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三千萬元跟巴菲特吃頓飯到底值不值

作者:肖磊看市

今日,一年一度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拍賣會落錘,成交價創出歷史新高,達到456.7888萬美元(約3154萬元人民幣)。三千萬是個什麽概念呢,哪怕是在北京或上海最好的地段,你也能買一套超過100平米的三居室。所以很多人可能非常想問,吃頓飯三千萬,值嗎?

由於該午餐拍賣會已經持續了十八年,而且股神巴菲特目前已經90歲高齡,其稀缺性越來越明顯,況且巴菲特的崇拜者全球數以萬計,這個價格有可能還不是終點。那這些競拍者,到底為了什麽呢?

一方面,如果僅僅是為了慈善,一次性捐款超過三千萬的富豪其實並不少見,僅去年一年,中國一個市場的的慈善百人榜,就有超過60多位的富豪捐款超過3000萬。所以僅僅如果是為了慈善,可能有多種方式可以達到捐款的目的,沒必要去跟巴菲特吃頓飯。所以儘管巴菲特舉辦午餐拍賣的目的是為了慈善,但赴宴者並非是以慈善為目的。

那麽是不是圖一個名聲呢,或者是炒作一下呢,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你比如中國兩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私募人士趙丹陽和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趙丹陽給巴菲特推薦了自己持有的股票,而後大賺一筆,導致後來巴菲特立了一個規矩,午餐期間不談股票,而朱曄自從跟巴菲特吃完飯後,其自己公司的股價在半年裡翻了一倍,不過目前此公司市值只有當時的十分之一。

其實在總計19次(有兩次是同一個人)的慈善午餐拍賣者當中,有7次都是匿名者,有6次是投資人或對衝基金創始人,如果是為了炒作,恐怕接近50%的競拍者就不會選擇匿名了。

炒作者畢竟是少數,更多的競拍者,可能出於兩個目的,第一種可能是,在投資過程中,確實遇到了終極困惑,這種困惑不是能夠用投資經驗或技術學習可以解決的,想請教巴菲特的看法,或者對巴菲特的一些觀點存在疑惑,想當面請教;另一種可能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給自己的投資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是一種朝聖和感謝心態。

當然,也有去求職的,比如在2010年和2011年總計花費525萬美元兩度拍的巴菲特午餐的Ted weschler,現在就職於巴菲特執掌的巴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做投資管理。用525萬美元的成本去求職,也算是令人感歎!

其實今天我跟大家想談的,並不是研究巴菲特午餐的競拍者都是誰,或從中能得到什麽投資機會,我更想探討的是,三千萬吃頓飯,確實存在一個值不值的問題。

這個世界,有的人花數千萬買豪車,有的人花數十億買藝術品,好像並不存在值不值的問題。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眼裡最值錢的東西,可能就是某一家知名企業的股票,又或者是一套足夠大的房子,但如果你正好是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的創辦者,或者你正好是一個房地產商,你會覺得什麽東西更值錢呢?應該投資什麽呢?所以值不值這個東西,主要看花錢的是誰,目的是什麽。

僅僅對於已經涉足投資市場的人來說,第一個階段可能就是為了賺點小錢,跑贏通脹,但對於那些已經財富自由,或者做職業投資的人來說,他們考慮的永遠是,如何知道明天會發生的事。未來的事情,縱然無法預期,但所有的職業投資者,都在預測明天,都在尋求應對未來的法門,巴菲特不預測股價,但當他做出選擇的時候,每一個數據和每一個思考,都是著眼於明天和未來。

對未知的恐懼,是觸動所有投資人,發生內心和外在變化的最根本因素,有的人需要持續的勤奮工作,有的人需要不斷的找人聊天,有的人需要信某種宗教來修煉投資心態,有的需要玩非常狂野的運動來開拓體驗,有的則需要一天到晚盯著行情癡迷於技術。所有這些表現,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盡辦法降低對未來認識的不確定性。

為了增加對未來的了解,或者對自身某種信念的肯定,投資者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需求。跟巴菲特這樣的大師面對面聊天,可能是某類投資人在某個階段的終極需求之一。

所以我們需思考投資者的演進階段,我個人按照中國式思維,做了點“造詞”,也就是說,大部分情況下,是這樣一個過程,從“無為”到“有為”,再從“有為”到“無為”,然後從“無為”再到“有為”。但願別暈,聽我解釋。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處在一種無為(無理論指導)狀態,什麽都想做,但都沒有具體的方向和方法,碰到什麽做什麽,就像早年的巴菲特,也得靠賣報紙、裝彈珠機等賺錢,巴菲特後來進入華爾街感受到了節奏和速度,但當他發現,真正想在投資市場獲得成功,是需要靜下來做功課,需要拋棄雜亂無章和運氣成分,逐步進入到“有為”的狀態,在這個狀態裡,慢慢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麽,能夠拒絕一些主流的東西。

但當這種“有為”的狀態,不斷的成就自己的時候,賺的錢足夠多的時候,其實大部分人就會出現一種新的“無為”狀態,從外觀上也可能都會表現出來,如果在國內,可能就開始穿布鞋、帶珠子,談信仰、爬珠峰等等,因為這個時候,需要認識自己、挑戰自己,需要釋放之前在“有為”階段壓抑了很久的情緒,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哲學。

我可以這樣說,大部分人,會止步於這個階段,當然,我並沒有說這個階段不好,我恰恰覺得能達到這個階段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因為能達到這個階段的人,大部分都是經過“有為”那個階段的艱苦磨難,克服過人性弱點、戰勝過市場凶險,頓悟過人性深層部分的人,如果一個社會的主流人群是這部分人,其實這個社會就已經非常強大了。

但是,還有一些人,想走出這個階段,當他們從這個階段的“無為”當中,獲取不了實際的頓悟,而越發對這種“無為”形成依賴,並喚醒貪婪和執念的時候,一些人會重新希望挑戰新的未來。這個時候他們會發現,投資市場已經變了,很多東西看不懂了,而對那些終生保持“有為”狀態的人,會肅然起敬,這個時候他們會為了學習和思考而重新付出。如果這個時候能見巴菲特這樣的終生“有為”者一面,可能會有很多問題要問。

投資市場是商業社會裡食物鏈的最頂端,華爾街的西裝革履背後,伴隨的是豪華和奢侈。2008年美國諸多金融機構出現危機,政府出手救助,但當開救助會議的時候,這些金融機構的高管是開著私人飛機來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巴菲特一生儉樸,一個皮夾就用了幾十年,為了省錢沒洗過車,就等下雨天放外面免費洗。但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的高管,幾乎都向巴菲特發起過求助,就連高盛也是得益於巴菲特在2008年購入的認股權證才保證了市場和投資人信心,至今巴菲特還是高盛的前十大股東。

巴菲特一生幾乎沒有出現過“放肆”,自從回到了遠離華爾街的小鎮奧馬哈,巴菲特就像一尊雕塑一樣,基本沒有改變過生活狀態,在很多人看來,其生活單調到無法直視。如果是一個相對成功的投資人,在某一個階段,會對這樣的人生充滿無限好奇和敬意。

在高價拍得巴菲特午餐的人裡面,還有一個中國人叫段永平,他在沒有見巴菲特之前,就已經是投資高手了,當年以救助心態抄底丁磊的網易,結果200萬美元變成了2億美元,段永平同時是“小霸王”、“步步高”、“

OPPO、Vivo”、“拚多多”等的幕後推手。

當段永平2006年用62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的時候,其實段永平就是想問一個終極問題,吃飯的時候,他問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麽,巴菲特告訴段永平,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很多年後,段永平回憶,這些年,我在投資裡虧掉的美金數以億計,每一筆都是違背老巴教導的情況下虧的,而賺到的大錢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賺的。

很多人聽過巴菲特,看過巴菲特的文字,甚至參加過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但聽來的故事,對人是一種衝擊,看到的文字,是另一種衝擊,如果見到真人,你親眼看著他的眼睛,然後聽到他的話,其衝擊可能更加不同。也許這就是為什麽跟巴菲特吃一頓飯需要那麽貴的原因,因為這頓飯,巴菲特完全“屬於你”。

願意付三千萬元去見巴菲特的人,並不是不付錢就見不到巴菲特,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得到的滿足,遠遠要超過價格本身,最差也是跟價格對等的。很多時候,人需要的約束,並不來自於法律、倫理、道德等等,而是來自於宗教信仰,巴菲特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是一種更高維度的約束,他們對巴菲特的需求,遠遠大於巴菲特對一頓飯或五百萬美元的需求,所以他們值了。

好,抒發完了感情,我們來點實際的東西。我個人覺得,今年巴菲特午餐賣價創新高可能跟投資環境風險加大有關。

從最近十多年巴菲特午餐的拍賣價格當中,我還得出一些小結論。比如2008年的拍賣價格,比2007年高出200%,漲幅是自2003年以來最大的,當然2003年相比2002年漲幅較大,原因是2002年的時候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屬於線下競拍,參與者太少,2003年開始才是網絡競拍。所以2008年可以說是整個巴菲特午餐全球性拍賣當中,漲幅最大的一次。另外,自2012年達到345萬美元的拍賣價之後,就沒有再創出新高,直到今年這個價格才被突破。

由於大部分競拍者,是市場的投資者,當投資市場不確定性增大,對未來充滿巨大的困惑的時候,或者說市場正在遭遇變盤困擾的時候,是會推高這種需求的。比如2008年為什麽漲幅最大,可能跟金融危機期間大家對市場的迷茫有很大關係。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當市場處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的時候,很多投資大亨可能就會有很多問題想請教。

今年的競拍價創出新高,一方面確實可能是因為巴菲特年齡越來越大,午餐的稀缺性增大,但此前有七年已經沒有創新高了,今年不僅創了新高,而且比去年的價格整整高出了128萬美元,比2013年的總價還要高28萬美元。所以更多的可能是,大家對今年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增,看不懂未來市場的人,或者面臨重大困惑的投資者更多了,也可以說,市場變得更加凶險了。

這也跟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倒掛的現象相吻合,整個投資市場持有現金,買入長期國債避險的欲越來越強烈,對股票等各類投資標的的擔憂增加,這個時候向巴菲特尋求答案或充值信仰,都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所以最後就是想告訴大家,在驚歎一頓午餐三千萬的同時,也需要想想自己的困惑,以及對當下市場的理解,到底是更清晰了,還是更茫然了。

文/肖磊

更多獨家投資分析,歡迎關注肖磊看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