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嘲笑衡中和毛坦廠?請放下你的傲慢與冷漠

人們應該看到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不應以“不怪制度怪個人”的方式“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每年高考結束,衡水中心和毛坦廠中學都會毫不意外地成為輿論的中心話題。衡水中心不過是河北地級市衡水的一所普通高中,毛坦廠中學不過是安徽省六安市底下的一所鎮中學,但它們卻因為“高考工廠”“煉獄”等稱號而聞名全國。

一篇題為《衡水中學的反叛者》的文章火遍網絡,兩名“衡中畢業的學霸”花了5個月時間,採訪那些衡中校友,寫成了一篇“痛斥”衡中管理模式的爆文。

人們“批判”衡中什麽呢?網上流傳的裝欄杆的教學樓走廊,不讓吃蛋糕喝牛奶的校規......嘲笑毛坦廠中學什麽呢?嘲笑它“愚蠢的迷信”:高考兩天警車開道的這車牌是“518”(“我要發”),頭車車牌是“91666”,意思是“就要順順順”;學校附近有一棵“神樹”,每年高考之前的那個農歷十五,家長都要去拜“神樹”……

很多沒有去過衡中和毛坦廠中學的人,說那裡的教學樓設計“像哲學家邊沁所設想的環形監獄”,每個學生就像犯人一樣置身於無所不在的監控之中,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沒有戀愛、沒有休閑、沒有懈怠……教師就像教官或監獄長,可以以督促學生學習為由褫奪學生的一切權利,而學生一個個則乖巧如犯人。

他們還嘲笑學生們努力的虛妄和徒勞無功:“有的孩子在這裡複讀多年,耗盡了家庭的財富、熬幹了父母的精力、枯槁了自己的心志,但終於能夠躍出龍門。但他們很少能夠想到,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越來越昂貴,一旦走出大學校門,馬上成為漂泊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邊緣人:天堂的確不遠,但永遠不可觸及;鄉土雖然貧瘠,卻再也無法回頭。

他們指出,衡中和毛坦廠中學的多數孩子們拚盡一切很可能只是上了個三流本科,但當下“大學生”這一頭銜含金量越來越低,畢業後發現工作還是那麽難找。本想著借讀書“從而逃脫瓦匠和裁縫的命運”,不料命運改變不了,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不說,反倒被這種監獄式管理“毀滅了天性”“奴役了精神”,“無法回頭”。

這些批評和嘲笑,似乎沒有什麽違背事實的地方。不過,如果你質問這些作壁上觀的評論者,既然衡中和毛坦廠中學是可笑的,那他們是否能為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出路和選擇呢?他們無言以對。他們高高在上的嘲諷,已然忽略了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實——對於那些孩子來說,進入衡中和毛坦廠中學,是當前所能做的最不壞的選擇。

衡中和毛坦廠中學不是複旦附中或人大附中這種傳說中的“神校”,有一半以上的人保送或出國,它們只是遍布中國的普通市高、縣高的縮影: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非常之少,一本的上線率也沒有公開報導的那麽高;它的學生80%都是農村生源,父母皆為普通人……

這兩所中學的管理者何嘗不想像“神校”那樣開明管理啊——經費充足,招聘的教師很多都是北大清華博士,入學的有許多是家境優渥的孩子;衡中和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當然也想像“神校”的學生那樣了,寬容自由的課堂氛圍、外教教英語、出國交流、夏令營、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但是這不可能!因為現實中有很多因素製約著。比如戶籍,北京的一本上線率(2013-2015)平均為24.42%,而毛坦廠中學所在安徽省的一本上線率為10.70%;至於211大學錄取率,2015年北京為12.5%,安徽僅為3.5%;而大城市、中小城市、鄉鎮之間的教育投入和分配也很不均,中心城市裡的超級中學幾乎吸納了一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馬太效應依次遞減,到了鄉鎮中學已是異常貧瘠,二者的懸殊是天壤之別。

毛坦廠中學的孩子不僅僅要與省內的其他幾所超級中學的考生競爭,他們還要與來自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優質學校的學生競爭,先天不足的他們,只能以無數倍的努力——這種努力因用力過猛而近乎扭曲和異化,來盡可能地彌補與他人之間的差距。

除了瘋狂般的努力,他們無以為盔甲。這才是衡中和毛坦廠中學現象的根源。

但是,這種差距並不會止於高考。即便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能夠幸運地考上北大,但他們與大城市學生的資源差距、人脈差距、文化差距,還將繼續延伸到他們日後的大學生活、畢業之後的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他們將始終在起點上慢人一拍,“我花了18年時間才能一起和你在這裡坐著喝咖啡”,他們奮鬥的終點也許只是別人天生就具備的起點。即便是這一起點,也僅僅是少數人能夠抵達,更多人上著三流本科,畢業後成了一名普通的職工,依舊奮鬥在底層。

即便高考這條路如此難走,但它卻是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包括千千萬萬一般家庭子弟唯一可以選擇的,這是他們僅剩的自我救贖方式。

不少評論者天真地以為,如果學生不進入衡中或毛坦廠中學,反而能夠避免“天性被毀滅、精神被奴役”,好像他們的前途一片大好光明。真是如此嗎?

那請這些評論者告訴我們,沒有任何知識和文化的農村青年,他們更普遍的下場在哪裡呢?在各種直播間呈現出的精神迷惘和空虛裡,在大山深處的封閉和絕望裡,在流水線上夜以繼日的機械勞作裡,在大城市不斷冒出的建築工地裡,在一次次因野蠻和無知導致的刑事案件裡……

考出去不一定有出路,但不考出去,肯定沒有出路!衡中和毛坦廠中學的絕大多數孩子沒有出國留學、保送、“拚爹”等第三條出路。“考出去”是唯一的目的,為了這一目的他們無所不用其極,你說這是功利、壓抑天性、精神奴役,其實它只是絕境中打碎牙齒和血吞的求生本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死地求生!

嘲諷衡中和毛坦廠中學總是容易的,但我們更該看到的是背後的深層原因。一些已經解決更高層次需求的人,並非不明白這背後的道理,但他們還是選擇以獵奇的眼光看待那裡學生的奮鬥和努力,以“不怪制度怪個人”的方式“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這其實比所謂衡中的“鐵律”和毛坦廠的“迷信”更令人心寒,因為當有話語權的人都如此傲慢、冷漠,真正的教育公平何時才能真正的實現?

作者:曾於裡。本文轉載自FT中文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