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要讓你的生活一眼能望到盡頭

  不要讓你的生活一眼能望到盡頭

   文/廖超國

  所謂人生理想,我以為無非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和狀態。每個人從出生之時起至臨終之日,全部活動都不遺余力地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這個目標就是追求自己如意美滿的幸福生活,但因主客觀種種因素,很多人都未能完全如願以償。這些原因除了自身努力不夠和環境因素以及一種被稱為“命運”的東西的影響外,最為重要的還有選擇的出錯。要相信那句透露著真理光芒的話“你今天的結果是你昨天的選擇”。選擇出錯一切皆錯。人的生活狀態的模式無非是如意或不如意、幸福或不幸福、確定和不確定、可預測或不可預測、變化或不變的。但無論哪一種類型,都不應過上一眼便可見到盡頭的生活。若不幸過上了那種生活,就真是人生最大悲哀

  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多夫》一書中,對這種悲哀的人生作了形象的概括,深刻的詮釋。他說“很多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了這個年齡,他們隻變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隻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的時代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通俗簡潔的翻譯這句話,就是富蘭克林所說的“很多人25歲就死了,隻不過到了75歲才埋葬”。人的一生,如果不是生活過了無數個不一樣的每一天,而是重複著無數個一樣的日子,有何樂趣可言。如果你的人生從30歲就沒有了新的挑戰了,你的生活從此一眼就能望到盡頭,難道這種生活不悲哀嗎?

  人生只有一次,沒有誰的人生可以重來。而要對得起自己,就是要有意義地過好一生。羅振宇在尤瓦爾•赫拉利的哲學三部曲之一的,繼《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之後的《今日簡史》一書的首發式上曾說“人沒有意義是不能活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麽?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就是王小波所說的“我活在世上,無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見有趣的事。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要想遇見一些有趣的事,必須多接識一些有味的人,必須有豐富的人生經歷。人生其實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無非是在識人中歷事,在歷事中明理,在明理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豐富的歷事識人構成經歷,諸多的複雜經歷構成人生。一生庸碌毫無追求不會有經歷,貪圖安穩以逸待勞斷然不是經歷,一團死水波瀾不驚一定缺經歷。經歷是不斷的追求,經歷是努力的奮鬥,經歷是勇敢的闖蕩,經歷是奮力的挑戰,經歷是失敗的淚水,經歷是成功笑容……如果不曾這樣,你就不配擁有真正的人生,甚至可以說不曾真正活過一回。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所謂真正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高峰的人”。

  只有把經歷當做財富,積澱人生的人,才配擁有真正人生;只有把閱歷當作徽章,閃耀人生的人,才真正顯得酷炫。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無異是一種重複,如味同嚼蠟;一眼見到盡頭的人生是無趣的人生,無異於死亡,像行屍走肉。

  一眼見到盡頭的生活,讓人生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是對生命的浪費。旺盛的生命本該充滿著蓬勃的生機和強勁的活力,否則,就是對生命的辜負。人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嘗試著去做些能力之外的事,不然就永遠無法成長。在該奮鬥的年歲若選擇了安逸,到了明白的年齡,就會深深的自責和懊悔。曾經聽過一句話,人們通常不會後悔那些做過的事而後悔那些沒做過的事。為了不留下一個永遠的心結,為了不希望老年將至的時候,時常會自問,為什麽當初不去試試?現在就行動吧,拒絕過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

  一眼見到盡頭的生活,讓人生失去樂趣和色彩,是對生命的辜負。生命的自然意義本質上表現為長久快樂的活著,並使其豐盈。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天天複製,日日重過,無樂無趣,單調乏味,簡直就是對生命的褻瀆。生活之所以意味深長,充滿期待,是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普通人的生活,不一定要像大海一樣,驚濤駭浪,波瀾壯闊,但也不應該變成一潭死水,紋絲不動,它至少應該是一條奔流向前的小河,快樂地湧向遠方,滋潤著兩岸的小草,變幻著四季的色彩。人啊!如果不跑起來,真不知道世界會有多美麗

  一眼見到盡頭的生活,讓人生失去了激情和驚喜,是對生命的折損。人生充滿著無數的不確定。正是這些不確定才蘊藏著令人既期待又擔憂的驚喜,就像不知道綻放在夜空的焰火哪一束會最閃耀,但如果放棄點燃的機會,就永遠失去了飛向天空的可能,還何談閃耀呢?不確定的喪失等於死亡,而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就是自絕於不確定性,企圖所謂的求穩而安逸。殊不知,求穩是打劫機會的匪徒,安逸是消蝕意志的魔鬼,怕變是阻礙成功的怪獸。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說:人生最好的獎勵,就是讓我們有機會為值得奮鬥的事業而奮鬥。如果我們放棄這個獎勵的機會,便是對生命的一種折損。本該綻放精彩的人生,因我們缺少激情和挑戰而錯過,會留下深深的遺憾

  既然,一眼見到盡頭的生活讓生命如此消彌,讓人生如此失色,讓生活如此乏味,讓日子這般呆庸,讓歲月這般無奈,讓時間這般荒蕪。我們為什麽不當機立斷,隨即拒絕,另辟蹊徑,重新開始,改頭換面,迎接挑戰,過富有激情的新生活呢?

  人要改變其實不難,難就難在改變對世界的認知。觀念一變天地寬,不是一句文章的套話,而是一句實在的真理。

  如何才能擺脫一眼望到盡頭的人生,開啟新的生活模式呢?

  首先,確立可行的目標,過有意義的人生。目標是第一位的,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前進的方向,心就不會迷茫。沒有目標,人生就像沒有航向的船或瞎了眼的馬。目標是人生的燈塔,照亮著整個人生。目標本質上是規劃,指引著人生的前程。目標妙在可行,貴在堅持。既不能好高騖遠,又不能舉手可及,而應跳起來才可摘。目標要仰望,而不能一眼見到底。目標是在心中樹立起一座理想的豐碑,可望可及,而且持之以恆,咬定青山不放鬆,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一個一個,一層一層,逐個逐層,腳踏實地,堅持實現。意義於人生是一件莊嚴的事。有句名言說得好:“一件事是有趣還是無聊,只是一個信念問題”。人是靠意義支撐著心靈的動物。信仰是意義的佛主,人一旦在某種信仰的鼓舞下,催生出了自信,便可產生通往積極人生之路的動力。所以,認清生活的意義,是人生最為關鍵之事。不一樣的意義認識便有不一樣的人生,就看你的取捨。遵重內心的召喚,讓每一個日子都看見歡喜,這便是人生最大的意義。追求有意義的人生就是積極地投入生活、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有夢想、有希望、有追求、有責任。有用於人,有趣於己。身體無痛苦靈魂煩惱,生活得健康、開心、快樂!

  其次,樂觀自信,活出尊嚴,做最好的自己。樂觀自信是人生戰勝困境不可或缺的品格。樂觀讓人傲視困難,戰勝挫折。無論是困難多麽大,無論挫折多麽強,有了樂觀的品格,就可以不再話下一笑而過。自信從來都是積極人生以及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尊嚴則是做人的根本,人活到最後真正在意的就是尊嚴,不然為什麽人們會說,“人活一張臉,佛爭一柱香”呢?尊嚴就是讓你堂堂正正的立著,不為權勢低頭,不為金錢彎腰,只為真理折服,既保留自己的棱角又有接納他人的圓潤。不卑不亢做自己,不孤不傲度人生。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善於學習,習慣接受新事物,盡力增加新體驗,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心靈變得更豐富。要讓自己永遠都比昨天有所進步,這進步不是說你當了多大的官,晉了更大的級,而是你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更多,對生活的體悟更深。最好的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你,你的一生比別人經歷更多,體驗更多,去過別人沒去的地方,賞過別人沒賞過的景色,當老年將至,你對自己的一生會無怨無悔。哲學家尼采曾說過:“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並不是年歲活得最長久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感受最多的人才是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

  再次,拒絕平庸,勇於應變,敢於挑戰。你可以讓生活平淡,也可以讓工作平凡,但是絕不可以讓你的生活和工作平庸。平庸是阻止人通往精彩生活的殺手,是使人墮落為卑下的推手。平庸讓人“混”,無所事事,不求上進;平庸使人“笨”,樣樣不專,事事不精;平庸令人“懶”,不學不鑽,貪圖安逸。拒絕平庸,才會有所創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變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規律。只有勇於應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變的經驗告訴我們:你最不願意改變的時候,正是你最需要改變的時候;你最怕改變的地方,正是你需要改變的地方,而且,越是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就越是看不慣別人改變。勇於應變,就是要以變應變,使事物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們自己必須變得更好。當你想擁有某樣東西的時候,先要問自己是否配得上,而不應糾結為什麽擁有的不是我。美好的生活靠奮鬥,成就的人生靠挑戰。你若想獲得美好生活,成就人生,你就得挑戰自己去做大多數失敗者拒絕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本身就充滿著艱難,若沒有勇氣不可能行動,若沒有毅力不可能堅持。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進入一種稻盛和夫所說的“狂”的那種狀態。唯有以這種執著癡狂的狀態才可能挑戰,才可能突破,才可能達成目標,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但從說到做,從想法變成行動,也檢驗著我們是不是葉公好龍。很早以前,歌德就注意到了這種現象,“每個人都想當一個什麽樣的人,卻沒有人願意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想當一個什麽樣的人與真正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中間隔著世界上最遙遠、最艱巨的距離。說和做之間的距離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而且路途艱難。要想遠離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你得做一個言行一致的人,而且做得要比說得更漂亮。

  最後,廣交朋友,善待家人,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生而為人,我們最終是為了生活。廣交朋友,我們的生活便充滿陽光,善待家人,我們的生活才甜蜜幸福。世界上最珍貴的是親情,親情如水,甘洌清澈;最溫暖的是友情,友情如曖陽,貼心真誠;最甜蜜的是愛情,愛情似酒,醇香醉人。人生“三情”不可少,少了友情,會給人生留下遺憾,缺了親情,會讓生活顯得蒼涼,沒有愛情,人生相當於白過。所以,一定要悉心呵護,加倍珍惜,讓這份至真至純的情誼,源遠流長,溫潤歲月,溫曖人生,溫馨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職場人的一大難題,很多人受困於此,顯得手腳慌亂,顧此失彼。其根本原因是對兩者影響人生的意義不清從而造成兩者邊界模糊,混淆了主次難以優選。其實,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而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確的方法是注重工作和生活在時間、太空上邊界的確定,統籌協調,兩者兼顧。工作的時候集中精力完成工作,生活的時候則要盡力放鬆。要明白,人的生活層次和生活品質往往是在工作以外體現出來的,我們應該給生活分配一些時間,陪伴家人、聚會朋友、外出旅遊,消遣娛樂、鍛練健身等。還要給自己一些自由的時間滿足業餘愛好,如獨處、閱讀、思考。放鬆心靈後會利於更好的工作,好的工作成效也會帶來更愉悅的心情,從而使工作和生活達成真正的平衡,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實現良性循環。

  尼采告訴我們:“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那麽我們是否可以說,拒絕和遠離一眼就可望到盡頭的生活,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呢?。

  朋友,為了尊重你的生命,請拒絕和遠離一眼就見到盡頭的生活。前面沸騰的生活正等著你,無論你年輕,還是年老,現在投入,永不為遲。

   2018年10月3日

   寫於南湖之畔水域天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