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口開河、聳人聽聞、博人眼球……管住分析師的“大嘴”!

今天,國信證券研究所一份對於員工的問責通報在網絡流傳。

因為在微信上發表不當言論,該所的通信小組研究員不僅被全所通報批評,而且還丟掉了一個季度的績效獎金。

禍起散播不當言論

據悉,該員工被指不當的言論與科創板投資風險相關,其缺乏事實依據的主觀言論在某財經大V的轉發下在網絡流傳甚廣。

從流傳的該分析師言論來看,其極力渲染和誇大了投資科創板的交易風險。事實上,從最新數據來看,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發行市盈率均值為49.21倍,符合市場預期和行業水準。

合格投資機構普遍認為,科創板企業經過充分詢價後的發行價是相對公允的。

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監管趨嚴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證券分析師不同於一般人,他們的言行不僅會影響機構聲譽,其私下言論往往也會被當作專業意見而在網絡傳播,從而對市場上的投資者產生影響。

事實上,針對分析師行為規範的監管也在不斷趨嚴,尤其是要求研究報告發布的合法合規。

今年年初,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券商及證券投資谘詢機構下發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修訂稿)》、《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準則(修訂稿)》,對研究報告內容及發布渠道作出了規定,要求研報堅持客觀原則,避免使用誇大、低俗、誘導性的標題或用語,不得對證券估值、投資評級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證。

在發布渠道上,修訂稿稱,須嚴格管控研報發布渠道,研究報告只有在經公司研究報告發布平台上統一發布後,才能通過公司報備後的微信、微博、郵箱等其他形式提供給客戶並進行解讀。

此外,分析師不得通過包括論壇、部落格、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台對外提供或洩露尚未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內容和觀點。

除了針對研究報告的網絡傳播進行規範,監管層還要求各機構建立內控機制,管住分析師的“大嘴”,明確要求不得低俗誇大誘導。

在2018年9月監管層向證券公司下發的《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中,要求各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控機制,加強對公司工作人員公開發表言論行為的管理,維護資本市場正常秩序。

具體而言,要從四個方面加強管理。一、規範公開發表言論行為,強化專業責任擔當;二、加強工作人員管理,強化公司內部控制;三、落實研報合規要求,有效提升研報質量;四、強化媒體合作管理,健全輿情監測和應對機制。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本次輿情事件的發現與懲處,就是基於該機構的內控機制。

證券分析師如何才能不越界?

謹言慎行,恪盡職守,對市場頗具影響力的分析師們更應該守住上述八字。

那麽,分析師如何自控才能不越界?

作為一名證券分析師,首先要克制自己高談闊論的欲望,盡量使用客觀的語匯,避免用聳人聽聞的語句博人眼球。

早在2016年,網紅證券分析師任某就曾因通過私人微信公眾號發表標題為“變天了”、“乾,空間20%”等研報文章而被監管部門點名通報,通報中將這些研報表述為“標題具有明顯的誇大、誘導性,與報告內容的邏輯關聯性不強”。

其次,研究報告內容要合規,不發誤導性報導。近年來,已有不少券商分析師曾因發布的研究報告不夠審慎而遭到監管處罰。

第三,研究報告的發布渠道與流程要符合規範。

今年一月,某券商分析師通過其自行維護的微信群,私自將四篇點評文章以有道雲鏈接的形式,而遭到了監管通報。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證券分析師,更應當謹言慎行,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職業規範。如若不然,丟掉獎金事小,對行業和投資者產生不好的影響就糟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