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芯通4月30日關門,高通合資,國產ARM伺服器芯片3年夢斷

智東西4月19日消息,今日,據路透社報導,高通公司與中國貴州省的合資企業華芯通將於本月底4月30日關門。

這一由半導體巨頭和我國地方政府合資的企業,曾承載國產ARM伺服器芯片的光榮夢想,卻因受限於種種現實的製約,最終铩羽而歸。

在這中美關係錯綜複雜、“缺芯”之痛難解的風口浪尖,從這一事件,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合資企業的遺憾落幕,半導體合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也籠罩上一層陰霾。

突發:高通貴州合資企業華芯通4月30日關門

華芯通半導體(HXT)成立於2016年1月,由貴州省政府和高通簽約建成,主要從事ARM伺服器技術的設計、開發和銷售,面向的是幾乎被英特爾所壟斷的伺服器芯片市場。

路透社稱華芯通公司內部人員爆料,華芯通昨日召開了內部會議,其高管宣布公司將於4月30日關閉,所有員工將在此之前離開公司,員工相關離職補償方案已頒布。

高通和華芯通均暫未回應此事。

另據相關消息,華芯通CEO汪凱博士在今年已經悄然離職。其他員工也在陸續離開或處在找工作狀態。

據The Information補充,截至2018年8月,高通和貴州省共為華芯通投入了5.7億美元。

對於此事的發生,多位業內人士感概:合資公司不靠譜,芯片技術領域需要踏踏實實的研發。

一位北京半導體協會人士如是評論此事:“本來想空手套白狼,結果一起杯具了……外商選擇在國內投資,除非獨資,否則選擇地方政府合資一定要慎之又慎。”

這不是高通唯一的在華合資企業

華芯通並非高通唯一的在華合資企業。

早在2014年,高通就宣布中國代工商中芯國際將使用28nm工藝代工其驍龍處理器。

2016年2月,高通與中科創達組建合資公司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拓展芯片加作業系統業務。

去年5月7日,大唐電信曾發布一份《重大投資項目進展公告》,稱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高通、建廣資產、智路基金投資近29.8億元合建瓴盛科技獲得國家反壟斷局批準。

當時外媒稱,瓴盛科技將主攻100美金左右的中低端手機芯片細分市場,與紫光展銳(原展訊)進行直接競爭。

素有“行業大炮”之稱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還直接在朋友圈懟了大唐電信:

2017年5月瓴盛科技首次宣布成立時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評論

據說合建瓴盛科技一事,還與高通在2015年接到的國家發改委開出的60億人民幣天價反壟斷法重罰單有關,是當時高通積極配合付款並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其中之一。(紫光/高通正面開戰!最受爭議中美芯片合資案獲批)

3年國產ARM伺服器芯片研發夢

2016年1月,中國貴州省和美國高通公司進行一場跨國“聯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企業華芯通,面向中國市場設計銷售國際水準的ARM伺服器芯片。

根據協議,合資企業首期注冊資本18.5億人民幣(約2.8億美元),其中貴州方面佔股55%,美國高通公司方面佔45%。

彼時的高通和貴州政府無不雄心勃勃,意圖在中國開辟一片新的伺服器河山。

基於ARM-V8架構技術授權,華芯通制定了未來三年的產品規劃和時間表。據規劃,華芯通半導體將建設貴州、北京、上海三個基地,各基地分工如下:

貴州基地:主要負責芯片和系統開發平台的測試,已規劃建設四平方公里的集成電路產業園,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辦公配套五個功能板塊。

北京基地:主要負責芯片的設計、參考系統和軟體的開發,市場行銷和營運,2016年已經完成了管理團隊的組建,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也正式投入使用。

上海基地:主要負責芯片設計和驗證,在2017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

在其全資子公司北京華芯通成立的儀式上,汪凱博士曾發出擲地有聲的聲音:“華芯通的目標是什麽?我們要成為國內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芯片公司之一!”

那時汪凱強調,華芯通的企業核心價值中以科技為主導,力求基於世界先進的技術優勢,為中國市場研發出自主、可控、安全、有保障的伺服器芯片。

轉折:高通撤離,首代國產ARM伺服器芯片問世

去年5月底的數博會(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高通公司總裁克里斯蒂亞諾·阿蒙和貴陽市高層領導聯合為華芯通月台。

那時的華芯通還意氣風發,表示要堅守ARM伺服器芯片。

不過很快,華芯通的未來開始變得模糊不明。

去年或迫於博通的惡意收購,高通CEO Steve Mollenkopf在上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要“壓縮非核心產品領域的開支”,削減在數據中心業務上的投資,放棄了ARM伺服器芯片業務。

去年年底,高通數據中心業務部門總裁Anand Chandrasekher和技術副總裁Dileep Bhandarkar相繼離職,部分員工被裁。

儘管高通表態稱,將致力於履行商業義務,繼續從技術和資金上支持華芯通開展伺服器芯片的相關研發,但孤木難支,失去了高通先進技術的持續輸出,華芯通在技術、生態等方面的道路都走得更加艱難。

頂著被質疑的壓力,華芯通在去年年底發布了其第一代可商用的ARM架構國產通用伺服器芯片——昇龍4800(StarDragon 4800)的正式開始量產。

華芯通昇龍4800伺服器大數據單節點測試結果

據介紹,該芯片擁有低功耗和高性能的雙重優勢,據說在性能上堪比國際主流高端伺服器芯片。

昇龍4800是兼容ARMv8架構的48核處理器芯片,採用10nm製程工藝封裝,在400平方毫米的矽片內集成了180億個晶體管,每秒鐘最多可以執行近5000億條指令。

在安全性方面,昇龍4800內部集成符合中國商用密碼算法標準的密碼模塊,結合安全可控的基礎架構,為應用系統的信息安全提供芯片級的技術實現。

據悉,昇龍4800的市場反響還是很不錯的,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雲等雲服務提供商、基礎設施集成商都為其月台都為其月台。

挑戰英特爾x86未果,ARM伺服器芯片受挫?

遺憾的是,如果路透社消息屬實,ARM伺服器芯片陣營再遭折戟。

而隨著華芯通的退場,曾經高舉著的國產ARM伺服器大旗飄落,一個冰冷而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ARM伺服器芯片的未來前景究竟如何?其他深耕於ARM架構伺服器芯片的國產企業能否有新的突破?

雖說伺服器市場幾乎被英特爾x86架構所壟斷,ARM攻佔了手機市場絕大部分江山,但ARM架構從未停止在伺服器芯片方面的探索。

在國外,Applied Micro、三星、NVIDIA、博通、Marvell等半導體巨頭無不曾試圖從ARM研發入手,爭搶英特爾在伺服器界的地盤。

曾對ARM伺服器芯片寄予厚望的AMD,在2014年其伺服器市場份額不斷下滑之時,預計2019年在ARM伺服器芯片市場上的份額將達到25%,但到2017年,其在伺服器芯片市場的份額不足1%。

當2017年AMD試圖重返伺服器市場,它推出的EPYC芯片卻選擇了英特爾x86架構,而非ARM架構。

谷歌、亞馬遜、Facebook均在研發ARM架構伺服器芯片,亞馬遜還在去年AWS的年度盛會上推出了基於ARM架構的Graviton處理器。

同樣,國內華為海思和飛騰都長期研發ARM伺服器芯片。以華為為例,華為在2015年推出了其第一代ARM伺服器芯片Hi 1610,經過歷代研發升級,華為在去年年底的華為智能計算大會上,發布其首款7nm數據中心ARM處理器芯片Hi1620。(華為智能計算新戰略公布!五大芯片、端邊雲協同布局全面曝光)

此外,由前英特爾總裁Renee James領導的安培計算公司(Ampere)不僅進軍中國市場,還計劃今年推出一款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

儘管掘英特爾x86穩固的伺服器江山困難重重,但國內外廠商均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結語:合資企業未來之路何在?

華芯通3年零3個月的研發夢斷,再度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敲響警鍾。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是有國際半導體巨頭和政府持續供血,沒有掌握最核心技術和建立穩固生態的合資企業,少有真正能做到良好消化國外技術並化為己用。

它們會受到國外公司在技術和商業方面的雙重製衡,並隨時可能面臨關門的風險。

華芯通的黯然離場,是否證明外資和地方政府合資的不靠譜?又是否對ARM伺服器芯片帶來一定的危機?華芯通的幾百位技術人員將分散到哪裡?我們暫時無從知曉。

但建立堅固技術壁壘和強健生態的難題再度擺在我們面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