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家詩》七首經典時令詩,再美的風景,都不及詩中的深情

《暮春即事》

葉采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詩歌前兩句寫麻雀在書桌上漫步,柳絮隨風飄落硯台,屋中似乎沒有人的存在,是以動寫靜的手法。第三句寫書室裡其實有人,只不過因為全部心思都用於讀書,以致屋內的一切動靜都與他毫不相乾。

最後一句“不知春去幾多時”,進一步說明詩人讀書如此用心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除了儒家經典,連時間流逝與季節變換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詩歌語言樸實,情趣盎然,將古代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專注神態刻畫得十分生動。

《登山》

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這首詩是詩人官場失意遭貶時所寫。第一句描寫詩人抑鬱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強打精神出去登山,暗喻他不甘消沉的心理。第三、四句寫詩人在山中與僧人閑談,心情逐漸開朗,感悟到人世紛擾,相對於世俗名利,尋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才更為重要。全詩淺顯易懂,卻包含著深邃的人生道理。

《蠶婦吟》

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南宋末年,朝廷對外屈服妥協,不思進取,終日沉湎歌舞,尋歡作樂。這首詩將蠶婦與權貴放在同一個時間裡進行對比,一面寫蠶婦生活的艱辛,一面寫權貴們享樂之放縱,既表達了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又對荒淫無恥的達官貴人們進行了辛辣的批判。

《傷春》

楊萬裡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詩歌的標題十分明確,這是一首傷春詩。詩人寫自己身處病中,心中憂愁,明知外面一片大好春光卻偏偏無法去欣賞,因此心中傷感。詩歌語言平實,情感自然,不僅表達了對春光流逝的惋惜,也隱隱抒發了內心的失意與苦悶。

《送春》

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這首詩寫暮春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前兩句寫景,用花兒“落更開”和簷下“燕飛來”說明春光還沒有完全消逝;後兩句借景抒情,以擬人的手法寫杜鵑啼血呼喚春風,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留戀和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

《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實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退居洛陽,這首詩是在洛陽時寫的。詩歌前兩句寫初夏雨過天晴的景色,引出後兩句的主題。在詩人眼裡,隨風飄舞的柳絮象徵著沒有操守、人雲亦雲的小人,而君子就應該像始終堅定不移向著太陽盛開的葵花一樣,堅守自己的信念。詩人托物言志,以葵花自喻,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情懷。

《晚春》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與其他寫暮春景色的詩作不同,這首詩沒有表達惜春傷春的情緒,而是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花草樹木在暮春時節爭奇鬥豔的情景,就連普普通通的柳絮和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歌語言樸素易懂,但勝在想象新奇,“知”“鬥”“解”“才思”等擬人化的詞語的巧妙運用,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