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月24日,第四個“中國航天日”,讓我一起來追“星”

早上起來,

小編掐指一算,

哎呀~今天適合追“星”啊!

今天要說的這些“星”們,

平時默默無聞,

關鍵時刻總能派上大用場!

卻有個共同的名字——

“衛星”!

今天(2019年4月24日)

第四個“中國航天日”,

今年的主題為“逐夢航天 合作共贏”

這一天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

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伴隨著《東方紅》的樂曲,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圖片來源:軍報記者微信公眾號

作為防災減災、

“一帶一路”重要擔當之一的天氣部門,

天氣衛星的發展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中國第一顆天氣衛星誕生!

1988年,

在航天和天氣工作者付出近20年的努力後,

中國第一顆天氣衛星——

風雲一號A星成功發射,

除美國、日本、歐洲的衛星雲圖之外,

第一次有“中國攝影”衛星雲圖回傳地球。

1988年9月7日上午,在世界天氣組織二區協第九屆會議上,時任世界天氣組織主席、中國天氣局局長鄒競蒙向與會代表展示我國第一顆極軌天氣衛星觀測的首張雲圖。

又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97年6月10日,風雲二號A靜止試驗天氣衛星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天氣衛星和靜止天氣衛星的國家之一。

2008年5月27日,我國又成功發射了首顆第二代極軌天氣衛星風雲三號A星,我國天氣衛星進入了定量應用的新階段。圖為風雲三號A星拍攝的2008年7月19日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全球影像鑲嵌圖。

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A星的成功發射實現了靜止天氣衛星的更新換代。當月22日,我國成功發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地球上空的碳衛星家族在繼美國、日本之後,首添“中國造”。

走出去!助力構建天氣命運共同體

2018年4月,

我國風雲衛星國際用戶

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FY_ESM)發布。

截至目前,

包括伊朗、阿爾及利亞、蒙古在內的

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已正式成為FY_ESM用戶。

這意味著,

一旦遭受台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

這些國家可第一時間獲得風雲衛星

高頻次雲圖及相關定量產品,

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科技支撐。

2018年7月,中國天氣局將原定點於

東經94.5度的風雲二號H星

漂移到東經79度,

觀測區域更好地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歷經半個世紀風雨,

中國一共成功發射了17顆風雲天氣衛星

形成了目前在軌運行8顆衛星

的全球天氣衛星星座系統,

不僅服務於自身,

而且為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個用戶提供風雲天氣衛星的資料和產品。

風雲衛星被世界天氣組織納入

全球業務應用天氣衛星序列,

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

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下的值班衛星,

國際天氣災害預警和應急救援方案形成和實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監測台風動向】

2018年9月11日,“山竹”出現清晰的台風眼,南側和東側雲系發展旺盛。圖片由國家衛星天氣中心提供。

【火情監測】

3月15日,記者從國家衛星天氣中心獲悉,自3月以來,極軌天氣衛星風雲三號D星監測到中南半島地區出現大範圍的火點信息。

它的應用遠遠不止這些......

隨著我國天氣監測和探測能力的繼續發展,

風雲衛星正以越來越強大的能力,

走向更寬廣的舞台。

這麽優秀的“星”,

你要不要追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