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辨證,巧治耳鳴耳聾!

【中醫辯證】

一.腎陽虧虛
久病耳鳴、耳聾,鳴聲細弱,入夜明顯。並見腰痛或腰膝痠軟乏力,面色淡白或晄白,畏冷肢涼,陽萎或陰寒,月事不調,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或尿有餘瀝。舌質淡胖,脈沉遲。,腰膝痠軟,畏冷肢涼.小便清長,舌淡胖。

二.肺脾氣虛
耳鳴耳聾反覆發作,逐年加重。並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不華,食欲不振,易感冒。舌質淡,脈細緩無力,肺脾氣虛,清陽不升,氣血難以上輸,耳竅失養。

中醫辨證

三.心脾血虛
耳鳴聾乾起立時加重,倦怠少力,心悸不寧,舌淡脈細或覺頭部、耳內空虛發涼感,或於勞後加重。兼見面色萎黃無華,倦怠少力,失眠多夢,心悸不寧,或心神恍惚。舌質淡,脈細或弦細。微信:13311226943

四.瘀血阻絡
久病耳鳴、耳聾,聾鳴程度無明顯波動,或呈緩慢加重,全身或兼見其他虛證,但按其他證治療效果至微,舌質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或澀。

中醫辨證

五.風熱侵襲型
此型患者,起病較急,但癥狀通常不會很嚴重,耳鳴音調較低沉,耳內有脹滿、堵塞的感覺,多有自語增強的特點。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經表症。西醫診斷多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見充血、內陷,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

六.肝火上擾型
此型患者發病多較突然,癥狀比較重,耳鳴聲較大,與情緒情志變化關係密切,常常在鬱怒之後發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煩、頭昏、頭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癥狀,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此型為肝火上擾清竅而致。

中醫辨證

七.痰濁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較長,耳鳴、頭昏、頭沉、頭重、頭悶,耳內脹悶、堵塞感明顯。可伴有胸悶,納呆,舌質多較胖,邊有齒痕,苔厚膩,脈弦滑。此型為痰濁上壅蒙蔽清竅所致。

耳是五官九竅之一,是人體的一部分;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會聚於耳,構成耳與五臟六腑及全身各部廣泛的聯繫。《內經》中有許多論述,如:腎開竅於耳,耳為心之客竅,耳者宗脈之所聚等等。觀歷代醫家,也都是從注重整體調節、強調辨證論治出發進行探索,才形成了中醫治療耳鳴的獨特優勢。臨床上也是這樣,除了說的最多的腎虛耳鳴,心、肝、膽、脾、胃、肺臟的病理改變都可以導致耳鳴出現,這從目前繁多的辨證分型中可以得到驗證。這也正是中醫整體觀念的體現。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華,準確的辨證是提高療效的前提。

通竅止鳴湯

1.通絡解毒,養血化瘀,滋陰補氣等來改善體質機能,提高人體對藥物的吸收能力;

2.改善內耳供血,增強耳內代謝,組織通透性,耳蝸供血,辨證治療耳鳴耳聾腦鳴;

3.糾正內耳缺氧狀況並能及時排出有害物質,有利於人體本身的耳蝸功能及聽神經!


微信:1331122694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