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秦可卿停靈鐵檻寺時,為什麽秦鍾不僅不悲傷還與尼姑幽會?

秦鍾是秦可卿之弟,在文中出場次數同他姐一樣,亦為數不多。秦可卿大喪期間,眾人在鐵檻寺落腳,秦鍾未有悲痛之色,反而是在寺裡與智能兒做了風月之事,且此前還拿搖紡車的二丫頭取笑,道“此卿大有意趣”,曾經讀此也曾困惑過,現在想來,原因或許有三:

一、姐弟感情不深。秦可卿與秦鍾雖為姐弟,但並非一母同胞,秦可卿系秦業於養生堂抱養,而秦鍾則為秦業五十多歲時所得,到秦鍾通曉人事時,秦可卿當已嫁與賈蓉為妻。

秦鍾日後雖能入寧府探姐,但秦可卿既然能得到上下一致的好評,要處理的事情自然不少,對秦鍾便會疏於管教,觀“頑童鬧學堂”一回,可知秦鍾並非教養良好,努力上進之人。就此而言,姐弟二人定然談不上感情深厚。所以對秦可卿的死,秦鍾沒有多大悲痛。

二、少年懷春。書中第八回道秦業已年近七十,而秦鍾是“秦業至五旬之上方得”,則秦鍾此時年齡至少已在十二之上。那智能兒亦是妙齡少女,且自幼在榮府走動,常與寶玉秦鍾頑笑,二人在榮府時便已情投意合,只是尚未上手,又往日不同今時,秦鍾與智能兒雖彼此有意,但約會見面,兩人能私下相處的機會還是極少。

此在鐵檻寺,鳳姐要料理大小事,沒有空暇時間約束他,而又寶玉是他好朋友,即使被發現,寶玉也不會嚷出來,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加上與姐姐感情淡薄,便利用這喪禮,行了男女之事。

三、沒有仁義孝道意識。未進賈家私塾前,秦鍾是在家受教於秦業為他請的家庭老師,但秦業收入不高,有名望有身價的老師自然請不起,可以想見,秦業家庭老師的文化程度當高明不到哪去,而十幾歲的少年正是需要規範、引導的關鍵時期。

但作者在外貌上已明寫他“怯怯羞羞,有女兒之態”,行動舉止上,也是主要寫他對俊俏少年和少女的關注,並沒有提到有上進之事,就連死前也是不忘記掛他父親留下的銀子和智能兒。

可見秦鍾是錯過了被引導和規範的時機,劣性難改,不良意識佔了上風,那些所謂仁義孝道就處於下風了。故在秦可卿大喪期間,秦鍾還有心情與小尼姑談情說愛,也就不足為怪了。

作者:長安月,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