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變人類歷史的四場大火,其中一把火終結了太監制度

撰文 | 陳勁松

編輯 | 張 恆

4月17日,北京市,故宮防火銅缸走紅,遊人爭相觸摸水缸求好運。這隻大缸原為古代故宮防火設施,平時貯滿水,以備滅火時用。冬天,為防止缸內水結冰,還會給它套棉套、蓋缸蓋,甚至燒炭加溫。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剛被撲滅,4月16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就緊急召開了“消防安全緊急會議”。17日,北京市消防總隊總隊長專門到故宮博物院、雍和宮、雲居寺等地檢查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工作。

不止北京,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再次警醒了全球文物機構:對文物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時間,而是火災等意外。從有文字記載以來,這類文物悲劇就曾一再重演,火災一直是人類歷史的毀滅者。

終結太監制度的大火

故宮,其實也歷經火災事故。

現在來看,目前故宮的消防措施還不錯,畢竟在充足預算支持下,消防設備和消防隊伍相對完備,1949年後,故宮就沒有發生過大的起火事件。但在明清時期,這座皇家宮殿被燒多次,無數文物珍寶都付之一炬。

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剛剛建成,永樂皇帝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第二年正月,朱棣在奉天殿接受朝賀。不料剛過了四個月,這座金鑾寶殿便發生火災,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皆被燒光。

第二次火災發生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又被燒了,此外順帶燒了奉天門、午門外左右廊。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在宮廷內營建了大高玄殿、雷壇等道教廟宇。可是他所供奉的玄天大帝和雷神並沒有幫他什麽忙,這次火災把外朝的主要部分都燒光了,嘉靖帝最後只好在文華殿坐朝。

清朝時期,故宮雖然也發生了多次火災,但沒有造成重大損失。光緒末年,天壇祈年殿曾遭雷擊而焚毀。祈年殿是用香楠木建成,著火時香飄數裡。現在的祈年殿是那次火災後重建的,是清代最後一個主要皇家建築。

故宮損失最大的一次火災發生在民國時期。1923年6月26日將近午夜12點左右,正在故宮東側六國飯店(今北京飯店前身)頂樓上乘涼的人們,突然發現故宮西北角濃煙四起,火光衝天:建福宮起火了。

在紫禁城所有宮苑中,建福宮擁有特殊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從明代起,它就是專門供皇太子居住的場所(舊稱“西五所”);另一方面它還擁有一個重量級身份——專門用於存放珍寶的“皇家庫房”。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年僅6歲的溥儀宣布退位,按照和袁世凱簽定的退位協議,溥儀及其宮人可以繼續在紫禁城內居住。而他所選擇的居處,正好就是建福宮。

對於火災前建福宮的藏寶數量,溥儀自己也說不上來。在《我的前半生》中,他回憶道:“十六歲那年,有一天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叫太監打開建福宮那邊一座庫房。庫門封條很厚,至少有幾十年沒有開過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裡面是什麽東西,誰也說不上來……”

英文老師莊士敦告訴他,很多太監從建福宮偷東西,然後在宮外開古玩店。於是,他決定對建福宮進行一次大清點。結果,清點剛開始,建福宮就起火了。

由於無法打開宮門,消防員錯過了最佳的時機,最終損失巨大。除了建福宮外,四周的靜怡町、碧琳館、妙蓮花室、凝暉堂、玉壺冰等10余處也被焚毀;殿中所藏的金佛、金塔、各種金質法器、清代乾隆至光緒6個皇帝的畫像和行樂圖、歷代名人字畫,以及溥儀結婚時所收藏於此的所有禮品,全都被燒成了灰燼。

雖然事後內務府開具的損失清單稱,此次大火共焚毀金佛2665尊、字畫1157件、古玩435件、古書幾萬冊,但溥儀卻對此表示懷疑。他說:“究竟這筆糊塗账是根據什麽寫的,只有天曉得。”

根據《我的前半生》記載,不止文物,建福宮大火燒毀的金、銀、銅、錫都是數量驚人。內務府曾把北京各金店找來投標,其中一個金店以50萬元價格,買下了這片灰燼的處理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店竟然從熔化的金塊、金片中揀出了1.7萬多兩金子,發了一筆橫財。

憤怒的溥儀懷疑火是太監所放,他遣散了所有的太監,廢除了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太監制度。即便如此,對這場文物浩劫也是於事無補。如果沒有這場火災,我們現在去故宮能看到的藏品可能翻倍也不止。

失去記憶的一天

西方歷史上,古文明最大的一次損失是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毀滅。

亞歷山大圖書館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由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國王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世紀所建。歷史文獻記載,托勒密王朝透過重金收購、雇人抄寫、掠奪和兼並等方式(比如,來往亞歷山大港口的各地商船都被扣留下來,直到船上的所有書稿、手稿被埃及人抄下來才允許離開;複製與埃及王國交好的其他國家的書卷;派遣圖書館工作人員到遠方購買成套的經典等),在亞歷山大城建立了舉世無雙、世界上藏書最多、文種最多、書目記錄最全的亞歷山大圖書館。

展現亞歷山大圖書館被燒情景的畫作。

在鼎盛時期,圖書館藏書量達70萬卷,圖書目錄就達120卷,絕大部分放置在總館宮廷內,小部分則存放在分館六翼天使神廟內,分館之藏書也有四萬卷之多。館內收藏了當時地中海沿岸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大批哲學、詩歌、文學、醫學、宗教、倫理和其他科學著述和孤本書。

這座舉世無雙的圖書館是怎麽被毀滅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法充滿了神秘色彩,但無論如何,毀於大火是公認的。普遍認為,公元前48~前47年間,裘力斯·愷撒大帝被圍困於此,他放火焚燒周圍的艦隊和港口時,火勢蔓延導致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意外遭殃。另外一種說法是,在公元640年,伊斯蘭軍隊征服了埃及,哈裡發·奧瑪下令燒毀了亞歷山大圖書館裡的藏書。在哈裡發·奧瑪看來,所有與古蘭經相悖的書籍,都應該被毀滅。

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毀滅被描繪成人類思想史上最淒涼的篇章之一,不僅導致歐洲進入黑暗時代,同時也阻礙了科學、哲學、醫學和文學千年來的發展與進步。人們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毀滅形容為“歷史失去記憶的一天”。

英國的斷層

在近代歷史上,除去戰爭之外,西方世界最大的一次火災是1666年9月2日到5日發生的倫敦大火。

1666年的倫敦,正處於工業革命的前夕,但已經是歐洲最大的城市。不過當時這座城市以髒亂差著稱,建設沒有任何規劃,完全是野蠻生長,被稱為“臭氣熏天的城市(Great Stink)”。這樣的城市,從現在的消防角度來看,火災幾乎是必然的。

1666年9月2日凌晨2點,布丁巷的麵包師傅法裡諾忘了關上烤麵包的爐子,引發火災。布丁巷位於倫敦舊城擁擠地區的中心,也是附近的伊斯特奇普市場的垃圾堆放地,這讓火勢迅速變大。

倫敦市長在凌晨就接到了失火通知,也去了現場,但他毫不在意。那一天是星期日,他沒心情工作,沒有布置任何滅火措施,就回家休息了。到下午,大火已經燒到泰晤士河畔。到了星期三整個倫敦已有13000間房屋、87個教區的教堂被燒毀,300公畝的土地化為焦土。

關於1666年倫敦大火的畫作。

大火連續燒了4天,44家公司以及13000間民房盡被焚毀,歐洲最大城市倫敦大約六分之一的建築消失。萬幸的是,這場大火中,市民有充足的時間逃難,只有5個人遇難。倫敦大火被稱為Great fire of London。

在文物方面,倫敦大火毀滅了諸多古建築,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國第二大教堂,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的主教座堂,英國的國教中心之一。

……

以上內容節選自Vista看天下APP《號外》第12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