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數據相親”就能門當戶對?

胡欣紅 時評作者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某檔婚戀交友節目通過分析男女嘉賓個人微博、瀏覽的網頁、喜歡的電影等網絡足跡,來分析其戀愛觀、婚姻觀、性格習慣等,基於此對男女嘉賓進行匹配。一些基於大數據的婚戀App也紛紛上線。據調查顯示,70.9%的受訪單身青年看好大數據在青年相親交友領域的應用,77.9%的受訪單身青年有興趣使用大數據婚戀交友平台。

相親一事,古已有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相親的形式也不斷與時俱進。在相親綜藝節目遍地開花之後,父母主動代勞所演繹出形形色色的“中國式相親”,常常成為爆款新聞:“帶著父母相親,有爸媽更放心”“彷徨相親角:家長互不認識只能拚條件”“南京相親角調查:沒那麽勢利,外來女婿很搶手”……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緣,絕不能簡單物化,更不可交易買賣。“中國式相親”常常將子女的情況格式化為可供計算的數值,諸如高矮胖瘦、職業部門、收入房產,還遵循著各種或明或暗的“鄙視鏈條”,形成一種近乎“愛情買賣”的婚姻模式。正因如此,“中國式相親”往往為人詬病,不少具有較強獨立自主意識的年輕人,也對這樣的“父母之命”強烈不滿,甚至奮起抵製。

相比於夾雜父母身影的“中國式相親”,大數據在青年相親交友領域的應用,很容易得到“喜新厭舊”的年輕人的認同,高達80.0%受訪單身青年認為大數據平台能提供高效便捷的婚戀交友通道。

一方面,大數據交友平台能通過對年齡、身高、學歷、地域等很多細分項進行篩選和匹配,結合雙方生活中的實際表現,加上星座、性格等常用因素,可以客觀地分析篩選出適合人選,快速提供符合用戶期待的對象,免去了一個個聊天和了解篩選的過程。基於大數據算法中很多容易量化的因素,選出的兩人合拍的概率確實會更大,雙方見面後相處融洽的可能性更大。

但另一方面,大數據相親同樣也存在諸多弊病。在個人資訊經常被泄露,資訊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的情形下,婚戀交友平台采集用戶數據的真實性和安全性本身就是一個重大隱患。一旦數據失實,差之毫厘難免謬以千里。“采錯數據嫁對郎”,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數據真實充分,諸如氣質情感價值觀等感性的東西也無法量化測量,過於依賴相信大數據的作用,很可能會錯失真正的意中人。愛情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既不是體內的多巴胺和荷爾蒙所決定的,更不是身高收入等量化因素所能主宰。更何況,相戀通常是一個從認識到逐漸加深了解相知相守的過程。而大數據婚戀交友是反過來,先知道一個人的各種特性,設定雙方合適,這不利於逐漸培養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數據匹配婚戀對象就像常說的“門當戶對”,所不同的是以往主要看雙方的家庭條件,而大數據則加入了很多其他參數。婚姻固然需要權衡掂量,但絕不能處處算計。

一言以蔽之,大數據相親是一柄雙刃劍,在節省時間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的同時,所謂的“智能化篩選伴侶”也極易淪為新的“門當戶對”。因此,大數據結果只能僅供參考,用戶自身必須要有主觀獨立意識,除了眼中的數據之外,更需要尋找內心的感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