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拆分短視頻侵權 一年損失136.4億元

身為春節檔電影的大贏家,《流浪地球》團隊被盜版的問題傷透了腦筋,其製片人龔格爾表示,保守估計網絡盜版觀看數量超過2000萬次。

對此,國家版權局火速出手,並在官方微博“硬核”回應網友,經過多部門和權利人的聯合行動,春節檔院線電影的盜版傳播已得到一定遏製,對嚴重的侵權盜版分子將移交警察部門采取刑事手段予以嚴厲打擊。

盜版毀了春節檔,更嚴重干擾了電影行業和視頻行業健康有序的生長環境。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互聯網新型版權問題研討會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獲悉一個數字:2017年,觀看盜版視頻且沒有為正版視頻服務付費的用戶,至少會給行業帶來136.4億元的用戶付費損失。

“盜版更加複雜和隱蔽。”艾瑞谘詢研究總監郭成傑展示了一份《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保護報告》,指出中國網絡視頻行業規模已近千億元,網絡視頻版權保護進入了4.0時代,主要模式表現為“短視頻剪輯、搬運”“體育賽事直播侵權” 和“廣告屏蔽”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影盜版、侵權方面已衍生出一些新花招,比如“長拆短”。

“長拆短”,是指未經許可將他人的視頻作品拆分為若乾片段。這是目前短視頻領域裡面佔比較高的侵權形式,被拆分的作品最主要的是影視劇,也包括一些綜藝、體育、音樂、教育以及其他類別的節目和作品。

首都版權產業聯盟秘書長韓志宇詳細闡述了“長拆短”的侵權模式。侵權者將“拆分”後的作品片段,單獨另起一個標題發布給用戶。韓志宇指出,有些較大平台動輒向用戶提供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拆分短視頻的片段,“例如《芳華》在電影院上映的同時,有一個平台上可以找到近50個相關片段,加在一起時長大概有半個多鐘頭,有一些鏡頭明顯屬於在電影院裡偷拍的鏡頭”。

“長拆短”的侵權行為,讓花費巨資購買版權視頻網站深受其害。韓志宇說,“這兩年,瘋傳有一些小企業和個人專門從事影視劇的拆分業務,向一些大的平台有償提供拆分的片段,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個地下生產線,應該引起版權行政部門和司法機關的高度重視。”

將院線電影和視頻網站購買版權的影視劇拆分成短視頻,在網站和App上發布,若遇到這種侵權行為該如何訴諸法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盧海君認為,時長並不是劃分短視頻獨創性的關鍵性要素,有些短視頻很短,但是它集中地把作者的個性、思想情感表達出來,因此就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北京市海澱法院知產庭副庭長張璿表示,短視頻是否構成作品要遵循個案判斷原則;在獨創性判斷問題上,元素製作者不影響視頻整體獨創性的判斷;短視頻平台通知刪除規則的適用則需要以平台設置了便捷的侵權投訴渠道為前提。

多位專家向記者提到了“避風港原則”——在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當網絡服務提供商隻提供空間服務,並不製作內容,如果平台被告知侵權,則有刪除的義務,如果侵權內容既不在平台的伺服器上存儲,又沒有被告知哪些內容應該刪除,則平台不承擔侵權責任。

然而,“避風港原則”有時也成了某些平台為了逃避責任而濫用的“擋箭牌”。

張璿在一些訴訟中發現,這個平台並沒有設置相應的投訴渠道,但是被告拿出了他在關聯網站或者是其他的端口設置的侵權投訴通道。“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具備適用侵權通知刪除規則的前提”。

“短視頻侵權行為現在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麽?拆分的大量短視頻沒有辦法直接搜索出來。”韓志宇提到,“數字指紋技術”“數字DNA技術”的發展或能起到幫助。“提取出‘特徵’之後,將來不管該影視劇被分為了10個還是20個片段,我們都可以根據這個特徵找出作品來,網絡服務提供者也可以利用這個軟體預先製止侵權作品上傳”。

為了規範互聯網短視頻行業版權秩序,加強版權內容監管和保護,保護互聯網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短視頻網絡版權市場的良好生態秩序,第五屆中國互聯網新型版權問題研討會上,騰訊、新浪、愛奇藝、搜狐、快手、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共同發布了《短視頻行業版權自律公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