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艾灸後,身體會感覺更加疲倦睏乏?

瀕湖山人

您的私人健康顧問

內外兼修,平衡養生,讓艾走進千家萬戶。

在昨天的文章推送中,為大家介紹了疏通膽經的重要性。有粉絲提問:為什麼疏通經絡後,身體感覺更加疲倦睏乏?

中醫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講究的是經絡疏通的重要性,所謂「經絡一通百通」,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做完經絡疏通後,感覺比做之前還要累,經絡還要酸脹呢?

這是為什麼啊?這就代表您的身體有點

經絡疏通後,人會出現勞累疲乏,主要是因為內臟供血量的減少,基於以下三種情況:

1、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會出大量的汗, 心主血脈,在液為汗,出汗過多,其實耗費的是我們的心血。

運動時,大量的氣血會分散到四肢,而內髒的血量就會減少。心主神明,當心臟供血減少時,我們就會感覺到神情疲倦,四肢酸懶;同時,中醫認為,肝藏血,臥則血歸於肝。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累的時候,喜歡躺下,這樣,分散在四肢的氣血,就會迴流到肝臟,以便肝解毒。因此,如果我們是因為運動過度了,就會感覺累和乏。

2、過度思慮

由於過度的思慮,比如,學生玩命看書,工作上過度思考問題,都會導致我們累和乏。 因為,我們的氣血都供應到大腦上去了,內臟又出現了缺血的情況,因而過度思慮,也會導致我們累和乏,這就是中醫的理論,思傷脾,脾主肌肉。 當我們出現渾身上下肌肉酸痛勞累時,這都與思慮過度有關。

3、供血不足

在疏通經絡後,會覺得疲倦,是因為我們的供血不足;酸痛是因為體質太差,經絡淤堵。 其實主要原理和第一種運動是一樣的,只不過將運動改為了「被動式運動」。 當溫熱理療時,作用於患者身體的某個部位時,患者的氣血就會從身體的其他的部位向這裡集中。

同時,由於患者的身體較弱,身體無法快速生成新的氣血補充,這就使得原本供應臟器的氣血量一時減少,人就會感覺到累和乏了。

勞累疲乏與經絡疏通有什麼關聯呢?

給大家打個比方,家裡客廳有台冷氣機製熱供暖。當其它房間的門都關閉時,這台冷氣機工作起來會很輕鬆。 可是,其它房間的門都打開時,這台冷氣機工作起來就會很有累,它再怎麼拚命工作,家裡也熱不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它供熱的面積被突然增大了。

從冷氣機製熱聯繫到我們人體,我們人體通經絡的道理和這個相似。 身體某部分的經絡關閉時,那部分身體就處於低水準維持運作當中,有時你會感覺胳膊酸,腿痛,脖子硬,這都是低水準運作的結果; 而當我們把經絡疏通後,人體需要大量的氣血去供應新打開的區域。

此時,人體一時無法制造出大量的新的氣血去滿足,就會造成我們臟器的供血不足,人就會感覺勞累和疲乏。

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堅持溫熱疏通經絡,就像別人堅持健身,慢慢的經絡不堵了,會覺得身體很通氣,人體排毒功能得到改善,一些濕氣等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好的東西才能進入人體。

2、可以在疏通經絡前,食補一些補氣血的,但這也只能臨時解決氣血不足的問題。

艾灸,疏通經絡的好方式

既然疏通經絡對人體活動如此重要,疏通經絡的方式也有很多,刮痧、拔罐、艾灸等都可以調動氣血疏通經絡,那為什麼要選擇艾灸呢?

刮痧和拔罐雖然能夠疏通經絡,但並非所有人都適用,醫學百科有記錄說:少兒患者,身體瘦弱者,老年體弱多病者,不可用刮痧;體弱、緊張、年老、兒童與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不宜用正常的拔罐之法。故體虛的人不宜刮痧或拔罐,因為這類人群原本就氣血不足,刮痧或拔罐往往會出血、出痧,從而加劇氣血不足。

跟刮痧、拔罐最大的區別在於,艾灸本身就具有培補人體陽氣,活血通經的作用!僅這一點就決定了艾灸的不可替代性,所以艾灸可以說是疏通經絡的理想選擇。

艾灸穴位,打通經絡氣血通暢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溫散寒邪、活血止痛、補中益氣、溫陽補虛、排毒邪熱、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功能。

取穴:中脘、神闕、關元、命門、足三裡、大椎、局部阿是穴(即哪痛灸哪)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個整體的調整,提高正氣,祛寒濕,補氣血。

中脘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是健胃大穴,因此對於脾胃疾病的治療效果是很好的;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神闕

古人曰:「常灸神闕穴,萬病會自滅」。神闕穴就是肚臍眼兒,在腹中部,臍中央。闕,是君主所居住的宮城的門,「神闕」就是元神的門戶。古人一直非常推崇神闕穴,利用它進行疾病的治療。

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過去也叫玄關,就像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有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的意思,歷來為修鍊家所重視。

命門

命門: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人之根本也。門,出入的門戶也。本穴外輸的陰性水液有維繫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

足三裡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湧泉是個強身健體的大穴,此穴多氣多血,主人後天之氣。

大椎

大椎,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又名閻王奪命鎖,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椎的不通,會堵塞七條經絡!

上述穴位有效結合,可以驅寒邪,補正氣,通經絡。在艾灸的過程中,會有一些返病的現象和一些艾灸的反應,比如口乾舌燥、嗜睡、乏力、排尿多、拉稀、發燒等現象,輕則不用處理,喝點熱水,如果上火嚴重,可以艾灸太溪穴、湧泉穴去火。

調理寒冷疾病出現的最大返病現象就是有的人會越灸越冷,這應該是寒邪通過艾灸的熱力反映在體表的一種表現。尤其是感覺自己寒邪重的人,這樣的表現會比較突出,甚至持續很長時間。 這個時候不用擔心,繼續灸就會慢慢緩解。

經常艾灸這些穴位,經絡通了、氣血足了,不僅身體越來越健康,而且反過來更有助於艾灸發揮作用。讓經絡暢通起來,身體暖起來,各種病邪也會消除開來。

瀕湖山人微商城鏈接

或直接進入公眾號首頁微商城購買

偷偷告訴大家,微商城會不定時推送優惠券哦,快來搶購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