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起聆聽“最美大學生”奮鬥故事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大學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向夢想、向青春致敬。

廣闊天地,放飛青春理想

上大學的第一天,面對著“勤奮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石,東北師范大學大學生劉強立下志願: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

學思政、講思政。上學期間,劉強就在多所高校巡講《追逐共產主義的光芒》,帶動多名青年學生自學自講思政課;黨的十九大以後,他積極探索“微思政 課外活動”,創建青年“學、講、用”思政微課的交流平台——學“習”社,點燃了青年學生學習新思想、建功新時代的熱情。

無數青春在廣闊天地中絢爛綻放。南開大學大學生阿斯哈爾·努爾太也有自己的志向,那就是成為一名軍人。

阿斯哈爾的父親是一名烈士。2017年,秉承父親遺志,他志願申請入伍。入伍後,阿斯哈爾以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品格經受住了新兵連“魔鬼式”的艱苦訓練,並主動申請加入特戰中隊,完成了從普通大學生到新兵、再到特戰隊員的兩次“蛻變”。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讓青春之花綻放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阿斯哈爾的臉上展現出堅毅與自信的笑容。

勤學篤行,勇攀科學高峰

於紀平,清華大學大學生。2015年,剛進校園的他看到清華學生超算團隊獲得三大國際賽事“大滿貫”的新聞,便燃起了對超級計算的興趣。

2018年,於紀平參與取得三項超算國際賽事的總冠軍。於紀平說:“我們不會放棄一絲一毫提升運算性能的機會,積少成多才能越來越快,才能為國爭光。”

科學之美同樣也閃耀在實驗室裡。四川大學博士生劉燚,一心鑽研岩石動力學與工程,近三年發表學術論文28篇,SCI收錄23篇,獲國家發明專利及軟體著作權14項,任4個專業權威SCI期刊審稿人……“我覺得我的專業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意義,我很喜歡。”劉燚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呂松,也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他開發出的利用人體騎行過程中散發的熱量發出電力、並給予智能警示的自發電安全頭盔,不僅保證了騎行安全,也踐行了節能環保的理念,獲得第四十五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讓尖端科技不再‘高冷’,真正改變人類生活,這是我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初衷。”呂松說。

自強不息,彰顯人生價值

2008年的汶川地震,給劉敏的人生一記重創。在被掩埋了30小時後,她被救出,但卻失去了右腿。

然而,堅強的劉敏沒有屈服,重拾學業的她如願考上四川大學,並以優異成績保送南京大學。不僅如此,她還發起大學生抗災減災災後重建國際論壇;參與組建中華康復工程基金會;在多地進行勵志演講,幫助更多人走出陰霾。

畢業後,劉敏決定去四川省殘聯工作,她說:“所有的失去,都是成長的機會。現在的我內心更加堅定,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殘障朋友,哪怕只是一些微小的改變。”

同樣遭逢命運變故的,還有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黃鶯,兩歲時的一場高燒讓她雙目失明。但“失明”二字,似乎從來都不是黃鶯人生路上的障礙,2015年,她考入武漢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成為全國首位參加普通高考進入211重點大學的盲人學生。

李二陽,西安財經學院碩士生。2015年3月,在河南鄭州黃河二橋南岸,李二陽發現一名兒童落水。憑借良好的水性,他跳入冰冷、湍急的黃河中,拚盡全力,成功救人。但沒想到,隨後下水支援的另一名學生武宗耀卻沒能回來,這讓李二陽非常懊悔。

此後,李二陽毅然加入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在暑假兩個月時間裡,他參與一線現場救援12次,成功搜尋到溺水人員9人。“每一個做志願服務的人都在發光發熱,要相信行動的力量,哪怕再小!”李二陽說。

創新創業,不負青春韶華

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博士生王紹鑫,幾乎每天都在與工廠的廢渣與廢氣打交道。而他的目標就是變廢為寶,把廢渣變成高附加值的多孔陶瓷,以此作為催化劑載體,並在其表面負載納米材料,用以治理大氣汙染,最終實現“以廢治廢”。

目前,王紹鑫申報國內外專利19項,已獲授權9項,同時創立北京質享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電子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生馬天琛,也在創業的道路上拚搏著。其創辦的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首家由在校大學生創立、並於在校期間在全國性股票交易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馬天琛感慨地說,奮鬥是青春的底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不負自己、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8日 07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