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後,孩子成績將出現兩極分化:自律才是最大的加分項

作者 | 泡芙

前兩天,一對東北父子的互動笑哭了無數人。

為了改掉孩子作息不規律的壞習慣,上網課,爸爸想出了一個「損招」——買了一個智能音箱,然後錄製下各種讓人心煩氣躁的噪音。

先是老爸頗具東北味的「起床了兒子,要上課了~」,然後是乒乒乓乓剁菜板的聲音、此起彼伏放屁的聲音、還有刺耳的上課鈴聲……

不情不願的孩子不堪折磨,只好乖乖就范。

但這種「討厭」的方式讓他懷恨在心,居然偷偷剪掉了音箱的電源線!

爸爸一邊生氣,一邊又後怕孩子沒遇到危險:「觸電了怎整啊!你這是冒著生命危險不想上課啊!」

為了催孩子起床、催孩子上課,這屆家長真的無所不用其極了!

爸爸說,孩子平時挺鬧的,不配合上課,可家長也沒辦法,只能用這種「下下策」。

這次特殊時期,不論是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對孩子的自製力更是嚴格的考驗。

近兩個月的假期,有些孩子已經成了「網課學困生」,作息打亂,無心學習,早上起不來,晚上不想睡,耽於玩樂,學習作業早就被丟到了一邊。

同樣的天分、條件、時間,拚的就是孩子的努力。

不自律的孩子,卻只會在日日的重複中消磨意志。

可以想象,疫情過後,必然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而自律的孩子必然是最大贏家。

自律的孩子,有多可怕?

前些天,衡水一中的孩子們又刷屏了。

受疫情影響,全國學生都只能在家學習。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他們也依然保持著高強度的學習。

每天的作息和在學校一樣:

5:40起床早讀,網課一天6節,每節40分鐘,還有自習課,一天做8套題。

天未亮時,他們已經開始晨讀;萬家燈火都熄滅,他們還在桌前筆耕不輟。

「因為別人也在做,不做肯定落下了。」

疫情假期對他們而言,不是阻礙,不是放鬆,只不過是轉移了陣地的繼續埋頭苦讀。

因為他們面臨的是高考,是一分就要擠下成千上萬人的獨木橋,除了一如既往的心態和習慣,更需要持久的堅持,超人的毅力。

而足夠自律的孩子,不止能戰勝高考,他們無懼面臨任何難關和荊棘。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大學四年裡,幾乎是以每天一本的速度在讀書。

3個月讀了60本書,做了3萬字的筆記。大三那年患肺結核,他在病痛之中讀完了300本喜歡的書。

如今功成名就的他依然嚴格自律,他每年都要閱讀至少100本書,聽30門課。

工作忙,他就見縫插針,汽車、火車和飛機上,會議的轉場間隙,他都會用來讀書,跑步途中、出差路上,他都在充實自己。

不斷地堅持、將自律刻進骨子裡,才是他走向成功的登天梯。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克服懶惰,管住自己,足夠努力,才是每一份優秀的答案。

你做出的每一點努力和付出,都不會被時間辜負。

培養自製力,孩子受益一生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陶瓷,小時候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期好比粘土,給予何種教育就會成為什麽樣的雛形。」

這個特殊時期,自律在孩子的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父母無時無刻的監督只是治標不治本,要想讓孩子自主學習,還是要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放下焦慮,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演員孫茜曾在一檔節目中說,小時候每次她正準備寫作業,媽媽就在外面催:「你寫作業了沒有?快去寫!別耽誤了!」

本來想寫的她,被媽媽這樣催了以後反而不想寫了。每次等到媽媽催,她才會拖拖拉拉地開始學習。

尹建莉老師曾說:「一個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

要讓孩子學會自律,先要給他機會自我管理。不包辦、不控制、不催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我們從旁輔助,適當提醒就好。

-細化任務,管理時間-

剛放假的時候,孩子各科作業堆在一起,看都不想看。

我就買了個日歷本,先把所有的寒假作業分配在不同周,然後每周末做下一周每天的具體規劃,把任務分成一個個小塊,規定好時間完成。

不同任務之間留一定時間給孩子休息或調整,防止有時因為別的事稍稍耽擱,也有足夠的時間靈活應變。

到現在,不需要我的輔助,他也會自己做好第二天的計劃,並且按時完成。

協助孩子做好任務的細分和時間規劃,落實在每一天,形成習慣,孩子就會慢慢養成時間管理的意識。

-幫助孩子設立目標-

2000年出生的19歲女孩徐升,是安徽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她已經被保研到北京大學,還同時收到了5所名校的offer。

北大是她的夢想,為了進入北大,她努力學習,幾乎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大學三年,總成績一直保持在專業課第一。

有目標的孩子,才有奮鬥的動力。

引導孩子建立目標,讓孩子自己想想:

他想去哪個城市;

想考哪所大學;

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然後收集相關資料,用來激勵孩子朝著目標努力。

當孩子有了想要達到的目標,自然就會督促著自己朝目標邁進。

父母是什麽樣,孩子就是什麽樣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問題,歸根究底都是父母的問題。

許多家庭為了孩子上網課鬧得雞飛狗跳時,也有大部分父母一邊催著孩子學習,一邊自己看電視玩手機。

國民才女武亦姝的媽媽曾說:「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自律的孩子,往往出自於自律的家庭。

海清曾在微博裡分享她和兒子蛋妞的對話,媽媽誘惑他去打棒球,蛋妞都要堅持先把作業寫完,甚至還教育媽媽,要對作業有耐心;

放暑假也要以作業為先,順帶著寫一篇科幻小說。

「別人家的孩子」,果然從不讓人失望呢!

可是,追究起來,自律的孩子也並非天生如此,家庭的氛圍,才是他自律的根源。

一起坐飛機,孩子寫作業,海清也會在旁邊認真看書;蛋妞上書法課,海清也會陪著練筆;兒子上游泳課,別的爸爸媽媽都在喊加油,她卻在一旁看劇本如癡如醉。

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什麽樣,孩子就是什麽樣。

孩子那些優秀的品質,大多都是從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得來的。

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父母做的好榜樣比任何措施都要有效。

今天種下的因,必得明日的果。

就從此刻起,認真澆花施肥,讓幼時孩子養成的自律,滋養未來的一生。

作者:泡芙,用美食和文字治愈生活,筆尖丈量世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