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們給孩子們帶來“節氣博物課”

  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通常在“清明”前後祭祀祖先、緬懷先人,此時,氣象回暖,到處生機勃勃,許多人都會去郊外遠足踏青,親近自然,而來自中科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的齊德利與高春香夫妻倆則忙著為蘇州一所民工子弟小學的孩子們傳授二十四節氣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華,讓二十四節氣的博學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萌芽生長。            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他們這樣傳授“二十四節氣”

  成立自然探索團,帶領孩子發現節氣奧秘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蘇州市吳江區平望船民小學內,由蘇州市民辦教育服務中心和中科知成繪本館共同發起的《二十四節氣博物學公開課》正在舉行全年的第五講,現場兩個班級100多位小朋友和網上幾十所蘇州大市範圍內的民辦學校的學生,都在認真地聽著他們對二十四節氣的講解:“桐花開,清明到。清明節氣開始的時間點一般在每年4月5—6日,這是反映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同時也是一個節日。清明有天清地明、氣清景明的意思。這個節氣開始,氣象清澈明朗,陽光明媚,柳綠桃紅,樹木開始繁茂生長,整個大地的生物都活躍起來了。”

  小朋友們聽得非常認真,並不時地舉手提問。號召和帶領孩子和家長一起“走進自然、聆聽自然、觀察自然、記錄自然,做二十四節氣世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這已經成為高春香老師近年來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為此,依托中科知成繪本館這一蘇州市未成年社會體驗站,他們發起成立了“知成自然探索團”,經常深入社區、學校帶領更多的孩子走入自然,觀測、測量、記錄、驗證、揭示和發現節氣的秘密。

  他,鑽研丹霞地貌,愛給孩子們講地理

  “70後”的齊德利出生於寧夏六盤山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在蘭州讀研究生期間,第一次接觸到了丹霞地貌,因為這是中國人命名的地貌名稱,他便萌生了研究丹霞地貌的想法。完成了丹霞地貌的碩士學位論文後,他繼續攻讀博士,在南京師范大學他完成了中國第一篇丹霞地貌的博士學位論文。然而研究越多,遇到的問題也越多,2005年他便來到中國科學院深造,攻讀博士後,完成了關於丹霞地貌年齡定量測算的研究報告。2012年6月,他作為第一批工作人員,入駐蘇州高新區科技城,著手籌建中科院地理資訊與文化科技產業基地。

  齊德利對紫牛新聞記者說:“地理其實是一門身邊的科學、雲端的藝術,它是最平民化的博物學。”平日裡,他會帶著女兒到各地爬山,到野外踏青,而更多的時間,他會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為孩子們傳授地理知識。

  她,組建團隊創作兒童節氣繪本

  2012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工作的齊德利從北京來到蘇州,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地理資訊與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2013年,高春香也帶著女兒來到了蘇州。“女兒5歲時的一個提問‘什麽叫節氣’,給了我們一個靈感,通過故事、繪畫方式來告訴孩子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在談及創作《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初衷時,高春香這樣說。從事教育學的她,本想著在退休以後創作一套關於地理科普方面的繪本,到了蘇州以後,這個想法便提前萌發了,隨後,她立馬開始收集繪本創作資料,在研發過程中,她和丈夫齊德利以及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研究人員共同策劃設計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兒童繪本。這是一套為兒童講述二十四節氣的中國原創科普圖畫書,共四冊,由300多幅圖案組成,以女兒牙牙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和二十四節氣的親歷者,把她在農村的所見所聞所感用圖畫和故事記錄下來。

  書中特別選擇了黃河中下遊地區,作為體會二十四節氣的代表地,通過對不同節氣的天文、天氣、物候、人事、民俗活動的描述,讓孩子們完整地了解一個地區的二十四節氣的特點,在生活中去發現和認識二十四節氣,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他們這一家

  一家三口經常去野外考察

  愛閱讀讓他們成了全國“書香之家”

  如今,高春香經常去各地免費講授二十四節氣博物課程,並與多所學校合作,共同開發二十四節氣的校本課程。目前,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已經成為第一個有二十四節氣教程、教師和試驗田的小學。高春香的女兒牙牙就讀於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她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一直堅持觀察自然,記錄自然。

  隨著女兒日漸長大,高春香和齊德利經常帶著她去野外考察,登長城,看大海,考察黃河、沙漠、草原,甚至還去了中國最北的漠河,爬山、涉水、登高、觀星都成了平常事。“女兒從小愛看書,喜歡到處走走,我們每年都會抽時間去各地看看。”齊德利說。牙牙從出生到現在,離不開兩樣東西:文字和腳步。

  從女兒剛剛學會坐開始,各類繪本就被一堆一堆地搬回了家,夫婦倆堅持每天與女兒一起進行親子閱讀,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隨著牙牙閱讀量的增加,家裡的繪本也越堆越高。“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高春香一家人共同的家庭學習和生活準則。無論是父親齊德利的地貌學研究事業,還是母親高春香倡導的自然教育科普文化事業,抑或女兒牙牙正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知行合一”的體現。他們經常利用寒暑假,開展野外考察和戶外運動,旅行、考古、研學、撰寫遊記和隨筆。一些心得體會除了記錄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外,還分享在互聯網上,供大家學習交流。去年,高春香一家獲得了首屆江蘇省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作為全國“書香之家”“最美家庭”和江蘇省“文明家庭”,閱讀是這個家庭最大的特點。他們不僅自己家中書香彌漫,也帶動和影響了周邊的同事和社區家庭一起閱讀。一家人用自己的工資和勞動所得,購買了3000多冊繪本,創建了蘇州科技城第一家公益書屋——中科知成繪本館,實行免費借閱,開展閱讀推廣,組織科普交流。此外,他們還積極參加蘇州科技城“青城科普團”、文津圖書獎閱讀分享、科技城讀書協會、上海與北京國際書展、第33屆世界地理大會、蘇州半書房閱讀分享,讓閱讀成為家庭的一種風尚,融入書香蘇州的日常生活。此外,他們秉承“讓孩子讀懂祖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理念,把公益活動和自身企業的產品研發進行有機結合,在多年閱讀積累和長期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研發並完成包括《我叫黃河》《飛行在中國的脊梁上》《穿越絲綢之路》等十多套地理科學繪本。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講起來比較深奧,書中手繪了一面‘節氣時鐘’,讓孩子可以對節氣變化與天體運行的關係有一個直觀形象的初步了解。我們希望能通過手繪這種直觀、趣味的方式為孩子普及地理國情教育,讓孩子讀懂自然的語言,讀懂自己的祖國。”另外,為了讓孩子們能有效、堅持、科學地記錄二十四節氣物候現象,高春香長官中科知成研發團隊,特意量身定做了一套24冊的“自然筆電”,每一頁都有科學提示和操作指南,引導孩子思考,親自動手製作測量工具,遵照自然規律堅持書寫節氣筆記,鼓勵孩子走進大自然,真正能把大自然看成老師。

  齊德利表示,目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已有中文簡體版和繁體版,英文版剛剛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上全球首發,其他如阿拉伯文、法文、日文、德文的版權輸出也正在洽談中。

  高春香一家僅僅是中科院地理所落戶蘇州高新區從事產學研的普普通通員工代表之一,他們選擇了地理文化創意和科普繪本創作為奮鬥目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做一本書,就是為世界做一件美麗的事”的人生諾言,通過這種方式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最佳深度媒體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