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雪浪石》對當今石界有哪些啟示?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豪放派詞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成就極高,且擅長書法和繪畫,對後世頗有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著作傳世。

蘇東坡畫像

蘇軾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少有的嗜石成癖者,他對石有著特別的情愫,留下了許多詠石詩文,如《仇池石》《雪浪石》《雙石(並引)》《詠怪石》《壺中九華》等詩詞及《怪石供》《後怪石供》等文著。

一、《雪浪石》的寫作背景

蘇軾為人豁達,作品大氣磅礴,為政憂國憂民,一生經歷坎坷。

21歲(1057年)中進士,名揚京城;25歲(1061年)步入官場,先授鳳翔通判,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43歲(1079年)因“烏台詩案”,被關押禦史台監獄4個月,出獄後貶謫黃州、汝州,在黃州長達5年時間,曾於城之“東坡”開荒種田。

49歲(1085年)東山再起,還朝任禮部郎中,再升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晚年因新黨執政,57歲(1093年)以後一直被貶官,先貶至定州,後一路南下,貶至英州、惠州、儋州等地。

宋徽宗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遇大赦北還,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在途中因長期熱疾,病逝於江蘇常州,年65歲。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57歲的蘇軾由於直言勸諫,激怒皇上,被貶於河北定州做知州。

蘇軾在衙署後花園偶得一石,此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呈現出一幅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猶如晚唐五代時期著名畫家蜀人孫位和孫知微的水畫一樣,石間奔流、百泉涓湧、浪花飛濺,遂命名為“雪浪石”。

蘇東坡《雪浪石》,河北定州

此石高76厘米,寬80厘米,底圍196厘米。蘇軾如獲至寶,從曲陽恆山運來漢白玉琢成芙蓉盆,將石置於盆中,移至其所,將其室命名為“雪浪齋”。

盆唇上刻有蘇軾《雪浪石盆銘》:“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雪浪石盆唇詩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蘇軾複貶惠州之後,對此石念念不忘,在寫給好友、同僚滕希靖的《次韻滕大夫三首》中兩次提到了雪浪石。

建中靖國元年,定州知州張舜民,與蘇軾關係甚好,修繕了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是年,蘇軾在“大赦”北還中離世,雪浪石漸漸被湮沒。明萬歷年間,原盆、原石先後在定州發現,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盆石一起移到定州眾春園內。

《雪浪石》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雪浪石,產於河北省定州市、曲陽縣、阜平雪浪谷等地。該石質地堅潤,呈黑色或灰黑色,原石裸露的部分常呈黃褐色;表面大多平整圓潤,紋理線條清晰流暢;白色紋絡如雪花落在石上,似溪水瀑泉、浪湧雪沫。

雪浪石是一種水衝片麻岩,廣泛分布於太行山和燕山河谷,北自淶源、南至平山縣多有出產。按黑岩石地質學,應是“花崗片麻岩”,其礦物成分與花崗岩相似,具有明顯的片麻構造,為變質岩漿岩。

北宋杜綰(雲林石譜》(卷下)記載:“中山府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無聲,混然成質,其紋多白脈籠絡,如披麻旋繞委曲之勢。東坡頃帥中山,置一石於燕處,目之為雪浪石。”中山府,今河北定州;燕處,即居處。

二、《雪浪石》賞析

蘇軾的《雪浪石》寫於宋哲宗紹聖元年,或宋哲宗元祐八年,為七言詩,共二十行,詩雲:

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嶽爭雄尊。

飛狐上黨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黃昏。

削成山東二百郡,氣壓代北三家村。

千峰石卷矗牙帳,崩崖鑿斷開土門。

朅來城下作飛石,一炮驚落天驕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臥枯榆根。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全詩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詩的開頭到“此物僵臥枯榆根”,共12句,通過描繪太行山的雄偉,來襯托產自此山的雪浪石之奇。

前8句是蘇軾遊太行山飛狐口有感而發,而未直寫雪浪石,從雪浪石不平凡的來歷落筆,寫它來自太行山上,接著描摹了太行山的雄偉高大。來自太行山的雪浪石自然也令人豔羨!

接下來“朅來城下作飛石”一句,說這塊“雪浪石”出於太行山,是當年與敵人激戰時的“飛石”。蘇軾的盆銘詩亦有一句“異哉駁石雪浪翻”,“駁石”,即古作炮石。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臥枯榆根”二句,表面上寫“雪浪石”僵臥枯榆樹根旁,不能再抗敵的遭遇,實際上是在抒發詩人報國不得的感慨。“僵臥”一詞極其生動,借石傳情,表達了詩人“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愛國情懷,這是全詩揭示題旨之處。

第二部分從“畫師爭摹雪浪石”到本詩結束,共8句,寫雪浪石現在的處境,抒發詩人的情感。“畫師爭摹雪浪勢”以下四句頗多感慨:原本是驚落天驕魂的飛石,現在變成了被爭摹玩味的觀賞石。離堆(都江堰)四面環水,若無蜀士李冰,也發揮不了水利作用。

“老翁兒戲作飛雨”以下四句,寫自己將雪浪石放在大盆中,激水其上,猶如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以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被貶的處境,深感世態炎涼。

詩的前半部分偏重寫景,群峰爭雄傲蒼穹的氣勢,飛狐山脊拔天起的峭立,江堰環水珠跳盆的秀美,天公造物不見痕的神奇。後半部分偏重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種憂國憂民的情緒浮蕩在心中。河山雖好,卻陰霾籠罩,感慨報國不得,只能思忖故土、想念親人,在“誰與論”的孤寂和無奈中賞石玩樂。

乾隆禦製詩《雪浪石疊蘇軾韻》

《雪浪石》雖為詠物詩,並不描摹物之本身形貌,而是從“雪浪石”的來歷、遭遇和處境著筆,借鑒《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使“喻體事物”比“本體事物”更加生動鮮明,更便於人們遐思。通過鋪墊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一氣貫注、渲染環境。先言他物,引起所詠之詞,寄托詩人報國不得的感慨,大大增強了詩的意蘊。

三、對當今石界的啟示

有人把蘇軾的雪浪石稱為“中華第一名石”,亦因蘇軾的名氣和人品,成為世人所讚頌的名石。鑒賞雪浪石,賞析《雪浪石》詩,對我們今天賞石界有不少啟示:

清張若靄《雪浪石圖》

首先,愛石是賞石藏石永遠的“根基”。蘇軾一生宦途失意但在他的作品中,字裡行間都沒有低迷,雖然官越做越小,但氣度越來越大。

而今,因受國家經濟運行大環境的影響,觀賞石市場一直不景氣,但我們絕不能悲觀失望,要增強“文化自信”。積極應對;要像“口紅效應”那樣,經濟蕭條往往能導致口紅“熱賣”,這正是觀賞石收藏和出售的好時期;要“文火慢燉”,耐心等待,等待經濟趨穩,等待市場復甦,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其次,人品正直是賞石藏石永恆的真理。自古以來,賞石者以文人之風、雅士之氣引以為豪。玩石之人要借古開今,像蘇軾、米芾那樣,煉內功、修品行。要學會謙卑處事,大智若愚就是一種睿智,蘇軾稱歐陽修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要有寬容之心,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做到心胸開闊,襟懷坦白;要懂得“吃虧是福”,樂於吃虧是一種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不可恃才傲物,尤其是功成名就者,更要保持平常心態;做人不能太精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要懂得知足常樂,知足是一種處事態度,常樂是一種幽幽釋然的情懷,是一種“人生底色”;也不能奪人所愛、強人所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三,水盤賞石不限於以小博大的“拳石”,可廣泛用於城市園林建設。蘇軾用漢白玉琢成芙蓉盆裝點雪浪石,這是對隋唐以來“水盤賞石”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我國水盤(盆)賞石藝術源遠流長,是一種水盤置沙、以沙喻水、集石於盤、渾然一體的賞玩形式,但作品多為“小而奇巧者”。閻立本《職貢圖》所描繪的是唐太宗時,南洋諸國前來朝貢所進奉的各式珍奇物品。其中包括怪石的景象。唐章懷太子李賢墓壁畫“仕女圖”中,仕女捧著盆景的畫面,盆中有假山、小樹等,石界認為,這應是唐代皇家“以盆置石”賞玩形式的反映。今天水盤賞石,可借鑒蘇軾的做法,不拘泥於“小而奇”的拳石,可推廣到中心城市高檔園林建設,注重石之“底飾”,巨石配玉盆,雄渾、敦實、壯觀、氣派。

《定縣志》

第四,名石更需要保護和傳承。宋太宗時期,中山太守李昭亮緣水建園、供人休閑,成為後來的眾春園雛形。幾十年後,定州知州韓琦取“與民同樂,偕眾同春”之意,命名為眾春園。清康熙年間,雪浪石盆石被移放於眾春園中,乾隆又置“後雪浪石”(太湖石)相伴為伍。同時,眾春園也被辟為康、雍、乾、嘉四位皇帝的行官。

1952年,定縣政府在眾春園舊址建雪浪亭,以保存雪浪石。史載,乾隆皇帝對雪浪石頗感興趣,詠石詩達三十餘首,曾先後命張若靄、董邦達等人繪《雪浪石圖》,尤對張若靄所繪《雪浪石圖》視如至寶,並題《雪浪石》詩原韻於畫上。

雪浪石保存至今,足見傳承保護的重要性。而今,“賞石藝術”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們應認真保護各地名石、傳承賞石文化藝術。

排版:黃曉岑

更多深度報導,請關注《寶藏》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