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位武漢醫生的自述:我們是如何提取患者核酸檢測樣本的

段朝野是來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一名眼科醫生。去年剛畢業參加工作的他,便迎來一場考驗——到一線參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是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定點醫院。在重症病房查房時,段朝野和其他醫生還承擔起了提取核酸檢測標本的工作。最多的時候,段朝野在一天內提取了31個核酸標本。

作為一名剛入職不久的醫生,段朝野說,他只是覺得自己在做分內的工作。儘管有被感染的風險,但這些都是一名醫生應做的本職工作。

以下是醫生段朝野的自述:

醫生在查房時也要承擔采樣工作

我是去年剛入職的員工。按要求,新入職的員工要在各個科室輪崗,我之前是在醫療部輪崗。在疫情嚴重後,我報名參加了應急救援隊。年後,醫院東院區被定為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我和同事們就調到這邊來工作。

采樣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以前是由護理人員去采。那個時候病例比較少,可能一個病區裡面需要采樣的都在門診采過了,病房裡需要采樣的很少。現在醫院內很多患者都是從外院轉過來的,轉入重症病房以後,我們要複查一次,所以標本提取量就很大。一個病區有三四十個人,每次進入病房的護理同事只有兩個。她們既要打針,又要乾別的事情,忙不過來,所以這個工作就交給我們醫生來做。

我們每天安排兩名主班醫生,當天要進汙染區查房,同時采樣。進去查房時,要把患者的生命體征、基本情況拍照。查房的話一般進汙染區要半天以上,如果采樣少的話是一上午,碰到采樣多的情況,可能要待到下午兩三點鍾。

一般情況下,新來的患者第二天就要采樣。另外患者病情有變化的,比如有好轉或者惡化,我們也要來采樣。對於要出院的患者,我們也要連續采兩次,中間間隔一天,兩次都是陰性才能出院。

采樣確實是有風險,也有護士在采樣時中招。在此前物資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面屏都很少,很多護士就是多戴幾層口罩,戴個護目鏡就開始采樣。偶爾防護沒有做到位,就容易導致感染,現在情況好多了。

從口咽部采樣到鼻咽部采樣

我第一次采樣的時候,是跟著重慶來支援的一個教授一起,他先給我做了個示範。其實那時候我也有點兒怕,但是想著教授都做了,難道自己還怕嗎?教授也講了一些注意事項,加上我們之前培訓的內容,後面我來做就沒有太大問題。

采樣的過程也在不斷優化。以前是從口咽部取樣,患者要把嘴巴張大,就像平時檢查嗓子一樣。但在嘴巴張開的時候,患者呼吸道裡的病毒有可能隨著呼吸呼出,更容易導致他人感染。現在就改為從鼻咽部采樣,是從鼻子進去,伸到鼻咽部去取樣,這樣從理論上來說感染的幾率會低一些。

取樣本的時候患者會有點難受,因為要刷下一點上皮細胞,這樣檢測才能準確,有的時候患者不配合,稍微一動,可能黏膜會有破損,導致微量出血,會影響結果。

我們現在也在試圖看能不能從患者的結膜取一點東西來檢測,這樣的話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醫生暴露的風險也相對少一些。但是現在也只是是一個設想,可能後期會看是否可行。

最多時我一天采樣31次

我們病區剛轉為重症病房的時候,曾經一個晚上收了16名患者,都是從武漢其他醫院轉過來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這些患者第二天就要全部采集完。我采集最多的一次,一天內從兩個病區采集了31個核酸標本。

因為我們要近距離接觸患者,所以還是要做好防護。我們有時候穿的防護服沒有防噴濺功能,就是有水或者是血液噴濺上去會滲進去,所以這時候會在外面再穿一層隔離衣。

穿上這些後,因為不透氣,自己裡面穿的衣服沒多久就會濕透。進到病房後還要跟患者溝通,要安慰他們。為了鼓勵心理壓力大的患者,可能我跟他多說了一會話,就會感覺氣短。

為防止感染,其實更重要的還是在脫防護服的時候要非常謹慎。我們從病房出來會有緩衝間,就是脫防護服的地方,有專門的護士在緩衝間盯著,看哪裡做得不到位立刻就會提示,都是在盡量減少感染的可能。

查房同時要安慰患者

除了采樣之外,我們在查房時做的最多的還要對患者進行安慰和心理疏導。很多患者,尤其是重症,或是年齡比較大的,他們心理壓力都很大。有一個患者是90多歲的老人,住進來的時候屬於重症,且拒絕任何治療。給他發藥不吃,給他點滴時,護士一走他就把針拔了。給他做任何治療,他都是推開醫護的手拒絕治療。

後來我就給他家屬打電話說,本來還有希望,但看著他的病情一點一點加重,醫護人員很著急。他家屬也在隔離中,就說要給老人寫封信託人帶過來,老人看了之後變化不大。我們就每天花大量的時間陪著他,他不吃飯,我們就給他發營養液,看著他在旁邊喝兩口我才走。現在老人還在醫院救治中。

還有一些患者很焦慮,會問十萬個為什麽,對於他們的問題我們要耐心解答,然後安慰他們不要太焦慮。其實一般像這樣的患者,他反而病情是比較輕的,情況很好,精力很充沛,說話也是中氣十足的。對於不同的患者,都是用不同的方法。

儘管有風險 但是都是醫生的本職工作

我老家在河南,不在武漢。疫情嚴重後,父母就比較擔心我的安全。但在各地醫療救援隊支援前,都是靠武漢自己的幾家醫院醫生在堅持,我們不能不站出來。和呼吸相關的知識我以前也學過,我覺得經過培訓以後,有規範的防護應該還好,不至於很容易感染。而且妻子挺支持我的,她也在衛生系統工作。我上了一線,之前沒告訴父母,但是父母每天會打視頻電話,有一次我在病房裡面就露餡了。現在在一線工作這麽長時間,他們也不會說什麽,只是說做好防護,注意消毒。

其實現在各個醫療隊過來支援以後,我們工作壓力要比之前少很多。現在我們有輪班,之前真的是有將近一個月都沒有休息過。

在參與抗擊疫情工作後,我覺得在呼吸方面的專業知識也要多了解一些。我性格是比較沒心沒肺的那種,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這些就是要做的事。風險肯定是有的,什麽工作都有風險,但是作為醫生,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

(北青報記者 郭琳琳)

-----------------------------------------------

征集採訪對象及相關線索:

如果您在湖北或是其它出現疫情的區域;如果您是醫生、護士、患者、患者家屬、服務人員或是防護設備生產商;如果您想要將工作或生活經歷講述出來;如果您看到或了解有關應對疫情的相關線索,請您與我們聯繫。我們願讓大家了解更多信息,一起參與到防疫工作中!記者聯繫方式(手機微信同號,可以先添加微信,加時煩請自我介紹):

付垚:dandandeyaoyao

屈暢:lukant

王天琪:17801210070

郭琳琳:18910331878

張香梅:13321147001

戴幼卿:18101267701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文由企鵝號作者Qnews創作,在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屬平台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