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一個精神遊蕩者,邂逅生活中的意外

第 30 期《豔遇圖書館》,許知遠將帶我們前往一座令人迷惑的聖城,也是很多人的夢想之地,耶路撒冷。

2004 年,許知遠因一次工作之行到訪過耶路撒冷。在他的印象中,耶路撒冷的宗教景象很迷人,猶太人留的發式,他們戴的黑色的小帽子,他們的生活形態,他們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以色列的年輕人,儘管以色列和它的首都耶路撒冷是現代政治的紛爭之地,“但是在以色列的酒吧裡永遠擠滿了年輕人,而且國家很年輕,他們好像非常享受生活”。

充滿了創傷、過往歷史和宗教感,又蘊含著讓人期待的未來的耶路撒冷。

在哭牆前禱告的猶太教神職人員“拉比”和民眾

豔遇圖書館 第三十站

“預言總是反方向生長,十有八九成為末路”

我講講讀者們的感受,我也希望從這期之後更多地分享你們去過的地方,對那些城市的感覺,我一個人說得也很煩了。

我喜歡這個叫蔡超的讀者他對裡斯本那期的感覺,他說他到過裡斯本,

為了走一走《惶然錄》裡佩索阿從家到“巴西人咖啡”的這一段路,路上全是鋪著一小格一小格的石塊,像雨水從石縫間流逝過清澈的感覺。書讀了一年還沒有看完,突然想起佩索阿所在的惶然年代,我們也正感受著,《Dark Night Train to Lisbon》,惶恐無措,即使有方向。

裡斯本的街巷

我好羨慕你啊,竟然去走佩索阿家旁的那條小路,我也想去走一走。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同學,張向東,他在裡斯本買了一個房子,那天跟我說,可以征集年輕的創作者,如果他們願意去書寫葡萄牙或者去書寫歐洲,他們可以住在他的裡斯本的小房子裡面,我覺得這個建議特別好,如果有意者可以轉達給他,可以征集一下。

我也很喜歡鄧小白聽眾的留言,這是他的一段小小的旅行。他說:

今年1月逃去峴港過冬,峴港是越南的一個港口。峴港看起來是一個比秦皇島還要小而緩慢的漁村,卻是越南第四大港口城市。在當地找了越南朋友,所以有幸坐了越南特色的摩托車環遊全城,半天足夠。朋友載著我穿梭在充滿中國三線小城市裝璜的景區之間,看得出他言語動作中無比的自豪和希望,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他熱衷於推薦咖啡館和休閑廣場。於是我被帶到當地著名的情人橋上,不過一眼望去實在是一座鐵索橋,跟中國山上為數眾多的景觀一樣,情人橋兩側的鐵鏈上密密麻麻鎖滿了情人們的同心鎖。據說當時都是山盟海誓發一番願,並且決絕地將鑰匙拋向遠方的大海,以示堅貞。然而預言總是反方向生長,朋友戲謔說如此這般的伴侶,十有八九成為末路,這仿佛其中有道魔咒,五彩斑斕背後原來總是亂糟糟,光禿禿的冷靜。

越南峴港

我很喜歡你對峴港的描述。我記得我也去過越南,但是我沒有去這個地方。希望更多的聽眾可以給我發來你們去往這些地方的記錄。

一個人與一座城,有 N 種關係可能。

生活、旅行、向往、回望、想象……你都是怎麽認識或感受你所定居的那座城市的?又或者,你最想與哪一座城市發生或真實或虛構的關聯?

在張愛玲筆下《傾城之戀》的亂世篇章中,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女主人公白流蘇的大半個後半生:

……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麽是因,什麽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麽微妙之點。

而張北海在《俠隱》中對於老北平“色香味俱全”的描寫,完成了我們對老北京的浪漫化想象:

天街上到處都是準備過八月節的氣氛,東單、西單、燈市口、王府井到處都擺著月餅,兔葉、菊花、貢果,還有賣風箏的、賣蛐蛐的。他星期三那天在前門外果子市實在忍不住,一口氣買了一大堆沙果、蜜桃、石榴、葡萄、蘋果,害得他雇了兩部洋車回到家。

讓讀者甚至願意去相信,北京一下雪,就還能變成北平。

瑪格麗特·杜拉斯對初戀情人李雲泰的回憶,則一下子就把人帶到了彌漫著氤氳情欲、暗湧著複雜的東西方權力風雲的西貢:

在那部利穆新汽車時裡,一個風度翩翩的男人正在看我。他不是白人。他的衣著是歐洲式的,穿一身西貢銀行界人士穿的那種淺色柞綢西裝。他在看我,看我。這在我已經是習以為常了。在殖民地,人們總是盯著白人女人看,甚至十二歲的白人小女孩也看。

文學大師的奇妙筆觸,固然擁有令讀者瞬間穿越時空、轉換情緒的魔力;但當你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和面對瑣碎的日常、無法自控的外部事件所左右的情緒、心理狀態,你怎麽去逃離呢?

許知遠說,“永遠在幻想一個地方最美好了”。

從中國的北京、香港、西安、重慶、蘇州、杭州,到亞洲其他城市比如越南的河內、日本東京,再到歐洲如巴黎、倫敦,到美國的紐約、舊金山,甚至小城市奧斯汀……

這些大城或小城,在他的“豔遇”中因為一本書、一個大師、一首音樂、一個佳人而豐富、生動、鮮活。

你的“大城小事”,可否說給我們聽?

你是不是也“總渴望另一種人生,一個水手、銀行家或是搖滾樂手”?那麽就在故事裡,體會另一種生活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