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基金清盤今年為何特別多:A股低迷投資者等多因素

  公募基金清盤 今年為何特別多

  來源:南方都市報

  7月31日,天弘基金、廣發基金、中歐基金、建信基金發布旗下公募基金合約終止以及基金財產清算公告。

  南都記者注意到,公募基金清盤數量創出歷史新高:Wind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公募基金清盤基金達到216隻(不同份額規模合並計算,下同),此前19年公募基金總共清盤數量才165隻。

  受累於今年上半年A股低迷的行情,公募基金清盤現象不斷,已被公募業內人士視為常態。

  析因:

  多重因素導致基金密集清盤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清盤的基金來自於50家基金公司,而目前公募基金數量剛剛達到120家。將近半數的公募基金今年在清盤基金。清盤基金集中在博時、國泰、招商、長盛、天弘、工銀等大中型基金公司。

  事實上,資本市場長期疲軟,公募基金規模縮水並走向“迷你化”已成為常態。業內通常將規模小於5000萬元的基金稱為迷你型基金。根據Wind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場上共有684隻迷你基金。迷你基金確是被動清盤的發源地。

  南都記者在申萬菱信基金的安泰增利純債基金的基金財產清算公告看到,終止基金合約事由是在基金合約備案中,基金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的低於下限。基金資產淨值加上當日淨申購金額低於5000萬元,基金份額持有人數少於200人。

  而該基金在2018年7月3日,基金資產淨值和淨申購金額為28 .63萬元,觸及基金合約終止條款。基金合約約定,無須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基金進入終止並清算程式。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研究員陳洋昨天告訴南都記者,基金清盤主要由監管合規、市場因素、投資者因素和基金自身規模因素導致。

  此前,監管層發文規定規模較小的迷你基金進入終止上市程式的觸發條件和具體規則。基金公司旗下的“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隻,將被暫停申報基金。同時如果同類基金中迷你基金超過3隻,也會被暫停申報。

  而南都記者昨天統計680隻基金發現,迷你基金超過一半是2016年、2017年成立的。而前兩年的資產荒讓各路資金投向公募,尋求更高收益,委外基金應運而生。不過,今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去杠杆相關政策影響行業資金收緊,委外基金開始退潮。

  一名公募行業基金市場總監昨天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公司基金清盤主要是因為機構投資者退出,導致規模銳減,其實是被迫清盤。

  據南都記者統計,今年清盤基金中,債券基金佔比65%、混合基金佔比30%,這兩類基金其實正是委外資金最為熱衷的品種。而2018年清盤的基金中74%的基金成立時間在2016年和2017年。

  除了委外基金退潮,今年二季度起,分級基金也加入清盤基金的行列:建信中證互聯網金融指數分級發起式基金自8月1日起進入清算程式。

  今年以來,在資管新規強化分級產品監管和權益市場大幅調整的壓力下,分級基金規模繼續呈現出快速縮水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分級基金A、B份額合計為583.9億份,環比減少15 .2億份,規模繼續萎縮2.67%。

  “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資管新規要求下,分級基金退出歷史舞台成為大趨勢。目前存量的分級基金必然會在未來啟動清盤和轉型。”深圳一名基金經理對南都記者表示。

  影響:

  今年清盤基金整體業績並不差

  基金清盤對於投資者而言,或許並非壞事。

  一名大型基金市場部總監認為,迷你基金管理成本高,而且基金公司的運營成本攤銷到規模太小的基金中會影響基金淨值。同時,規模太小對於投資操作影響也很大。

  “目前監管對於清盤迷你基金其實是鼓勵態度,讓基金公司將更多投研精力放到重點基金中。”深圳一名公募研究員昨天也向南都記者表示,“一些小規模的基金就不要再買了。”

  事實上,南都記者統計發現,今年清盤的基金中,有69隻基金成立以來回報出現虧損,其余78%的基金均為正收益。

  其中,景順長城中證800食品飲料ETF於2014年8月上市,成立3.6年,截至到期日成立以來回報率為109.2%,該基金年化回報22%。

  而成立以來虧損的清盤基金更多是被動指數型基金,比如天弘中證休閑娛樂C端、A端,成立以來累計下跌54%。天弘中證移動互聯網C端、A端,成立以來虧損47%。采寫:南都記者 周亮 實習生 熊潤淼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