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搶高校搶人才,這些重點城市放大招

2016年開始,高校爭奪戰曾是大家熱議的焦點話題,“南深圳、北青島”成為這場高教爭奪戰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不過,從2018年開始,高教爭奪戰還在繼續,而加入的城市已不僅僅是深圳和青島,重慶、廣州、杭州、深圳、寧波、蘇州紛紛加入其中,或引進帳校,或建設研究院,不遺余力地吸引重點高校加盟。

各大城市引進高校有多火爆,看看2019年3月以來的各種大動作:

2019年3月16日,蘇州市人民政府與南京大學正式簽約,將在蘇州高新區合作建設南京大學蘇州校區;

2019年3月,青島紅島經濟區近日下發《關於征求康復大學土地征遷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修改意見的通知》,標誌著康復大學正式將在青島開建。同時,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和國家足球籃球學院也將落戶紅島。

2019年3月29日,作為清華大學國內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正式揭牌;

2019年4月2日和9日,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以及清華大學西南智能微系統研究院等相繼落戶重慶兩江新區;

2019年4月8日,浙江大學新成立的浙江大學中原研究院,落戶鄭州;

此外,2018年以來,引進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十多所強校強院強所落戶的寧波市也傳出大手筆。

2019年3月28日,寧波市發布《關於加快高水準大學建設 推進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若乾意見》,提出從2018——2022年5年內,投入不少於150億元支持高水準大學發展,其中近幾年的引進高校將是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的重點城市,上述發力引進高校落戶的城市已經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佼佼者,如此急迫的引進高校,除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外,更為直接的原因或是希望在全國搶人大戰中佔據先機。

高教資源的短板成為製約因素

我國各大城市中,高教資源分布差異一直較大,大部分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等城市。相比之下,很多省會城市和二線城市高教資源嚴重缺乏,成為製約城市發展的突出短板。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鄭州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王中立曾向大會提交了“關於支持鄭州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的建議”。他認為,鄭州高教資源落後於西安、南京等,應加快發展。

而除了鄭州,發力引進高校除廣州外,重慶、杭州、深圳、寧波、蘇州、青島等同樣面臨高教資源短缺的問題,特別是頂尖高校和優質學科非常缺乏。

從2017年國家公布的雙一流高校和學科來看,這種差距就會非常明顯。廣州擁有5所雙一流高校、18個雙一流學科,在上述8個城市中位居前列,但與前5位的城市相比劣勢明顯,特別與同為一線城市的北京和上海相比。

杭州除了浙大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外,中國美術學院還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雖然相比之前有進步,不過也僅有2所雙一流高校,數量上同樣嚴重不足。

重慶、青島、鄭州僅有2所雙一流高校,而蘇州和寧波僅有1所雙一流高校,深圳則1所也沒有。這些城市基本都是全國影響力的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其擁有的雙一流高校數量與城市地位和發展需要並不相稱。

除了高校數量外,優質學科差距大同樣也是這些城市高校發展面臨的問題。

廣州雖然有5所雙一流高校,不過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僅有4個A+學科,A和A-學科數也不多。杭州雖然斬獲了13個A+學科,不過主要是浙大的貢獻。重慶、深圳、寧波、蘇州、青島、鄭州等優質學科則乏善可陳,A類學科和A-學科數量極少。

引進知名高校,這些重點城市在行動

重慶

今年初,重慶以高等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為契機,提出5年累計總投入不低於60億元,建設並提高全市高校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重慶采取引進來和強地方兩條舉措,來實現重慶高等教育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首先,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

自去年開始,中國科學院與重慶市宣布將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並計劃於2019年開始招生;而今年,華為投資10億建設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致力於培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技術人才,預計2020年計劃招生1000人;此外,兩江新區作為重慶未來的高教集中地、新大學城,紛紛在此與國內外高校簽署協議,合作共建研究院,成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以及清華大學西南智能微系統研究院等。

廣州

廣東省是全國GDP第一大省份,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擁有最活躍、最發達的經濟水準,但是作為如此體量的省份,僅廣州擁有5所雙一流高校,高教水準與其經濟實力嚴重不相符,尤其當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戰略之後,也不能充分支撐起未來的發展。

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粵港澳的教育合作掀起新的熱潮,廣州更是抓住機會,與香港、澳門等合作共建各類高校。重量級的有即將落戶廣州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此外,廣東省正積極探索新機制,高起點籌設大灣區大學、中山科技大學、廣州交通大學等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廣州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廣州國際旅遊學院(暫定名),籌劃碧桂園機器人學院等高水準應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建設國科大廣州學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華南分院。

杭州

除了新建西湖大學外,杭州還在不遺余力引進高校,而且出手不凡。

杭州也頒布了《關於“名校名院名所”建設的若乾意見》,明確表示,未來十年杭州將引進近60所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全球排名前百位的世界一流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

在這些政策的指導下,杭州和浙江的高等教育走出來只有一所高校的困境。2017年開始,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以及中法航空大學等已在杭落戶。今年4月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杭州成立了人工智能(杭州)研究中心;與此同時,浙江大學更是在支持杭州的發展過程中,分別成立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之江實驗室等,貢獻浙大力量。

深圳

深圳高校教育起步較晚,導致高等教育與深圳的經濟發展極不相稱。但是早在2016年,深圳市政府就已經印發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乾意見》,明確表示,爭取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達到20所左右。

不過,隨著深圳對高等教育的大手筆投入,這種狀況正在發展改變。本地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發展迅猛,無論是學科建設、人才隊伍,還是科技成果轉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不輸目前大多數的雙一流高校。

當然,深圳最可怕的在於目前正在建設的10余所重點高校,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力支持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中外聯合辦學機構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和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以及深圳市大力支持的深圳創意設計學院、深圳師范學院、深圳音樂學院等。

青島

青島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引進知名高校,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

根據《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意見》,計劃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機構達到50個。目前,青島市具有獨立校區的各級各類高校共有25所,新簽約引進的高等教育機構32個,其中正式運行的機構16個。

目前青島已經成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的名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對外貿易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

據了解,未來青島還將繼續引進國內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寧波

作為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寧波和寧波人從未滿足於急缺高等教育的現狀。為此今年3月份,寧波發布了《關於加快高水準大學建設推進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若乾意見》,明確表示,2018年到2022年,寧波將投入高水準大學建設經費不少於150億元,其中市財政投入不少於50億元。

去年以來,寧波推進名院大校建設,引進國內外優質資源,十多所強校強院強所扎堆落戶,成就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寧波現象”。

首先,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正式揭牌,預計到2020年建設完成,2021年初正式啟用;其次,寧波與北京電影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北京電影學院寧波分院;與此同時,寧波還分別與大連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協議,啟動建設雙方大學在寧波的研究院;對於本省最知名的浙江大學,寧波更是密切合作,雙方共建浙江大學寧波“五位一體”校區;作為中國工科強校的上海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別在寧波建立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寧波智能裝備研究院。今年,西北工業大學也在寧波落戶,共建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

蘇州

蘇州作為長三角GDP僅次於上海的城市,在高等教育方面僅有蘇州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與其經濟地位完全不匹配,因而蘇州一直在高教方面不遺余力的奮進。

去年,牛津大學與蘇州合作共建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這是牛津大學建校800多年來,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個實體法人的多學科研究、創新、技術中心;此前,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都紛紛落戶蘇州,成立研究院,依托它們的先進技術和科研水準,助力蘇州經濟的發展。

今年3月份,蘇州與南京大學簽訂協議,共建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此舉不光解決了南京大學發展的最大障礙,更是解決了蘇州高等教育和產業發展的困境,一舉多得。

鄭州

2017年11月23日,鄭州市發布《關於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意見》。意見表示,將設立100億元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引進優質高等教育機構,引進高校主要是國際名校和雙一流高校。

此外,落地高等教育機構全職引進或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以及同等層次頂尖人才,除國家和省政府獎勵外,鄭州市將給予500萬元獎勵和不超過3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

優質高校是"搶人"利器

近年來,各城市發力引進高校,除了產業升級的需要,也需要在新一輪城市“搶人大戰”中不落人後,而後者似乎是更為迫切的原因。

過去,像深圳、蘇州這樣高等教育資源不強的城市,同樣可以創造經濟奇跡。但是,隨著人才政策和經濟待遇的落差逐步縮小,以及產業升級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自身沒有足夠的高等教育資源,要再創造過去的蘇州、深圳式奇跡,恐怕會越來越難。

事實上,這幾年蘇州、深圳在高校搶奪戰中的主動性就很突出。

前者,在人大分校、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的基礎上,又將設立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等;而深圳近幾年引進的大學,更是涉及17所985+1所211+6所香港高校。

另外,前一段時間在深圳高調招商的青島,這幾年也共簽約引進高校32所,其中16所已落地運行,還有16所正在推進。

高等教育資源不足,是每一個經濟規模壯大後的城市,所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成長中的煩惱。而拋開經濟方面的影響,它也與“搶人”有很大關係。

一定程度上說,高校就是對人力資源的二次分配,且尤其是人才資源。像河南、海南人才流失嚴重,缺乏優質大學無疑是重要原因。

再如武漢,雖然過去所培養的人才流失也較嚴重,但是,通過適當的政策引導和產業布局,在吸引人才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優勢。這幾年,武漢的“校友戰略”,無論在“搶人”還是在招商引資上,成效都很明顯。

如今重慶、廣州、杭州、深圳、寧波、蘇州、青島、鄭州都已經在搶奪高校的賽道上跑起來了,其他城市是否會繼續跟進,我們拭目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