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李河君談談:這個問題沒解決,漢能薄膜確定能回A股?

(本文約2700字,讀完需要6分鐘)

價曾兩年多上漲26倍,市值單日暴跌1400億港元,股價曾一日下挫47%,中國首富一天內易位,停牌超過1200天……

創下這些“奇跡”的漢能薄膜發電(00566),昔日港股的大牛股之一,近日已明確打算回歸A股上市了。

相關新聞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距離漢能薄膜發電股價腰斬緊急停牌1252天之後,在港股的複牌還未落地的情況下,10月23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欲私有化回A。

具體的私有化條件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在這裡先拋出一個問題:

回A上市的難度比起港股隻增不減,而在負面纏身,複牌還未落地的情況下,欲直接回A,到底是什麽給了漢能薄膜勇氣?

再回過頭來看這份私有化公告:

該公告稱,對持有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部門下同),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收購規模達到548.7億港元

關於複牌,此前證監會曾提出兩個條件:

一、李河君及四位當時在任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統一在證監會展開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4條民事程式中不抗辯責任和證監會尋求的法院命令;

二、漢能需發報一份披露穩健對公司的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表現及前景等資料做詳細披露。

也就是說,證監會對於漢能薄膜的真實實力提出了質疑,需要該公司證明一下自己。

這是回A的一切大前提。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上市公司乎?

漢能薄膜2018年半年報披露,第一個條件已於2017年9月4日完成,而第二個條件也在今年4月份提交了相應披露檔案,目前正在審核過程中,並且公司在中期報告中申明,關聯交易已經降為

再翻譯一下,其意思就是證監會提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複牌不是問題,私有化回A也在掌控之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而且,財務報表也是好看得很:公司收入和利潤發生了逆轉。

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漢能薄膜實現營收204億港元,期間溢利73.3億港元,分別為去年同期的7.15倍和30倍,這就是漢能薄膜需要的“東風”——現金。

那麽說,按照這個趨勢,不管是複牌還是私有化回A上市,仿佛都不是難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筆者觀察到,漢能薄膜上半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83億港元,不足去年同期的50%,面對私有化的548.7億港元,只能說虛的慌。

更糟糕的是,為了盡快擴充現金流,公司甚至還爆出了內部推銷定融產品,向員工強製集資的醜聞。

事情的真實性難以考證,不過筆者認為這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因為如果漢能薄膜真的如前所說,利潤翻倍,想達到私有化的目標也不是很困難,隻不過這個利潤翻倍的背後真的是強有力的業務支持嗎?

所以,除了現金“錢緊”方面,擺在漢能薄膜面前的另一道坎兒可能才更難跨越。

關聯交易說是零,就是零了麽?

漢能薄膜在半年報中特別說明,上半年公司並無與漢能聯屬公司簽訂任何新購買合約,期內確認收入主要來自於第三方。

而且進行了業務模式創新,上遊方面,從2017年開始與各地政府合作,打造移動能源產業園。下遊方面,與各地多家經銷商合作。

這種業務創新真的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漢能的糟糕境遇嗎?

中期報告顯示,上半年主要收入來自於上遊,上半年收入方面,上下遊各佔93%、7%,不過其中一個數字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報告中顯示,2018年期內流動資產中,合約資產鋼彈128億元,其中還公布了合約簽署對象。

筆者隨後對這些公司股權結構進行了解構,發現股權穿透後綿陽市涪城區政府持有名單中綿陽金能移動能源有限公司(綿陽金能)51.8%股權。

其實,2018年上半年,漢能薄膜上遊產業園項目主要為綿陽產業園、大同產業園及淄博產業園。2017年,綿陽市涪城區與漢能聯屬公司簽署一項產業園合作協定,一期投資達到66億元港幣。所以有可能是地方政府通過控股公司進行交易,這無可厚非。

但是,在對綿陽金能其它股東進行股權穿透後,發現李河君間接持有該公司16.4%股份,李河君是何人物自不必說,其它合約公司還有沒有這種現象呢?

懷著巨大的好奇心,筆者逐個進行了整理。

根據公司報告,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漢能移動)為漢能薄膜的控股股東,股權佔比為47.76%(下表中已列出)。而李河君通過持有其它漢能薄膜股東公司的股權,間接持有漢能移動0.86%的股權,但是有趣地是,李河君還通過持有一些非漢能薄膜股東公司的股權卻持有漢能移動99.14%的股權,綜合起來,李河君持有漢能移動98.57%的股權。

漢能移動又通過持股其它公司,間接持有山東淄博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淄博漢能)9.15%股權,穿透股權發現李河君持有淄博漢能9.02%股權。

類似地,李河君還持有華夏易能(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綿陽金能移動能源有限公司8.25%、16.4%的股權。

(數據來源:天眼查、企查查)

其它合約公司好像跟李河君還有漢能薄膜關係不大,不過華豐源(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華豐源,現名:成都東騰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的主要持股人中,張征宇曾經在漢能薄膜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華豐源曾經攜手淄博當地國企接手了李河君手中的股權。

另一主要持股人劉洪輝則是淄博漢能的法人代表。

其它四個公司,經過股權穿透後,發現控股公司為興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興能投資),實際受益人為黃宗海,不過興能投資的法人馬捷曾在漢能薄膜中擔任高管

(數據來源:天眼查,企查查)

一圈看下來,可能也就山東新華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跟漢能薄膜關係最簡單了,不是沒有故事,而是上面的故事可能就有些消化不良了。

雖然這筆合約資產真如中期報告所說,2018年沒有簽訂新的訂單,但是在看了上面這些數據之後,漢能薄膜真的敢大聲說關聯交易為零嗎?

回A股去,祖國人民想念你!

這是近兩年來海外上市公司圈內一句響亮的口號。是啊,祖國大陸上億的股民,又單純又熱情,簡直是世間無雙的絕好投資者(韭菜)。

前些年政策較嚴,大量優質、不優質的企業紛紛出海上市,這兩年國內發展了政策也好了,海外也不好混了,又都紛紛謀求回來。

遠的不說,史玉柱的巨人網絡借殼回歸A股,一度拿下20個漲停板,周鴻禕的360回A之後,曾一度市值達到4440億元!

A股對於他們來說,真是充滿了迷人的氣息。

雖說後來無論是巨人,還是360,都遭遇了股價、市值滑坡的窘境,但那又能怎樣呢?反正蒸發掉的錢,是廣大交易者自己願意付出的。

A股真好,投資者真熱情。

只是對於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來說,在“現金”和“疑似關聯交易”的問題沒徹底解決之前,私有化回A,可能真的沒那麽簡單。

A股雖好,也不是誰想回就能回去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