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踢館:中國軍工的作品中,有什麽是讓美帝眼饞的?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堂主昨天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發了這個:

73年前的今天:日本長崎氣溫達到歷史最高—— 4000℃。

 

恩,你們別再瞎猜了,就是因為它。

堂主注意到最近全世界範圍內又在圍繞“原子彈到底是無差別殺戮還是避免了更多無辜死亡”這個問題展開爭論。

很奇怪,白左癌又犯病了吧,這有什麽好爭論的?廣島原子彈投彈時的領航員查爾斯·斯韋尼把話講得很清楚了,堂主對此也深以為然:

——原子彈下無冤魂

 

問:塘主,假設中國和美國是軍事同盟國,兩國關係是很友好,我們現役或者在研裝備中,有沒有美帝想買的裝備或者技術啊?

 

圖:中美在冷戰中後期還是盟友的時候,賣過美國一個中隊的殲-7,在假想敵部隊模仿米格-21。現在美國已經買到了蘇-27,所以對我們的殲-11也不會感興趣,這飛機沒啥他們不知道的。

還真基本沒有啥美國人想要的,因為我們研製的東西美國人往往都搞過一輪,只是技術上可能當時達不到,或者說不符合美國自己的需求。

 

圖:美軍對殲-20很感興趣,就是因為F-22的航程和彈倉太小,不適合東亞遠程作戰要求,但這主要是當時設計取捨造成的。

 

圖:東風26這類反艦彈道飛彈美國也需要,隻不過它需求不強,而且自己有更好的彈體,只需要買彈頭就夠。

要說真想要的就是05式兩棲戰車了,這事情實際上是美國人先開始搞的,AAAV/EFV兩棲遠征戰車的指標比05還高不少,尤其是水上速度指標達到了46公里/小時,跟很多車輛的陸上速度差不多,都快接近氣墊船了。只是因為指標太高扯著蛋,最後下馬了,搞的還只能用老掉牙的AAV7繼續混著。

 

圖:AAAV兩棲遠征戰車,下海後可以把履帶收緊,靠噴水推進在海面滑行。

雖然05還是遠不如EFV,但是好歹比AAV7強多了,拿來代替的話更能適應美國人的超地平線登陸戰略。

 

圖:05的水上航速只有28公里/小時,比AAAV低的不是一點半點,但也因此能維持穩定性,所以才能順利服役。

 

圖:在研的方面,美國對055A也是有需求的,畢竟伯克的架構已經太老了,而自己在DDG1000基礎上搞新的太貴,所以需要現成的、省錢的055A。但美國這個也不是搞不出來,只是不想花錢而已。但是,美國海軍研製出來肯定是想交給中國建造的,這比自己造省錢多了,美國的船廠就是天坑。

 

圖:美國正在招標護衛艦,用來乾以前佩裡的活,就是低成本巡邏和前沿存在。我國054B護衛艦也能符合這個標準,而且價格也能具備優勢。

 

圖:美國造船工業現在有多萎?昨天剛出了這個新聞:給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製造發射管結構的公司被查出,一批12套發射管全部都有裂縫。

 

問:唐主,在伯克之後的盾艦,多數都是相控陣雷達在艦橋的上面,比如七省、45、地平線、22350等,甚至連伯克的子孫F-100都把盾給舉到了頭上,為啥只有咱們的兩型盾艦是雷達在艦橋的下面?

 

七省的四個也就是小型的X波段陣,要這麽對比的話,055的X波段相控陣尺寸更大,也還是頂在上面了。

 

圖:軍艦有穩性要求,重心不能太高,於是重的東西不能放高處。七省級護衛艦頂部的APAR雷達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只有20噸,是非常小巧的,所以才能放那麽高。

地平線的雷達其實相當於我們115、116艦上旋轉的墓碑火控雷達,都是C波段相控陣火控雷達,只是墓碑作為毛貨比較夯,而地平線的EMPER雷達比較小巧。

 

圖:地平線護衛艦頂部的球型天線罩裡顯然只能放個小雷達,因為小所以輕,所以才能放得很高。

 

圖:051C的墓碑雷達秉承俄系笨重風格,再加上051的艦體本身也很小,沒辦法放在高處。

45是一對旋轉天線,靠兩個陣面要照顧360度,只有放在高處了。22350屬於比較奇特的奇行種,適航性問題能不能解決都天曉得,甚至到底裝了板磚沒有都天曉得。

 

圖:45型的,注意淺色的罩子部分,下面是一正一反兩個背向設定的雷達天線板。

圖:22350的大天線罩子看著是很嚇唬人的,又高又大。

 

圖:實際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大罩子裡面好幾個天線,每一個都不大,於是總重量才控制得住。

實際上適合作為對比的也就是F100而已。但是你看宙斯盾艦大部分也還是放在艦橋下面的,也就知道這是設計取捨問題了,主要還是船的重心選擇。

圖:西班牙F100。伯克的SPY-1D雷達天線寬是3.7米,F100的SPY-1F只有2.4米,面積只有前者的42%,於是重量差別也很大。

不擔心重心太高的話就可以把雷達放高一點,至於艦橋那本身有航海需求,高度是起碼的,所以很難省掉高度。DDG1000那是靠光電頭輔助駕駛,於是艦橋才能放的很低。而且DDG1000船體非常寬,噸位也大,主要在近海活動,所以對上層建築重量的忍耐度較高。

 

圖:夠區域防空和反導用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想放了艦橋頂上,得有LPD-17這麽大的船支撐,也就是2.5萬噸的滿載排水量,這比055都要大一倍。驅逐艦受經費限制不能做這麽大,於是大雷達只好放下面。總之,他們能放上面是因為他們弱,我們不行是因為我們太大了。

 

問:踢館,從來沒有人詳細的講講M1A2的改型,堂主你能通過M1A2的改型講講美國坦克的發展嗎?

 

M1A2到現在來說沒有大改進版本服役,只有SEP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更新。不過就像你用電腦,時不時打個補丁一樣,M1A2也是在不停的小規模更新中。

 

圖:這是1986年時部署在西德的M1,還是用105毫米炮。

圖:從M1A1更換主炮之後,這個系列的外觀就基本固定,後續變動不大。M1A2大多使用M1A1原有車體更新而來。

老的M1A2還是用的線陣+機械掃描模式的熱像儀,也就是成像元件就是排成一排的幾十個陣元,要通過機械掃描裝置不停的上下來回掃描,才能把一條線變成一幅圖的影像。

而新的SEP換用了焦平面成像的熱像儀,靈敏度、探測距離和可靠性都極大提高,以前的CRT小型球面顯示器也換成了高性能的液晶顯示器,不光有原來看火控系統的顯示器,還增加了可以顯示戰術態勢的顯示器,當然這也跟車輛的數字式通信和指揮系統更新相關。

新的數字式系統也自然就配備更高性能的電腦和局域網系統,同時雷射測距儀也換成了人眼安全版本。至於輔助動力和新的裝甲模塊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圖:M1A2 TUSK的改進項目。M1A2配備了車長獨立熱像儀與車間資訊系統。M1A2 SEP加裝大量電腦設備,數字化戰場系統達到FBCB2系統等級,增加了冷氣機!SEP V2加裝了CROWS II無人機槍塔,更換車體外掛裝甲,加裝二代熱成像系統、真彩平面顯示儀、數字化地形圖、熱控制系統和最新的數字化指揮、控制、通訊裝備。

 

圖:裝上附加裝甲的M1A2 TUSK。它強化了城市戰能力,加裝附加裝甲及和柵欄,增加M153 CROWS II遙控武器站,裝填手的7.62毫米機槍加上帶夜視瞄準儀的防盾。

 

圖:研製中的M1A3計劃換裝XM291電熱化學炮和XM91自動裝彈機,乘員減少為3人。增加雷神公司開發的Quick Kill主動防護系統。換裝LV100-5燃氣渦輪發動機。同軸機槍改為M2機槍。換裝液壓懸掛系統,使用新型負重輪和橡膠履帶。翻新SEP系統。更換新型裝甲模塊,減重到55噸。

從M1的改進歷程看,美國陸軍就是不斷給他應用最新科技,以在有限經費內獲得最大戰術優勢。M1到M1A1是更新火炮和裝甲,更新到M1A2是增強資訊獲取和處理能力,更新到M1A3是再次提升火力和防護,同時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應該說這是一個很中正平和的路子,靠科技優勢一路碾壓,不突出強點也絕不留下弱點,是領先強國常用的路子。

 

問:求問堂主,是不是東北軍工不管搞什麽都搞不過南邊?

 

圖:首先說答案,不是。我國船用燃氣輪機總體部門是哈爾濱的703所,他做的東西就相當好,解決了我國驅逐艦動力問題。當然了,大部分東北軍工還是比不過南方,因為堂主一個哈爾濱的朋友將大連都稱為南邊,那北邊也就沒啥地方了。

 

圖:這話也沒錯,畢竟大連在沈陽南邊400多公里,在哈爾濱南邊近千公里呢。

北方軍工的衰落,也是區域經濟的一個大問題。如果整個社會經濟都處於嚴重衰退之中,軍工企業就很難獨善其身。

 

圖:2012年,美國洛杉磯級邁阿密號維修時次被燒,就是因為工人想早點下班陪女朋友。而工人這麽奇葩的原因,則是美國民船工業基本完蛋,只剩下軍船工業勉強維持,於是只能獨立承擔人員培訓成本,這導致淘汰率極低。

因為社會經濟衰退,所以一般市場性的工作就很難找,而且待遇差不穩定,大家就更希望能進入體制內工作;而進入機構事業部門門檻高的情況下,進入各種國企就成為最優選擇。

而大部分市場競爭的東北國企混的都很差,至少旱澇保收的軍工企業就變成了首選。這樣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拚命擠進去,甚至一個月薪2000塊錢的工作能讓人願意花幾十萬走門路,這樣一來乾活的往哪擱?

 

圖:當年,這可是沈飛宣傳的典型,是作為先進事跡報導的……

這樣人人都是關係戶的情況下,真正的優秀人才往哪擱?自然很難搞出合格產品,更不要說好產品了。

 

問:一般認為北洋軍最強部隊是3師,但吳玉帥實際軍事能力有限,靠的是3師士兵質樸敢吃苦能走路。問題是從戚繼光到曾國藩不是都這麽選兵練兵的嗎,記得袁大頭小站練兵時也是這麽做的,為什麽只有3師練出來?

 

實際上古人總結得很好,公生明、廉生威。

清末民初的軍隊是“兵由餉聚”,都是雇傭兵,士兵是為了當兵吃餉才來當兵的,什麽主義、戰術之類都是虛的,能不能保證每個人吃到自己額度內的軍餉是戰鬥力核心問題。

 

圖:這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大家都是要生活的,公司不發工資不行,軍隊不發軍餉也不行啊。哪怕一時不要錢,那也是要未來的股份期權。

當時的軍隊基本就是幾年戰鬥力,湘軍甚至強調一個營頭組成三年就得解散,就是因為新部隊還沒時間去學會怎麽腐敗、吃空餉、喝兵血。北洋初期的時候袁大頭是親自給每個人發軍餉,戰鬥力也是最強的時候。

 

圖:印度軍隊為啥戰鬥力弱?他們的後勤敢採購牲畜飼料給軍人吃,省下的錢都自己拿了。由小見大,後勤貪得人事為啥貪不得、作戰為啥貪不得?大家都貪,那還有誰會去認真乾事呢?

後面大家都做了督軍,一個師長甚至旅長管一個省的大小事務,每天睡姨太太都來不及,哪兒有時間管事?於是下面的團長營長一樣也發了大財,都腐化脫離一線,甚至往往用自己的家奴代替自己管理部隊,那貪汙腐化更不用說了。士兵沒軍餉、沒管理,自然沒戰鬥力。

 

圖:大家想想現在的家族企業就知道,企業好的時候,老闆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做管理崗,很大概率會迅速讓人待不下去。原因無他,這些人都是能力不足以勝任的,偏偏還自以為是覺得這是自己家的,絕不聽別人意見,那首先難受的肯定是員工。

吳佩孚哪怕做到北洋首腦,都沒脫離部隊,沒去做督軍。而且他在第三師內搞廉政建設,部隊戰鬥力就有保障,同時期馮玉祥的部隊也是如此,這就是廉潔的戰鬥力。

同時第三師作為北洋直系軍閥的核心,是長期享受雙餉待遇的,士兵實際收入可能是普通部隊的四、五倍,自然養得好了。

 

圖:吳佩孚,山東蓬萊人。他作為直系總司令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擊敗張作霖,1927年被北伐軍擊敗後逃亡四川。他打破了軍閥時代軍頭做官的慣例,一直不到政府任文官或首領。也正是因為將精力集中於軍隊,才能帶出強軍來。

 

問:堂主你好。堂主曾說過,未來步兵發展的方向是鋼鐵俠,那未來坦克、武直之類的戰爭機器發展方向是啥?//請問堂主,現如今美歐都很少再造新坦克了,可是尤其是美國的坦克技術卻還不時的出現一下,請問美國現代坦克技術都有著向著哪些方向發展的趨勢呢?除了更快的速度、更強的火力與防禦、更加精準的精度、更好的全天候操作能力、更人性化的操作與資訊化作戰能力能力外,還有哪些黑科技呢?謝謝!

 

你把坦克的所有方面性能都說了一遍,那其他地方還能有啥黑科技……

任何黑科技不都是為了實現更快的速度、更強的火力與防禦、更加精準的精度、更好的全天候操作能力、更人性化的操作與資訊化作戰能力能力嗎?這都不光是坦克,飛機、軍艦之類還不都是一樣。

 

圖:美國無人裝甲偵察車。你隻漏了人工智能,這也是未來重要甚至是核心發展方向之一。無人車當前主要考慮前沿補給,未來從偵察開始到獨立作戰,是非常現實的。

坦克的發展問題是在於坦克本身的定位,而不是說單純這些指標。也就是能不能用不同於現在坦克的概念來實現什麽功能,這才是關鍵。

拉姆斯菲爾德時代搞的FCS戰車家族就代表了美國人的嘗試,很多東西現在看還是比較夢幻的,電傳動底盤、橡膠履帶、網火飛彈等等都是。但是當時還是解決不了坦克自身防護問題,所以胎死腹中。

 

圖:FCS車族,它的核心是用資訊和機動優勢替代裝甲防護,從而將單車重量控制在18噸以下,滿足C-130的快速部署要求。但問題也是這兩個優勢無法代替防護,於是就死翹翹了。現在它的思路到被我國輕型裝甲車部隊吸取,比如無人機載車。

 

圖:到現在為止,美國1980年代的坦克構想都還沒有實現,其中很多技術仍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看,2030年前後服役的下一代坦克將是全電坦克,即電磁懸掛、電傳動、電裝甲、電磁炮,這是比較確定的技術途徑。

未來坦克最核心的還是在於能不能用新體制防護來代替現在的裝甲外殼,比如說主動防禦系統什麽時候能對付穿甲彈,這樣省掉厚重裝甲就能搞出來又輕又強的戰車。

 

圖:當前電磁裝甲最可能滿足這個要求,它的原理是內外兩層裝甲板都通電,當金屬的穿甲彈或射流穿透外層裝甲,連接內外裝甲時,就會有強電流通過,導致彈杆或射流因震蕩而斷裂,從而大幅降低其穿甲能力。

 

圖:起碼在2011年招標時,美國陸軍下一代步戰車還是重裝甲型的,而且重量達到63噸,比現在的坦克還重,這意味著防護問題尚且無解。

 

迷你踢館

 

問:堂主威武求選中。蘇聯時期的設計局到底是一個什麽體制啊,比如雅克夫列夫設計局、拉沃切金設計局之類的不是屬於國有嗎,後來為什麽會被吞並?

 

蘇聯時期一般隻解散,不合並。蘇聯解體後,大家都自負盈虧自己找飯吃,所以都變成了企業,企業自然就存在兼並重組了。俄國為了維持航空工業整體實力,也支持各部門合並,這點美國也一樣,冷戰後合並到就剩5大巨頭。

 

問:帥氣的堂主萬安。今天我上了井岡山艦和長春艦參觀,發現艦上有乙炔氣瓶,這是幹嘛用的?

 

乙炔氣瓶主要就是用來產生氧炔焰,可以焊接或者切割金屬,也就是滿足船上自身維修的需求。比如在海上哪個鋼板破了,不能等到回廠再堵住,就得焊一塊臨時打個補丁。

 

圖:裝船的伯克級菲茲傑拉德號驅逐艦,底下的破洞就焊了鋼板和三角鐵來封閉加固,防止持續進水沉沒,然後再拖回港口維修。

 

問:為什麽不讓德國拖著蘇聯幾年,最後兩家都不行了,然後英美坐收漁利呢?

 

因為蘇聯人又不傻。跟美國英國談的時候,第二戰場開辟問題都是核心議題。英美不上岸,就得小心蘇德媾和了。

 

問:當年元首要是不管西班牙的假中立,出兵西班牙並借此控制直布羅陀海峽,能否掐斷英國本土的補給,能否改變北非戰場的不利局面,甚至改變二戰的最終結局?

 

那可能死得更快。因為西班牙、葡萄牙在大西洋上的島嶼無法布置反潛機,所以附近成為了德國潛艇遊獵的獵場,是大西洋戰役貨船損失最大的區域之一。要是打進西班牙,英美順手就佔領這些島嶼,堵住黑洞了。

 

問:堂主好。能否談一下瑞典的國力、科技和軍力?感覺這個國家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內在品質很高,當年也和彼得大帝鬥得難分難解?

 

那時候的羅刹不是現在這個地跨歐亞的羅刹啊,控制區也就從基輔到莫斯科一帶人口多點,其他大部分還都是荒地。而且瑞典當時還控制了波美拉尼亞的大片領土,是真正的大國。

 

圖:當年瑞典和俄羅斯的態勢對比是這樣的。

 

圖:瑞典維斯比級飛彈艇。瑞典也是傳統工業強國,因此能研製出JA-35龍、JA-37雷電和JAS-39鷹獅戰鬥機。但它畢竟是個小國,所以艦船方面只能搞出飛彈艇和哥特蘭級潛艇,坦克也隻發展到S級。可以說軍工領域是一個有少數強項,但整體較弱的國家。瑞典的科技實力也是如此,汽車、航空、核工業、微電子等有少數亮點,但多數領域是不行的,必須依附在美歐框架內才能發展。

 

問:塘主,雖然這問題我已經問過一次,你沒回復,但這真的困擾了我很久。巴西這個國家有廣袤的國土,足夠的糧食產量(查了一下他好像是一大糧食出口國),不錯的資源用量,刨除人的因素應該是妥妥的龍興之地啊,為何你說他情況很絕望啊?

 

因為巴西本身社會上下層割裂太嚴重,沒有經歷過革命,還沒有真正成為近代化民族國家,又對歐美國家的經濟依附性太強,很容易被操控。

 

圖:巴西是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這是他的貧民窟,看著還挺漂亮的吧。

 

圖:近看是這個樣子的。可以看看巴西電影《特種部隊》,裡面對貧民窟有不少描述。現在巴西旅遊一景,就是參觀黑幫控制的貧民窟,由黑幫保障遊客人身安全。巴西歷史上是種植園經濟,土地控制在少數大地主手中,靠販賣糧食賺錢,所以發展工業也沒積極性,各種建設土地成本太高。凡是貧富差距大的國家,發展速度都快不起來。反過來說,看這條件不錯但就是發展不起來的國家,貧富差距一定很大。

 

問:堂主,看了蘇沃洛夫突擊的第一天比賽,怎麽有那麽多次故障、換車?86沒那麽差呀,讓軍工兔怎麽做人。堂主幫了解點情況唄?

 

這個比賽對機械性能的考驗比對一般驗收還嚴酷,你沒見第3天比賽毛子的BMP-2還跑掉輪子了。而且86實際上是測繪仿製的,還是80年代搞的,問題不多才奇怪了。

 

問:堂主,請問以色列的大衛投石索為什麽腦袋是歪的,這樣不對稱的設計有啥講究。

 

是為了獲得比較大的偏心視野,又不想用太複雜的陀螺穩定框架,所以只能歪著來布置。

 

圖:大衛投石索攔截彈。反導攔截時,攔截彈指向的是預定碰撞點,也就是來襲飛彈的前方一個虛擬點。但是這時候攔截彈還需要發現並持續跟蹤來襲飛彈,於是視野需要對準飛彈,這和飛行方向是矛盾的。要解決問題,要麽開個足夠大的視窗,要麽視窗歪著。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