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鑠古鑄今:清代瓷器的釉色創新

清代由於皇帝的喜愛,仿五大名窯瓷器的釉色蔚然成風,造型則千奇百怪,各式各樣。由於瓷器生產水準很高,像生瓷做的非常逼真,仿各種色釉瓷做到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宋代五大名窯,多是以釉色取勝,哥窯與官窯的開片紋,汝窯的天青釉,鈞窯的窯變釉等等。

天津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仿哥窯燈籠尊

高24.8、口徑8.3、腹徑15.5、足徑7.8厘米

侈口,短頸,豐肩,圓筒形腹下收,圈足。腹部貼有對稱的瓶形雙耳,圈足內釉下有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款。通體施米黃釉,內有開片紋,黃色的紋路較細,黑色的紋路較粗,稱“金絲鐵線”。足釉齊平,圈足底部塗雙圈醬釉,是謂鐵足。造型很像燈籠,顧名“燈籠”尊。造型端莊,釉碳粉青,釉面滋潤,是清雍正仿哥窯的代表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仿汝窯天青釉犧耳尊

高64、口徑26.5×19、足徑31.5×24.5厘米

器型仿戰國至漢代的銅壺,橢圓形口,頸部塑對稱的雙犧耳,裝飾弦紋,腹部是凸起的格紋。橢圓形圈足,外底釉下有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款。通體施天青釉,釉面開小片。宋代汝窯在河南省寶豐縣境內,釉色以天青色為主,變化於深淺之間。這種清淡含蓄之風尚,被明清兩代皇帝所推崇,官窯瓷器多有仿製。犧耳尊造型碩大,古樸凝重。除仿汝窯外,還有青花、茶葉末釉、仿官、仿哥、粉青釉等。

天津博物館藏 清乾隆款仿汝窯雙系花囊

高10.1、口徑10.4、腹徑19.7厘米

因形似魚簍,亦稱魚簍尊。盤口,束頸,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狀足。肩部對稱置雙系,腹下凸起一周12個乳釘。通體施天青釉,釉面有細密開片紋,底心內凹,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款。仿汝窯瓷器是仿宋代汝窯瓷器的天青釉色,造型既仿古又創新,此器實為花器。造型規整,釉面瑩潤,為乾隆仿汝窯瓷器之精品。

天津博物館藏 清乾隆仿官窯唐英蝸寄款墨彩題字筆筒

高8、口徑6.8、足徑6.4厘米

圓唇,筒形腹,圈足。通體仿官窯粉青釉,自然開大的片紋。筆筒引首長方章是朱文篆書“古泉”二字,然後墨題行書“簡靜二字”,“治心則心一,治事則事裕,治民則民安”。這19字源於清初學者魏際瑞的《魏伯子文集·雜著》。筆筒落款為“蝸寄題”,結尾上首白文“陶”、下首朱文“榷”兩個紅彩方章。唐英(1682~1756年),字俊公,官內務府員外郎。自號蝸寄、蝸寄老人、陶成居士等,奉天(今遼寧沈陽)人,隸漢軍正白旗。他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從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一直負責督理景德鎮禦窯廠的窯務。一共仿古、創新了57個瓷器品種。

天津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窯變釉堆塑螭虎紋魚簍尊

高17.2、口徑14.5、足徑18.3厘米

呈魚簍狀,寬圈足。腹部貼塑螭虎,繞腹盤旋,非常生動。其一由下往上攀爬,回首相望;另一螭虎由上往下爬,抬首呼應。釉面光亮潤澤,青紫紅交融,宛若流霞,是雍正窯變釉中的傑作。外底中心刻篆書 “雍正年製”四字方款。此尊成對,猶為珍貴。

天津博物館藏 清乾隆款爐鈞釉燈籠尊

高24.2、口徑7.9、腹徑14.6、足徑8.2厘米

侈口,短頸,微豐肩,長圓腹,矮圈足,因形似燈籠而得名。腹兩側飾有對稱瓶式耳,整器施以爐鈞釉,釉色斑斕,流淌自然,別具特色,舊時又稱為高梁紅。足內刻劃“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爐鈞釉是雍正、乾隆朝景德鎮禦窯廠創燒的低溫窯變釉新品種,雍正年間紅藍相間,釉面流淌大,色澤以紅為主;乾隆年間的釉面流淌小,以藍點為多。爐鈞色調豐富,幾乎月白、蔥翠、鈞紅、朱砂紅諸色均有。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也藏有清乾隆款爐鈞釉燈籠尊。

灑藍釉瓷是明宣德時首創的品種,就象雪花灑在藍色的地上,亦叫“雪花藍”釉,還叫青金藍釉。傳世品極少。灑藍釉這一品種,除明正德、嘉靖有少量生產,直到清康熙時,才大量恢復生產。常見器物有花觚、棒槌瓶、筆筒、觀音尊、石榴尊、高足托盤、罐、壺、盤、碗等,成為清代顏色釉瓷的一個獨特品種,有的還在灑藍釉瓷上描繪金彩,有的與青花釉裡紅相結合,別具特色。

蘇州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灑藍釉石榴尊

高18.2、口徑7.6、腹徑15.6、足徑6.8厘米

石榴造型,五瓣花口外撇,束頸,溜肩,圓腹,臥足。外底有“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此尊有如白色的雪花灑落在藍色的地上,灑藍模仿明宣德,石榴尊造型是雍正新創的典型器物。

天津博物館藏

清康熙灑藍釉描金開光麒麟瑞獸紋棒槌瓶

高44.6、口徑12.2、足徑13.7厘米

盤口,束頸,折肩,圓筒形腹下收,圈足。因形似洗衣的棒槌,故名棒槌瓶。通體施灑藍釉,頸部灑藍釉上是金彩的蕉葉紋和如意紋。腹部是主題紋飾,金彩開光麒麟、瑞獸紋。

明清時有一種釉色極似茄子,故稱“茄皮紫”,簡稱“茄紫”。據《南窯筆記》載“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現代配方證明,紫色主要以錳為著色劑,在800~850℃火候中燒製而成。茄紫創燒於明中期,清代前期較為流行。

天津博物館藏 清康熙茄皮紫釉塑荷蟹吸杯

高4.2、口徑9.2、底徑3.6厘米

荷葉狀口微外卷,口沿一側有一荷葉梗,以梗作執柄,兼用作吸管,底有三個螺絲狀小足。通體茄皮紫釉,洗內壁劃有葉脈紋,並貼塑一隻栩栩如生的河蟹,張牙舞爪,似乎就要爬到洗口。荷葉與河蟹巧妙結合,寓意“和諧”。茄皮紫釉是康熙年間流行的單色釉品種,其釉色純正,極似茄皮,深得人們喜愛。

松石綠釉是以銅為發色劑,二次燒成的低溫釉,是雍正時期創燒的一個綠釉新品種。呈色宛如綠松石,故名“松石綠”,又名“秋葵綠”。

天津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松石綠釉八方貫耳瓶

高26.4、口徑9.8、足徑7.7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松石綠釉八方貫耳瓶

高26.4、口徑9.8、足徑7.7厘米

此瓶呈八角方形,頸飾兩道平行的凸起弦紋,弦紋之間貼有對稱的折角貫耳。圈足外鏤空有對稱的長方形扁孔兩個。高圈足隨瓶體有八個角。瓶底有“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篆書款。瓶體外通施松石綠釉,瓶內及圈足內施白釉。此瓶系仿周朝青銅壺的造型。

瓷器仿朱漆是清代前期的創新品種。所仿漆盤非常逼真。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十一年,命燒十二種色釉菊花式盤,各四十件。北京故宮藏有全套的清雍正款十二色菊瓣盤。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乾隆款仿朱漆金彩禦題詩文菊瓣盤

高3.5、口徑16.8、足徑9.7厘米

盤通體為菊瓣式,弧形壁。平底,圈足。盤內外壁施朱漆紅釉,內底金彩隸書乾隆禦題詩一首:“吳下髹工巧莫比,仿為或以舊還過。脫胎那用木和錫,成器奚勞琢與磨。博士品同謝青喻, 仙人顏似暈朱酡。事宜師古寧斯謂,擬欲吟愧即多。乾隆甲午(1774年)禦題。”下鈐“乾”“隆”陽文篆書印款。外底仿黑漆,中心金彩楷書“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款。北京故宮亦有清乾隆款仿朱漆金彩禦題詩文菊瓣盤,還有清乾隆款仿朱漆金彩禦題詩文菊瓣蓋碗。蓋內禦題詩一首:“製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啜茗合陶句,挹露掇其英。”碗內外通體施朱漆釉,蓋和外底圈足內金彩書“乾隆年製”篆書款。

天津博物館藏 清乾隆款仿朱漆夔龍紋捧盒

高7.5、口徑11.8、足徑8.3厘米

呈扁圓形,盒裡施秋葵綠色釉,盒外以秋葵綠為底色釉,仿朱漆剔花工藝。盒蓋中央凸雕一團形壽字,外有五隻蝙蝠環繞飛舞,寓意“五蝠捧壽”,盒肩部飾一周雲雷紋,一周如意雲頭紋。盒腹為上下相接處,為兩周夔龍紋飾,脛部為蓮瓣紋,盒底朱紅色釉,陽文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乾隆官窯的製瓷技術達到了歷史頂峰,生產了多種像生瓷,仿人物、動物和植物;仿銅器、仿木器、仿漆器、仿石器等等,還有鏤空的轉心瓶、轉頸瓶等,真是巧奪天工。可以說清代瓷器的仿古和創新是層出不窮,不勝枚舉。以上所舉瓷器只是冰山之一角,全豹之一斑。但足以看出清代瓷器仿古與創新的能力很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