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甘肅“雙拐教師”堅守鄉村三十載:紅燭可燃盡 不能虧孩童

甘肅“雙拐教師”張蘭萍,從事教育工作30余年來,經歷過淚水、艱辛,但她用敬業精神以及先進教學理念“征服”學生家長的心。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8月4日電 (記者 劉玉桃)“農村的孩子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特別的技能,這些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不能虧他們一點。”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白茨灘小學教師張蘭萍說,“所以我竭盡全力把我所學全部教給他們。”

張蘭萍,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年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殘疾,身殘志堅的她,以頑強的毅力自學完成學業,並以雙拐行走,踏上了她所鍾愛並為之奮鬥的鄉村教育教學之路。

圖為張蘭萍和學生合影。(資料圖) 鍾欣 攝

從事教育工作30余年來,她經歷過淚水、艱辛,但她用敬業精神以及先進教學理念“征服”學生家長的心。

1984年,高中畢業的她,到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白茨灘小學當老師,這一乾就是三十餘載。

剛上班時,學校缺老師,那時候村子裡人多,學校有580多名學生,但老師只有12名。張蘭萍教數學、美術、音樂等,最多的時候要教5門課程,但這都難不倒她。最困難的是家到學校的那段路。雖然只有1裡地,但是冬天路面結冰,普通人步行十分鐘路程,她要走近1個小時。

有一年冬天,早上去上課的張蘭萍,因路面結冰滑到了,當時路上沒有行人,嘗試多次都無法站起來,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她托著雙拐爬了一裡多地終於到學校。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張蘭萍換上乾淨的衣服,站到講台上。“我是老師,我不能遲到。”

在教學方面,沒有上大學的張蘭萍一邊教書,一邊自學高等教育師范教材,研究借鑒先進教學理念。她因材施教,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和教改,每堂課都精心設計,對程度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教學,使每個等級的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積極討論的機會。

圖為張蘭萍批閱學生作業。 劉玉桃 攝

多年來,張蘭萍利用課余時間撰寫教育教研論文,撰寫的教研論文《培養小學生想象寫作能力“五法”》榮獲全國教師“紅燭杯”論文競賽一等獎;所寫的范文《家鄉的梨園最美》,獲首屆全國中小學教師寫作范文二等獎等。

為了開拓學生眼界,張蘭萍自掏腰包為學生購置少兒圖書,成立“啟迪圖書角”;每年自費給學生訂二三百元的少兒讀物。另外,她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的孩子買學習用品和衣服。逐漸地,因收入太低,她感覺力不從心。

2002年,張蘭萍與廣東等地的慈善家取得聯繫,由慈善家們捐助,成立了“黃河愛心基金”。張蘭萍將自己大部分收入用於幫助學生和救助貧困學生、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然而,她連一件上檔次的衣服也沒有。

在30余年從教生涯中,很多學校看中張蘭萍的教學能力,想調她去城裡上班,城市醫療、生活環境更有利於她的健康,但是她都拒絕了。

“這一方水土的人感動著我,你不知道我的學生對我有多好。”張蘭萍說,“我只是盡了一個老師該盡的本分,但是他們為我做了太多。我心裡真的很幸福,這種幸福感讓我在這裡扎下了很深的根,我離不開這裡。”

圖為張蘭萍和她幫助的困難家庭合影。(資料圖) 鍾欣 攝

今年6月的一天中午,學校停電了,食堂沒有飯。午飯時四五個學生跑來給張蘭萍送飯。“其中有1個學生,家長忙農活,原本打算不做飯,吃點饃饃湊合一頓,但為了讓我吃上飯,家長專門煮了面條,送到我宿舍。”她說。

學生們敬她愛她,也喜歡圍繞在她身邊,請教她問題,幫她提水、做飯、打掃房間。韓夢潔和韓筱雅姐妹倆並不是張蘭萍班的學生。“暑假沒事的時候我們都會去張老師家,請教她數學問題,還有作文寫作,也常幫張老師打掃衛生等。她很親切,對我們也很有耐心,我們都很喜歡她。”韓夢潔說。

白銀區水川學區校長張立民說,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農村生源一直減少,但張蘭萍班的學生一直比較穩定。很多家長寧願把孩子送到張蘭萍的班上,也不願意送到城裡去上學。她的教學水準和敬業精神深得家長信任。

多年來,張蘭萍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甘肅省“自強模範”“園丁獎”“十大傑出殘疾人”、白銀市“十佳鄉村教師”、骨乾教師、“三八紅旗手”等40多項榮譽稱號,應邀作十餘場師德報告。

談到將來心願,張蘭萍說,希望將來農村產業發展壯大,經濟發展帶動人口回流,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家長的陪伴。(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