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兒童燒燙傷多發,後果更嚴重,防範意外家長要做中功課

隨著氣象逐漸變熱,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輕薄,若遭遇燒燙傷事故,易造成更大的傷害。兒童的防範意識較差,更容易發生意外,而且兒童發生燒燙傷事故的後果也更為嚴重。那麼,家長該如何預防孩子被燒傷、燙傷?不慎發生後又該如何處理呢?

牢記「三要三不要」及「五字訣」

燒燙傷是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指由熱力包括熱液(水、湯、油等)、蒸汽、高溫氣體、火焰、熾熱金屬液體或固體(如鋼水、鋼錠)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指皮膚、黏膜的損害,嚴重者也可傷及肌肉、骨、關節甚至內臟。具體來說包括熱水燙傷、廚房內熱油熱湯燙傷、火災引起的燒傷、煙花爆竹火焰燒傷、化學燒傷、電擊傷等。

如果不慎發生燒燙傷,一定要牢記「三要、三不要」及「五字訣」。

「三要」即要立即脫去著火衣物、要就地打滾、要立即跳入附近有水源的地方;「三不要」包括不要奔跑、不要呼喊、不要用手打火。

「五字訣」是指如果只是輕度燙傷,應按照「沖→脫→泡→蓋→送」五個步驟處理。「沖」是指將傷處沖乾淨的冷水或浸於冷水中,如無法沖水,可用乾淨的毛巾浸濕冷水,覆蓋在傷處;「脫」是指儘快脫去傷處的衣物或飾品,若被粘住了,不可硬脫,可用剪刀小心剪開;「泡」是指將傷處繼續浸泡於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濕敷,注意毛巾每隔1-2分鐘需要重新浸濕冷水,直到創面疼痛明顯減輕為止,一般需要半小時以上;「蓋」是指用乾淨紗布或毛巾覆蓋傷處;「送」是指儘快送醫院作醫學處置。

家長如何做好防範工作?

1.家長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中,一定要有專人看護。

2.兒童好奇心強且好動,故家中的易燃物品和高溫物品,如熱水瓶、火柴、打火機、火爐、電熨鬥等,一定要放置在孩子觸摸不到的地方。

3.給嬰幼兒餵奶前,家長一定要先將奶液滴在自己手背上試一下溫度,確定溫度適宜再餵給孩子。

4.給孩子洗澡時,應先在澡盆中放冷水,然後慢慢加入熱水並調整水溫。

5.桌上不要鋪檯布,以免孩子在拉扯檯布時,弄翻桌上的熱稀飯、熱飯菜、熱牛奶或開水而引起燙傷。

6.孩子坐在餐桌邊吃飯時,要將熱菜熱湯放到離孩子遠一點的地方,以免不慎碰翻熱菜熱湯而引起燙傷。

7.室內盡量不要用蚊香驅蚊,以免蚊香引燃被絮、衣物、紙屑等可燃物,造成火災。

8.家用飲水機應盡量放在兒童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無意間打開熱水開關,引起燙傷。

9.家裡的電插座應有防護措施,以免孩子因為好奇將小杓子、釘子、玩具上的細小零件等塞入插座,造成電擊傷。

這些「土方法」不要用

1.塗牙膏:在燙傷處塗上牙膏,當時會感覺涼涼的,很舒服。但是牙膏乾了之後會附著在創面上,增加了清理的傷口難度不說,還會影響燒傷處散熱,且牙膏所含物質可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2.塗抹有色藥物:在燒燙傷處塗抹紅藥水、紫藥水等有顏色的藥水,會影響醫生對創面的判斷。而且這些藥水多是消毒劑,對燙傷治療意義不大。

3.塗抹醬油:醬油含有大量鹽分,塗在傷口處不僅會加重疼痛感,還會在傷口產生色素沉著,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4.抹老鼠油:老鼠油是將小老鼠泡在香油裡所製成的一種民間土葯,傳言在傷口處塗上這種油可治療燒燙傷。但從科學角度看,隨意使用這種未經嚴格衛生把關、不能保證無毒無菌的自製「藥油」很容易增加傷口感染的概率。

5.擦青草膏:青草膏是近些年較為風靡的產品,對於隻微微燙紅了一點的傷處,擦點青草膏也無大礙。但如果傷口已經破皮,建議不要再抹青草膏,以免刺激傷口。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科-文慧)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