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華為智選看華為的全球擴張野心

當HiLink平台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接入50多個品類、與100多家廠商合作、覆蓋300多款產品的時候,華為正式推出了華為HiLink生態品牌——華為智選,全面發力智能家居領域,似乎是對“HiLink平台產品雖多,但互不相識”的質疑的正面回應。

從2015年開始發布HiLink平台以來,華為不止一次宣布要進入智能家居市場,但市場上的動作並不大,主要工作還是集中在技術研發上。向來珍惜羽毛的華為,這一次捨得在品牌帶上“華為”的字樣,再加上今年內開出1000家智能家居線下體驗店,三年做到百億美金的雄心壯志,看來華為這一次打算“玩真的”。

當然,華為雖然來的晚了,但卻是氣勢洶洶、有備而來。相比純互聯網基因的公司,華為的硬體基因是天然的優勢;相比純硬體的公司,華為的研發實力能吊打一片。況且,智能家居只是華為的第一步棋,背後代表的物聯網是個兆級的市場。華為更新HiLink生態品牌——華為智選折射的是其尋求下一個增長點,更進一步全球化擴張的野心。

趕早不如趕巧

智能家居行業的先行者小米有一條原則:小米生態鏈隻投大眾需求量大,有剛需,能成為爆品的公司,不做培育市場的工作。當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智能家居套裝、小米淨化器等一件件爆品橫空出世,人們才恍然大悟:小米已經成為了智能家居行業的領頭羊和優等生。

也就是說,小米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把智能家居的市場培養起來了,用戶開始關注、購買、使用智能家居產品。而這個時候華為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品牌——華為智選,所謂趕早不如趕巧。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並不是零基礎——HiLink平台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而且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趁用戶不備就登堂入室,讓用戶沒有拒絕的機會。在此基礎上,相比當年在小米手機如日中天的時候大舉進入手機市場,華為這一次“杠上小米”的底氣更足。

但華為和小米不是同一個層面的競爭,小米更多的是在應用層面做產品,華為則是在標準、系統、芯片等方面布局更深,通過開放HiLink平台與開發者、硬體廠商和服務商展開合作,從而為用戶提供智能家居產品和服務。

在智能家居市場,華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物聯網接入標準。目前限制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居的互聯沒有接入標準,行業玩家各玩各的。但華為很顯然已經把競爭者甩在了身後:全國智標委已經與華為達成協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將以華為HiLink協定為參考基礎。同時,華為也推出了新的標準協定“work with HUAWEI HiLink”,兼容性強,集成度高,能夠實現3天快速集成認證,這對於想要加入HiLink的第三方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另一個是芯片。在中國企業中,華為是最早做芯片的,也是芯片落地最成功的廠商之一,芯片已經在華為手機的成功中得以規模認證。華為依靠在通訊領域的優勢,很早就開始布局物聯網芯片,在未來即使不直接生產終端家居,也能依靠上遊標準和芯片賺錢。

立足物聯網、劍指全球市場

從3千美金的創始資本到6000億元的營收,華為用了20多年時間把業務拓展到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於是,在海外華人圈有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遇到問題,有大使館的地方找大使館,沒有大使館的地方找華為”,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扎根之深超乎想象。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不止一次說過,華為不是一家中國公司,而是全球化的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看待華為智選品牌就必須得放到全球市場當中來看。手握物聯網接入標準和物聯網芯片,華為的野心肯定不止於智能家居——華為智選看起來更像是華為打通現實世界和物聯世界的接口

“物聯網是個兆級的市場,華為將團結一切力量,引領家電家居進入’萬物互聯’的物聯世界,本身在其中隻取1%。”華為這麽解釋推出華為智選品牌的緣由。

在推出華為智選品牌的同時,華為宣布要在三年內實現HiLink家電設備百億美元流水,到2018年底引入70多個品類的500多款智能家電產品,在全國1000多家零售體驗店銷售,與小米雷軍在2017年提出的“5年內開設1000家實體店鋪”的想法不謀而合。

但與小米投資、孵化小廠家的做法不同,華為要求的是在某個領域前三(包括創業公司)才有可能成為合作夥伴,現有的合作夥伴也都是中糧地產、科大訊飛、海爾、歐普照明、海康威視這樣的行業巨頭。參照網易嚴選的成長軌跡——僅依靠大廠同款就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實現了sku從300個激增到1萬的轉變,華為借助強大的第三方在產品品類上超過小米完全不是一件難事兒。“下不碰硬體,上不碰服務”,華為的智能家居陣營呈現出一片強強聯合之勢,打造“中國智能家居第一生態”對於華為來說猶如探囊取物。

“三年百億美元”,以美元為統計部門也透露出華為劍指全球市場的野心。華為歷來倚重海外市場,2016年華為總營收5200億元,其中60%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到了2017年,華為總營收超過6000億元,但海外收入僅佔46.5%,反而是國內市場13年來首次收入佔比超過了50%。

截至2017年底,華為在通信設備行業做到了全球第一,手機業務全球第三,企業業務也做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現在的華為需要找到下一個收入來源,而兆級的物聯網業務成為華為的必然選擇。同時,華為在多個行業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正凸顯著這家企業所擁有的競爭力,似乎只要它進入哪個行業均能成為行業前列,這種成就鼓勵著它進入更多的行業,一個龐大的華為集團正逐漸成長起來。

總的來說,華為推出華為智選品牌,開放HiLink平台,提供物聯網系統LiteOS和物聯網芯片,希望借此吸引國內房地產商、家電企業、硬體廠商等共同打造一個完整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純粹是基於業務拓展的需求

從本質上來看,華為是一家全球化企業,華為智選只是華為布局新業務模塊的第一步。帶著在技術、標準和行業夥伴等多方面的領先優勢,稍晚入場的華為將很快在智能家居市場成長起來,隨後將成功經驗迅速擴展到整個物聯網行業,然後複製到海外市場,從而實現其劍指全球市場的野心。

或許,華為並沒有把小米放在眼裡,它的對手是亞馬遜。

推薦閱讀:

智能家居時代爆發前夜,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

智能門鎖行業發展進入井噴期 ,盈利風口只差時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