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子關於虛空的智慧,對當今社會太有啟發!

在有的人看來,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實有的東西,他才承認存在,才認為有用,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虛空的東西,就往往認為不存在,認為沒用。

然而老子對“虛空”並不這麽看,他不僅明確承認“虛空”也是一種存在,而且通過列舉一個個例子來證明“虛空”的大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三十根輻條集中在一個車轂上,正是因為有了車轂中的空間,才有了車的作用;摶揉粘土製造器皿,正是因為有了器皿中間的空間,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開鑿門窗修建房屋,正是因為有了房屋中的空間,才有了房屋的作用。老子列舉了車子、器皿、房屋這三件事物,來說明“虛空”的作用。

車子是用來載人運貨的,只靠看得見的實有——輻條,可以發揮這個作用嗎?正因為車轂中有個空間,車子才能行駛、載運。

器皿是用來盛裝物品的,只靠看得見的實有——外壁,可以發揮這個作用嗎?正因為器皿中有個空間,器皿才能盛水、裝物。

房屋是用來供人居住的,只靠看得見的實有——梁柱頂牆,可以發揮這個作用嗎?

正因為房屋中有個空間,牆壁上有門、有窗,房屋才能讓人自由地出入、采光、呼吸、居住。

空間,是一般人認為“虛空”的東西,但是這三個事物之所以能夠發揮各自的作用,不是單靠它們“實有”的部分,更是憑借它們“虛空”的部分。

所以老子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所以說器物(作為一種有)給人帶來了種種便利,而器物的作用卻是由於有了空間(作為一種無)。

道家老子的“有無之論”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中,處處可見“有”與“無”的巧妙處理。

中國畫中的留白,是為了使整個作品更加協調更加有意境,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讓人留有想像的空間。

這與西方油畫填滿整個畫面,密不透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手法,兩種風格。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仿佛看到天地之間,一個人多麽孤寂惆悵的身影,遠遠凝視著長江的盡頭,而江水在無聲地向前流去,這是中國詩詞中的留白。

“那時胡斐萬分為難,實不知這一刀該當劈是不劈。他不願傷了對方,卻又不願賠上自己性命。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歸來和她相會,他這一刀到底劈下去還是不劈?”

小說在最關鍵的結局處設下懸念,讓讀者根據人物性格來自行構想他們的命運和結局,久久難忘,這是中國小說中的留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處的信息社會,“無”比“有”更加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信息資源成為基本發展資源,信息、知識成為了重要的生產力要素。

互聯網構築的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和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如何理解並協調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達到互促互補,是時代提出的新的課題。

而這個時候回過頭去,認真研究一下老子的智慧,體會他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或許會給這個時代的人們以更多更大的啟示。

(編輯:西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