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胃病怎麼調理?常吃這些,修復胃黏膜遠離慢性胃病


你知道自己的腸胃不好嗎?哪些癥狀告訴你自己的腸胃不夠健康呢?

1.皮膚不好(內分泌失調,愛起痘痘),臉色發黃,看上去顯老;

2.便秘和拉肚子交替出現;容易掉發、貧血、疲倦(身體抵抗能力降低,維生素和鐵質難吸收)。

人們常說食療養胃,其實生活中通過飲食的改善是完全可以幫助我們調理好腸胃的:

1.平衡飲食

從營養均衡的角度看,隻吃糧食蔬菜,不吃肉容易缺乏氨基酸,對健康並不利。實際上,含有膳食纖維的粗糧和蔬菜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的排口,從而有利於潰瘍的癒合。

2.粥

專家表示,對於其他大多數胃病患者來說,喝些粥是很養胃的,粥可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而且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就可以快速進入小腸,有助於食物消化,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對於這些人,粥最好熬得爛一點,不宜有太多的粗雜糧。

3.晚餐宜清淡

進食量以七分飽為好,並注意補充雜糧和新鮮蔬菜。如果進食大量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易使血脂高,使血流更緩慢,不但易導致消化不良、肥胖,還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風險。雜糧和蔬菜不但可預防高血脂,還可以增加維生素攝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

4.圓白菜

也被譽為天然「養胃菜」,不僅能預防胃潰瘍、保護並修復胃黏膜,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的正常功能,降低病變的幾率。

5.紫蘇佛手茶是《金匱要略》中養胃的記載。

含有紫蘇、佛手、丁香、麥芽、高良薑,每種各取3克,碾碎後用熱水燜泡5分裝即可飲用。

茶中富含有機酸類、揮髮油、苷類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對胃炎、胃潰瘍有很好的癒合平復作用。

紫蘇泡茶養「幽門」。《難經集注》記載:「胃之下口,在臍上三寸,即幽隱之處,故曰幽門。」

胃病不是短時間形成的,屬於慢性病,治療上不像高血壓、冠心病等,用藥物就能控制癥狀。胃病是需要養的。

6.大麥五味子茶

大麥10克、當歸10克、五味子10克、葛根10克,所有材料搗碎後用小火熬2個小時,倒出湯水飲用即可,性質非常的溫和,茶中富含均衡的維生素,對胃部粘膜有著很好的修復作用,而且不存在任何刺激。

7.白芷生黃地茶

材料:白芷、生黃地、丁香、甘草、黃芪各5克

做法:所有材料搗碎後用小火熬2個小時,倒出湯水飲用即可,一天兩到三杯,作用:養胃暖胃、行氣和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