束時,明仁天皇年僅12歲。他對待戰爭的態度也與其父裕仁天皇不同,這一點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媒體的報導中,均有體現。

據日本“News Post7”新聞網報導,在1992年10月訪華期間,明仁天皇曾在參加中國領導人舉辦的晚宴時,就關於戰爭的歷史說過這樣一番話。

明仁天皇說:“在中日兩國關係的悠久歷史中,曾有過一段不幸的時期,當時我的國家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我對此感到深深的悲痛。”

有日本媒體對此評論稱,由於有著如此細心考慮下進行的皇室外交,明仁天皇完美地實現了他“不發動戰爭”的最大任務。評論還稱,即使日本有些政治家對鄰國有著挑釁性的言辭和舉動,但由於一心祈求和平的天皇得到了日本國民壓倒性的支持,天皇在緩和國家間緊張關係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不僅日媒如此評價明仁天皇,《環球時報》也曾評論說,作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天皇,明仁天皇受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情歡迎。他為在新的條件下進一步發展日中友好關係表示的熱情和對發展日中友好關係作出的巨大貢獻,為兩國人民所稱頌。

2015年1月1日,正值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明仁天皇發表新年感言稱,“日本應該以戰後70周年的節點為契機,充分學習肇始於‘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的這場戰爭歷史,思考日本今後走向,這是當下極其重要的事情。”

《環球時報》當時評論稱,天皇這次發表的感言不同於二戰結束50周年、60周年時籠統地提到戰爭教訓,而是具體地提到“滿洲事變”,明顯指出其侵略性質,實際上是對日本右派歷史認識觀的批判。

也正因此,“學習歷史,面向未來”的感言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反響,歷史專家的解讀也開始見諸於報端。

他的平成30年

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提前對新天皇時代年號進行了公布。明仁天皇生前退位,日本政府在新天皇即位前公布新年號,創下了日本歷史上多個“首次”。在關注日本皇室“辭舊迎新”之時,《環球時報》記者對一些日本人進行了專訪,記錄下日本人眼中的明仁天皇與平成時代。

一名曾擔任外交官的日本人士在談起天皇時,感慨頗多。“對於我們這些老一輩人來說,從戰略上看,天皇就像扇子上唯一的釘子,非常重要。對於年輕人來說,天皇卻如同一位明星”,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天皇從神話走向真實,讓人們對天皇產生了更自然的感情。

一位日本媒體的記者認為,“天皇雖然是天皇,但是也有作為人的基本權利,應該和普通國民一樣受到尊重”。在這位記者看來,天皇是國民象徵的宗旨,他希望新天皇也能像老天皇一樣,繼續發揮作為國家象徵的作用。

一名40多歲的普通日本女性則表示,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她來說,她只想對退休的天皇說一句“辛苦了!”她對明仁天皇在位期間,面對各種批判,努力讓自己不乾政,只是做好一個“象徵”而感動和尊敬他,也因他娶了平民做皇后而產生親近感。“也許他並沒有為我們做什麽,但看到電視上天皇為退位而舉行的各種活動,看到他一直面帶笑容,我感到高興。能笑對退位,這真是一個好時代。”

根據日本富士電視台2018年12月的民調,9成以上日本人非常認可明仁天皇夫婦的親民態度。日本民眾評價明仁天皇時用得最多的三個詞是“開明、親民、有膽量”。還有調查顯示,約7成日本民眾滿足於當前的生活,認為“平成時代”是個“好時代”。

如果說明仁天皇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名“從神話走向真實”,讓民眾產生親切感,象徵國民的存在的話,那麽對於前大使王泰平來說,明仁天皇更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徵。

王泰平表示,對日本侵華歷史如何表態,是天皇訪華最敏感的政治問題。他在中國的土地上,就中日間那段不幸的歷史作出上述公開表示,算是日本天皇對中日間歷史問題做了坦誠的交代。

此外,王泰平稱,天皇夫婦訪華期間,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情歡迎和隆重接待,給二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

“以至於在9年後的2001年,我與其他各國駐大阪總領事一起,迎接駕臨大阪出席阪神大地震慰靈祭的天皇夫婦時,天皇夫婦得知我是中國總領事,立刻走近我,並長時間駐足於我的面前。美智子皇后笑容滿面,熱情回憶起當年訪華的情景,並再次表示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感謝。”王泰平回憶道。

王泰平回憶說,這次與明仁天皇面對面的接觸,使他深切感到,天皇夫婦那次訪華已經成為他倆終生難忘的的美好記憶,也實感到他們夫婦對中國的一份真感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