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注意!國產青春劇的第四波浪潮紅利,來了

作者:淺度

來源:傳媒1號

在二十多年間,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幾經嬗變:

第一波浪潮,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以《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不哭》為代表的“叛逆青春劇”

第二波浪潮,是在00年以來至前些年,深受韓劇影響,充斥大量車禍、失憶、重病、復仇、身世之謎、糾葛關係的“戲劇青春劇”

第三波浪潮,是在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網文市場的現象級爆發與IP化浪潮,霸道總裁與傻姑娘模式、高冷學霸男與軟萌學渣女模式,構成了極具青春、時尚、浪漫體驗的“夢幻青春劇”

然而,隨著政策導向與行業風向的轉捩,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即將迎來第四波浪潮,這波浪潮,即是以現實主義創作為核心的“現實青春劇”

現實青春劇的“話題力”

如今,撬動一部影視作品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便是它的話題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我們談傳播,主要談“到達率”,即一部作品播出之後,直接覆蓋的收看人群;而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再談傳播,更要談“傳達率”,即一部作品播出之後,它是否能產生二度傳播、三度傳播乃至N度傳播,緯度越多、成效越大。當然,傳統媒體時代,亦有口口相傳的“傳達率”,只是到了新媒體時代,由於微信、微博等傳媒載體的興起大大降低了人們口口相傳的成本與範圍,“傳達率”的重要性,便成為了決定性因素的重中之重。

而取決一部作品是否能產生“傳達率”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它是否具備話題性。它是否是觀眾願意探討的話題、是否能為觀眾與朋友創造日常談資的話題,具備了這些因素,觀眾才願意自來水地為你“傳達”。

之所以認為“現實青春劇”具備極強的話題性與附加的傳達率,便是因為,現實題材,是關於當下的,它展現了時代中人的態度、選擇、挑戰,充滿真實的力量與生活的氣息,因此每個時代中人都會看到自己的身影、問題、焦慮,所以,具備了探討太空;青春題材,是關於年輕人的,它展現了年輕人的態度、個性、審美、價值觀,而在以微博為主的製造社會話題的主戰場上,年輕人是最活躍的。

所以,在現實題材中,你看到《我的前半生》激起了社會熱議,它讓輕熟女性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可能的問題、隱含的焦慮;所以,在青春題材中,你看到了《小美好》的極高熱度,它擊中了年輕人這塊最具有表達欲的話題製造人群。而目前,“現實+青春”題材的“現實青春劇”尚未合流,可以預見,集雙邊之力,或將釋放極大的“話題力”。

現實青春劇的“小詩意”

關於“影視詩意”,國產劇的審美也在發展中不斷調試。

之前,關於“影視詩意”,國產劇的審美建立在空想主義的浪漫思潮之上,即,聚焦於豪門、大人物、上流社會,這些距離普通人十分遙遠的、紙醉金迷的浪漫。它成為流行模式的社會背景在於,中國觀眾普遍處於物質生活尚未得到充分滿足,所以,對在這種背景之下的浪漫故事有好奇、有期待。

如今,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逐步形成,消費更新的方興未艾,觀眾對影視審美的需求,已然從浮華轉為質樸,從夢幻轉為真實,從大人物的上層社會轉為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當王子公主的童話已經被觀眾戲稱為瑪麗蘇與傑克蘇的老梗時,平凡之中卻有宛如萬花筒一般即將登場亮相的好戲。

這種影視美學的轉捩,將會普遍地發生在中國劇集中。而在青春劇中,我們已然看到了這個趨勢——《最好的我們》中,男主角已然不是高高在上、無可匹敵的學霸了,他也有他的軟肋、自卑、失敗、焦慮,他也僅僅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的平凡學生,而非學神。但是,他足夠努力、足夠上進,試圖要超越自己能力的疆域,做得更好。

因此,這就是屬於平凡之中的“現實詩意”:身份的卑微不等於精神的卑微,人格的強大遠勝於物質的強大。當取消了用物質包裹的華麗之後,現實詩意便用精神力量充盈觀眾的審美。

2018年現實青春劇的“頭炮”

在目之所及的範圍內,《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應該是2018年第一個主打“現實青春劇”概念的國產劇。

一方面,它具備足夠的“話題力”。

故事講述的是自1998年以來二十年間中國互聯網創業浪潮中一撥青年人的故事。其中,經歷了1998年11月,騰訊公司成立,發布QQ這款劃時代的社交軟體;經歷了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股指暴跌,世界網絡泡沫開始破滅,中國互聯網行業也未能幸免於難;經歷了2004年,中國網絡文學付費閱讀悄然崛起,並至此生根發芽,形成蒼天大樹......而《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的人物命運,便是在這一個個重大的時間節點上,隨之起伏。

而此間,是我們這個時代中人的共同記憶。有人經歷過互聯網泡沫帶來的陣痛,有人經歷過網絡聊天室時代,有人經歷過互聯網創業大潮,還有一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是在網絡文學時代中隨之成長。於是,這個故事讓我們在這二十年的光陰中,看到自己曾經參與過的時代痕跡。而這種緬懷,便形成了“話題力”。

另一方面,它創造了平凡的“小詩意”。

《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關注的是形形色色平凡的年輕人:

男主角張長弓是出身普通工薪家庭的平凡人,在第一波互聯網浪潮中,職高畢業的他成長為IT新貴,卻又在互聯網寒冬中落魄為待業青年。在不斷的挫敗中摸索,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他終於成為網文行業的佼佼者;

女主角李木子則是當代大學畢業生的典型形象,她經歷過畢業求職、初入職場,也嘗試過研、考公務員、考銀行職員。年輕觀眾會在她的故事中,看到同樣彷徨於情感與職場、父母意志與個人意願等等屬於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焦灼;

而劇中的其他幾個年輕人,面對出國熱、創業潮等社會衝擊,無論出身,在各自的人生路線上奮鬥追求著自己的幸福。所以,你便在這部劇中,看到了當代中國年輕人,各種不同的人生選擇路徑。雖然,他們的選擇不同,經歷不同,但都展現出了同樣一種生活氣質——對感情的珍視,對生活的熱愛。而這,便是《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所要傳達的平凡之中的溫情詩意。

結 語

二十多年來,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因為歷史時期的不同,體現出了不同的氣質、風格、特點。

二十多年後,當中國中產階級崛起、物質文明豐富、消費更新啟動之時,觀眾此時需要的,是更加關照現實、關照內心、關照精神、關照平凡的題材。

當現實主義遇上青春題材,現實因為青春顯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機,青春因為現實而有更深厚度、更多意蘊。希望,《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能在2018年,為“現實青春劇”打好頭炮,這或許,是決定這個類型是否能成為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第四波浪潮的關鍵所在。

來源: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麽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