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司馬懿vs諸葛亮,是勁敵,也是好友

作者/張培山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三國演義》裡,周瑜臨終之時,滿腔幽怨地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這哀怨裡飽含著對競爭對手的一腔憎恨,恨不能除之而後快,最好是把“亮”先生扼殺於萌芽之中,別讓他來到人世間讓“瑜”先生鬧心。看來,周瑜不還真不是一個好對手。因為,周瑜沒想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了諸葛亮,周瑜們的才智到哪裡去施展呢?周瑜們獨孤求敗,又該抱怨太寂寞了吧。一把好刀,如果找不到對手,是會生鏽的,或者會夜郎自大地認為自己是一把世上最好的刀。自己是否鋒利,不能僅憑自我感覺,要有足夠強勁的對手承認才行。

實際上,對手,特別是勁敵之間的相互了解,比一般的朋友要深刻的多,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還是一種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關係。一對強勁對手的碰撞,會讓雙方意興高漲,豪氣乾雲,會碰撞出亮麗的光芒,並視為人生一大快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就是這樣的一對“最佳的對敵”。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之時,司馬懿正受到魏主曹睿的猜忌,被罷官免職,賦閑在家,徒自歎息,說不定曹睿一心狠就要了他的老命。多虧了諸葛亮這個強勁的對手,才使得曹睿不得不重新起用他。與其說“空城計”是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計,不如說是司馬懿有意放了諸葛亮一馬。因為司馬懿深知“養虎自重”的道理,諸葛亮就是他的衣食父母,沒了諸葛亮,“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就會落到他的頭上。

南北朝時期,西魏的柱國大將軍宇文泰與追擊他的東魏大將彭樂的對話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種關係。在邙山之戰中,西魏宇文泰戰敗,狼狽逃竄,東魏大丞相高歡手下的猛將彭樂縱馬追殺,緊咬不放。宇文泰一邊逃跑,一邊在馬上回頭向彭樂說:“這不是彭樂將軍嗎?你不要追我呀,傻小子,你今天殺了我,明天還有你的用武之地嗎?還記得韓信的下場嗎?幹嘛不馬上還營,把我丟下的金銀寶物一並取走呢!”這個彭樂雖說就是一粗人,但是一聽宇文泰這話,就覺得很有道理,馬上放棄了追殺,返回宇文泰留下的軍營,果然找到了一袋子黃金……看來“玩寇”、“養寇”並不是什麽新招數,自從勾踐誅文仲,劉邦殺韓信,“兔死狗烹”一直是將領們最害怕的事情,以後被唐、元、明等諸多武將奉為上策,時不時就縱“匪”漏網。這樣,天下有事,才保將軍們位重權尊,更免“鳥盡弓藏”之禍。

粗人彭樂都能懂的道理,司馬懿會不明白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司馬懿得好好保護諸葛亮,沒有了諸葛亮這個屠戶,司馬懿就得吃帶毛的豬。當然,司馬懿在這方面拿捏的是十分老到的。一方面不能不打,曹魏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戰果,無所作為的話,有可能被黜還鄉,一敗塗地;另一方面戰果又不能太輝煌,因為同僚的嫉妒固然不是小事,功高震主,主子猜疑才更加可怕。說不定,諸葛亮也深知司馬懿心裡的這些小九九,才會有膽量使用“空城計”的,與司馬懿進行一次智者之間的攤牌。

同時,司馬懿與諸葛亮又是一對惺惺相惜的知音,是一對某各程度上的好夥伴,他們在相互爭鬥中的奇策妙計,無一不是被對方所激發出來的,你有你的張良計,我就有我的過牆梯。諸葛亮曾經十分坦白地說:“平生所患者,獨司馬懿一人而已。”他也曾在五丈原很感性地說:“彼深知我也。”司馬懿曾說:“諸葛亮真乃神人也,吾不如也。”當他看到諸葛亮死後留在五丈原整整有法的營寨時,也不由得歎曰:“此天下奇才也。”

所以說,不要像周瑜那樣對自己的勁敵滿腔哀怨,要以有這樣的勁敵作為人生的快事。對此,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戰爭與戰士”一章中寫道——“我是,而且一直是你們的夥伴。同時也是你們最佳的對敵。”最佳的對敵也是最好的夥伴,之所以是最好的夥伴,因為它們是最好的勁敵。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