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分析:國乒3位名將同一天退出國家隊,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台灣時間10月13日,中國乒壇傳來一個令球迷朋友們感到悲傷的消息:3位男乒名將方博、周雨、閆安在同一天宣布從國家隊退役,從此告別了自己效力了十餘年的大家庭,留下了無數的傳奇與經典。

對於老將們的決定,球迷朋友們大多感到惋惜不已,但同時也不禁提出了一系列的疑問:

這三人年齡非常接近(方博、周雨出生於1992年,閆安出生於1993年),卻在同一天做出同樣的選擇,是巧合嗎?

大家明明還不到30歲,為何就要匆匆選擇從國家隊退役?

馬龍、許昕年齡更大,卻依舊在奧運會上馳騁,為何方博、周雨、閆安沒有這麽做?

其實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涉及了一個國乒歷代運動員都無法回避的話題,那就是——中生代危機。

眾所周知,大部分體育項目在某一個時間段內都會湧現出少數幾個實力特別強的運動員,他們通常也被稱為一個時代的領軍人物,而這些人的出現又往往會擠壓與自己年齡相近的隊友與對手的發展空間——比如一個林丹就製霸了羽壇多年,而乒乓球界也同樣是如此。

不過由於中國乒乓球隊內部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很難出現像瓦爾德內爾那樣的“常青樹”人物,這就使得大部分領軍人物的統治周期並不能無限延長,而是大多被限定在一個非常明顯的時間範圍內,那就是4~8年。

這是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乒乓球界分量最重的比賽就是奧運會,所以能在奧運會的單打比賽中奪冠的選手自然就是隊內同時期的最強王者,而一個奧運周期就是4年,那麽4~8年就是前後3屆奧運會的時間跨度。

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可知,國乒迄今為止還從來沒有人能參加超過3屆奧運會(目前僅孔令輝、王楠、王皓、馬龍做到了,但參加3屆單打的只有王楠和王皓,退出國家隊的陳靜不算),這也意味著狀態最持久的人也只能在核心主力層呆8年左右時間,一般是4年多一點。

於是乎,所有和奧運核心主力們年齡差距在6歲左右(取一個中間值,4加8除以2)的運動員,都會面臨被牢牢壓製的危險:比上,他們難以超越老將;比下,又要被小將超越——而方博、周雨、閆安就是這樣的“中生代”選手。

在國乒男隊上一代奧運主力中,馬龍、張繼科、許昕出生於1988年或1990年,比方博、周雨、閆安大了2~5歲;而在新一代奧運主力中,樊振東又隻比方博、周雨、閆安小了4~5歲,同樣不過是一個奧運周期左右的差距。

所以當方博、周雨、閆安剛崛起的時候,就趕上了馬龍、張繼科、許昕達到自己的巔峰狀態,打不過是很正常的;而等樊振東開始羽翼豐滿的時候,方博、周雨、閆安又超過了自己最黃金的打球年齡,結果便要被新秀給衝擊下去了。

正是因為如此,但凡年齡夾在兩代核心主力之間的運動員,大多難打出頭來,這就是所謂的“中生代危機”。

那麽這些運動員真的就沒法破局了嗎?

其實除個別表現極其突出、被重點培養的運動員外,每隔2年時間,國乒都會給其他表現優異的中生代選手們一次翻盤的機會,那就是讓他們參加世乒賽的單打比賽:如果誰能奪得冠軍,誰就能百分百成為隊內的核心主力,基本能確定成為奧運會的主力陣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繼科,他原本在隊內的位置是排在王皓、馬龍甚至是馬琳之後的,但2011年世乒賽單打一奪冠,立刻便擠下了後2人,入選了倫敦奧運會的單打、團體名單,隨後實現了大滿貫的夢想。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何其困難!因為近年來國際乒聯已經多次削減了各協會參加世乒賽的人員數量,中生代運動員們想獲得單打的機會尚且不容易,就算參加了,距離奪冠也非常遙遠——2015年的方博曾連贏許昕、張繼科晉級決賽,最後還是輸給了馬龍,盡力了!

一方面,已經成名的老將成績越好,獲得的大賽機會也越多,不斷擠壓年輕人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更年輕的小將也要被教練組納入長期的培養計劃中,為下一個奧運周期做準備,這就讓中生代的運動員們進退失據,窒息不已。

事實上方博、周雨、閆安的職業生涯早在東京奧運周期開始後就已經被定型,從2017年開始,樊振東、林高遠、於子洋、王楚欽、梁靖崑等1995年後出生的運動員們開始全面崛起,而方博、周雨、閆安則再也沒有獲得過世界大賽的單打機會。

而當時的他們也才24、25歲出頭而已:國乒隊內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其實別說是方博、周雨、閆安,就算是一些曾經的核心運動員,也都遭遇過不同程度的中生代危機:

比如“嫁人就嫁劉國正”的主角劉國正,曾經入選過奧運名單,但卻夾在劉國梁、孔令輝與王勵勤、馬琳之間,直到退役也難以在單打項目上取得職業生涯突破(當然,這其中有傷病的影響,但他2次世乒賽狀態很好的時候都輸給了馬琳)。

而哪怕是王皓這樣的國乒“一哥”人物,也是前期被王勵勤、馬琳壓製,後期又慘敗輸張繼科,而他的年齡正好比王勵勤小5歲、比張繼科大5歲,結果單打大賽成績也是夾在這兩代人中間,同時也無緣實現大滿貫的夢想。

和劉國正、王皓比起來,方博、周雨、閆安的處境更加困難,因為老將當中光是一個馬龍就打得其他晚輩抬不起頭來,更何況隊內還有另一位“常青樹”許昕至今還在主力層屹立不倒,也和馬龍一樣超過31歲仍然出征奧運賽場。

而再看小將的話,方博、周雨、閆安更是“倒霉”透頂——1997年出生的樊振東在2013年就能打進全運會的男單決賽,而當時他才17歲!

像馬龍、許昕那樣常青的老將在國乒本就罕見,而像樊振東這樣早熟的小將同樣是鳳毛麟角,結果他們都出現在了方博、周雨、閆安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時期,你說這還怎麽玩?

時也?命也?

馬龍、許昕當然還有繼續征戰下去的資本,樊振東仍然是前途無量,但方博、周雨、閆安的青春小鳥卻早已一去不複返了。

他們當然可以向劉國梁和國乒提出申請,要求繼續留在隊裡,可是意義何在呢?對內,大家不能躋身主力行列,即便是當陪練也有些年紀大了,而且還會壓縮晚輩們的成長空間;對外,他們上不了世界大賽的戰場,連普通的公開賽也不斷輸球,令人詬病不已。

每一位競技體育的運動員,都是渴望勝利、而不是失敗的;輸的比賽多了,任誰都會想選擇放棄,今天的方博、周雨、閆安是如此,當年的王皓、孔令輝等人也不例外——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天空雖然未留下痕跡,但鳥兒卻已經飛過。儘管未能在奧運會等大賽上留下自己光輝的記錄,但我們仍然是要向方博、周雨、閆安送上最誠摯的祝福:感謝你們多年來為國球榮譽所做出的努力,期待大家今後的生活能同樣精彩與幸福,加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